亞洲天災頻繁 馬國防患意識有多高?

人氣 253
標籤:

【大紀元10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馬淑嫻馬來西亞吉隆坡採訪報道)最近地震、海嘯、颱風等天災頻繁,在多個國家造成嚴重的人命傷亡和財物損失。薩摩亞群島發生地震引發海嘯,旅遊天堂頓時變成人間地獄。就連馬來西亞的鄰國菲律賓和印尼也飽受颱風和地震的肆虐。天然災害到底對馬來西亞有沒有影響?天災離我們有多遠?政府和人民究竟是否做好了足夠的防範和救災準備?

政府的救災工作

馬來西亞是個天災免疫區,沒有地震、火山、颱風,最常見的天然災害就是水災。因此救災工作主要針對水災災害。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副部長拿汀巴杜卡周美芬重點介紹了該部門在救災中承擔的責任或角色。她說:「國家救災委員會每年都在水災之前做好準備,政府在水災方面比較有經驗。」

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主要的救災任務有三個部份:第一部份的防災工作,包括建立疏散中心、準備相關官員的聯繫、提供物資供應、培訓和準備志工團體的工作表,以及災前物資的存儲等工作。第二部份是救災或減災,主要工作是登記災民,管理疏散中心,分發食物、衣服、被單等。該部門也在疏散中心舉辦活動、提供諮詢和心靈輔導,以協助災民恢復心情。第三部份是重建工作,包括調查和評估損失、提出短期和長期的重建意見、考慮和批准援助給災民。


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副部長拿汀巴杜卡周美芬重點介紹了該部門在救災中承擔的責任或角色。(攝影:李茹嵐/大紀元)

柔州政府的救災措施

南馬近年受水災肆虐,因此柔佛州政府也進行了許多應付措施。柔佛地不老區國會議員鄧文村表示,「柔佛州政府在救災的工作,尤其在水災方面,是非常好的。縣長指揮,警察、軍防、民防、馬華志工隊等自願團隊配合。民眾一般掌握了水、火災的應對知識,也有進行防火預習。」

教育人民防範意識

鄧文村在訪問中也坦誠不足,表示民眾面對天災,沒有灌輸過什麼知識,訓練、實際的演練少。「上次台灣地震,柔佛州有感覺,很多人立刻跑下樓。今後我們要注意訓練高樓工作的員工,防止發生人踩人的事件。」

關於解決方法,國會議員鄧文村認為應通過學校灌輸知識,教育學生如何面對。「比如,地震引起大海嘯,突然停水停電,水中又不可以點蠟燭,也找不到蠟燭,怎麼辦?有了災難中的救生知識,才會面對危機。相關單位也可舉辦活動,或通過媒體提醒大眾注意。」

馬來西亞人民沒有防範意識?

記者隨機在三個地點採訪了12位民眾,其中8位表示沒有天災的救護知識,1位表示一點救護知識,3位人士有一定的救護知識。12人中只有6位人士認為需要學習救護知識。

對於人民不重視救護知識,各政府官員有不同的見解。拿汀巴杜卡周美芬解釋說,馬來西亞是理想的居住國家。一般比較嚴重的是水災,比如2006年發生的南馬大水災,情況持續一個月的時間。「如果說地震呀,我們只有餘震,沒有真正的地震;如果說火山爆發呀,我們不是在火山地帶;如果說颱風和龍捲風呀,我們只有季候風。季候風帶來過量的雨水,造成水災。上次蘇門答臘還幫我們擋著大海嘯。所以,馬來西亞人沒有特別的防災意識。」


馬來西亞是個天災免疫區,沒有地震、火山、颱風,最常見的天然災害就是水災。圖為2006年發生在南馬,柔佛州的大水災。(AFP/Getty Images)

新邦令金區國會議員梁德明樂觀回應:「我國屬於地震安全地帶,因此民眾沒有什麼意識是正常的。但我認為,沿海地帶居民應提高安全意識。政府應通過媒體傳達具體的信息給人民。」

峇都去國會議員蔡添強則說:「馬來西亞人普遍上缺乏危機意識,沒有充分準備,沒有太多的防備。可行的方法是,媒體多些報道面對天災的知識,增加大眾防範的意識。」

馬來西亞不再是天災免疫區?

9月底,印尼蘇門答臘發生7.9級強烈地震,西馬多州皆感受到搖晃,震央離吉隆坡僅481公里。10月初,彭亨武吉丁宜發生輕微地震,居民在睡夢中都感受到搖晃。針對最近發生在馬來西亞的不平常地震現象,柔佛州地不老區國會議員鄧文村介紹,「最近馬來西亞有幾位地震專家在報章發表意見,由於地殼的移動,馬來西亞不再是地震免疫地區,以後有可能會發生地震。」

由於地殼的改變,國會議員鄧文村覺得政府今後應承擔更多的責任:「以前沒有培訓,現在應該補救。防範,永遠是最好的政策,因此政府要學會杞人憂天。在美國和台灣等地的災害是突發性的,震動整個國家,造成慘重損失,我們應該要吸取教訓。」


9月底,印尼蘇門答臘發生7.9級強烈地震,震央離吉隆坡僅481公里,多位市民皆感受到搖晃而逃離辦公室。圖為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AFP/Getty Images)

是天災還是人禍?

慈濟基金會馬來西亞吉隆坡分會的行政主任陳志偉認為天災的成因有很大的人為因素。「100年前的天災是天災,50年前的天災是天災,現在的天災主要是人禍。現在的天災的破壞程度超乎想像。如緬甸的一次風災,破壞程度太大了。原因是全球暖化,熱氣不能排放出去,造成的氣旋加強,風力強大。南馬大水災則是由土地開發,卻沒有相應的排水系統造成的。」

此外,馬來西亞人的天災意識缺乏。自救知識缺乏,面對突發災難的反應也慢。「南馬大水時,幾位老人家說,水到膝蓋時,大家都不緊張。結果,短短20分鐘,水漲到6尺。」 陳志偉希望大眾提高意識,政府可以加強此方面的教育。

慈濟提倡落實環保,減少污染,從而減少天災。所以,慈濟每一位員工都是身體力行,生活簡單化,從心靈開始,調整生活方式,減少污染。保護環境和減少自然災害所帶來的危害,每個人都應該盡一份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全台警戒  雙颱遇雙震 土石恐鬆動
印尼天災連連 雅加達郵報:神一定是生氣了
天災易毀電訊 NCC建議降微波使用費
颱風帕爾瑪途經北菲律賓16人喪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