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吳惠林 為「資本主義」說公道話

後危機時代的經濟新思維(1)

羅伯.巴伯拉

標籤:

當2008 年下半年全球遭受「金融海嘯」侵襲,在不絕如縷的求救聲中,卻也響起對「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的質疑聲,甚至有罪魁禍首的指責。

這個場景非常熟悉,最近的是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如火如荼之際。當時各個角落響起對「資本主義」的質疑聲,也指資本主義是禍首,並有人附和馬克斯當年說法,認為資本主義已到自我毀滅的時候了。

質疑資本主義自由市場不絕如縷

1998 年10 月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有社會主義傾向的聖恩(Amartya Kumar Sen )時,資本主義又被數落了一次。沒想到十年之後相同場景又出現,200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素有「左派的良心」、撻伐自由經濟或資本主義不遺餘力的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 )。

其實,歷史上一直不乏對資本主義的數落。最有名的除馬克斯之外,被歸為奧國學派的熊彼得(Joseph A. Schumpeter, 1883~1950 )在1942 年也提出,資本主義因為發展得太成功,終而產生危機而沒落、毀滅。

不過,儘管有關資本主義的種種眾說紛紜,有個關鍵課題卻必須先澄清:大家心目中的「資本主義」到底是什麼?

儘管世人對「資本主義」耳熟能詳,但其意義畢竟是模糊不清的,全球知名的產權大師張五常教授早在1981 年就說:「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毛澤東思想,甚至資本主義,它們的定義,含糊不清。

甚至在以嚴謹見稱的經濟學的範疇裡替這些名詞所下的任何定義,也大有問題。」迄今,這個說詞仍是顛撲不破的,雖然充斥著各種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但我們卻看不到清晰的資本主義輪廓,似乎每位批判者都樹立一個稻草人來撻伐。

已故自由經濟學前輩夏道平先生1988 年就曾說過:「『資本主義』這個名詞,是馬克斯創造出來,用以概括工業革命初期一切叫人厭惡的現象,做為攻擊的總目標。

從此以後,『資本主義』就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成為剝削制度的代名詞,一般人不懂得經濟學,也不熟悉經濟學,遇到訴諸於感官情緒的反資本主義的宣傳,他們就毫無批判地一概接受。」

反資本主義情結根深柢固

那麼,既然「資本主義」這麼模糊,何不設法將之定義清楚,或者乾脆放棄不用,將之徹底埋葬算了。

雖然後者較理想,但因「資本主義」、「創造性資本主義」這個詞太具吸引力了,根本不可能拋棄,由「裙帶資本主義」、「超極資本主義」等等名詞的出現都要加上「資本主義」就可知一斑。那麼,既然無法放棄資本主義這個詞,為免大家各說各話,還是應該將其做明確定義。

就我來看,夏道平先生說的最好,他說:「資本主義是一種經濟秩序。這種經濟秩序,是以私有財產為基礎;生產與分配則由市場運作,透過價格體系來決定;政府的經濟功能,只限於提供某些必要的法制架構,使市場能自由順暢地運作而不加干擾。

所以我們也把資本主義叫做市場經濟。市場經濟不是什麼偉大人物的精心設計,它是芸芸眾生個別行為的互動中慢慢自然形成的;高明的社會哲學家只是發現它,了解它的優越性、並進而發展出一套自由經濟的理論體系。」

總之,「資本主義」這個迷人的名詞不可能被丟棄,就應將其真義做明確的定義和說明,而「私產制度」或「市場經濟」就是最好的代名詞。

在此必須強調的是,市場經濟的主體是千千萬萬活生生、有靈魂、會思考的「個人」,而在人類有人與人之間互動以來,為了追求生活的最大滿足,致「治理這地、生養眾多、遍滿地面」的境界得以達成並維繫,發現市場經濟是最好的制度。

當然,在市場經濟裡充滿了人際間必須遵循的「準則」,我們姑且稱為「市場規則」或「市場倫理」,而各個行為人也應該具備身為「人」的基本修養,如誠信倫理。

至於政府這個組織,在市場經濟裡扮演極其重要角色,簡單地說是「維護芸芸眾生的生命財產安全」。

但實際生活在「所謂的」市場經濟的人們所看到的社會現象,叫人厭惡或苦惱的,卻愈來愈多。這該怎麼解釋呢?

實情是,這不是市場經濟的結果,而是市場運作受到許多違反經濟法則的干擾使然,而干擾的源頭,卻弔詭的總是原該擔任去除阻礙市場運作障礙任務的政府。

誠信倫理失落是金融海嘯根源

對照當前的金融風暴,不正是芸芸眾生「不誠信」、破壞市場倫理,而政府沒盡其維護市場規矩、疏忽監理、沒扮演好其角色所致嗎?怎可反而責怪資本主義或自由市場呢?

以上的這些話語,是我多年來的深深感觸,也曾在各種場合中說過,甚至也曾見諸文字,如今應邀為這本《資本主義的代價:後危機時代的經濟新思維》新書作序,再被誘引寫了出來,因為本書作者羅伯.巴伯拉(Robert J. Barbera )很難得地不流俗,勇敢講真話,而且比較正確地抓到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市場的真正涵義。

雖然他沒有明確指人心貪婪、欺瞞成性、不誠信才是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市場失敗的根源,但全書扣緊「人的行為」心理層面的因素,而且針對金融市場動盪是禍源,就實際社會的動亂進行剖析,讓世人明白真相。

作者結合熊彼得「創造性破壞」的「創新論」和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19191996 )的「金融市場是動亂之源」說法,以學理配合歷史事件為世人釐析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的脆弱性,並對危機出現引來政府更多控制,甚至於「全面性接納政府驅動型投資」大加撻伐。

本書很多內容是談論為何我們必須接受資本主義的顯著缺點。過去25 年的事實讓以下見解獲得支持:相信經濟會自我修正是錯誤的。經濟理論和中央銀行必須根據這個觀點重新調整其作業方式。

不過,本書也認同市場驅動型經濟體的優點。未來幾年,可能危及經濟繁榮的新風險將很有可能出自於人們對自由市場的根本基礎失去信心。

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人類真正危機所在,這也就是「人們對自由市場的根本基礎失去信心」,進而相信「政府全面干預」。

所以,作者藉由本書剖析金融危機之所以出現、資本主義為何會被認為失敗,並以堅實的經濟理論作為分析基礎。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本書兼顧內行和外行,亦即所有的讀者們都可在其中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全書篇幅並不算多,卻分成四部十六章來撰寫,可見每章短小精悍,不會有讓人煩的長篇大論,讓讀者們輕鬆易讀。

的確,「想要了解2008 年金融危機與學會規劃全新決策基礎架構的人,更會覺得讀這本書是一種享受」、「能真正吸收本書所蘊含之啟示的讀者不僅將學會更多技巧,也能養成一種能幫自己在後半輩子成為更優秀投資人的態度」。

不信?拿起這本書來看看便可知曉!(作者為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待續…

摘編自 《資本主義的代價》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終結貪婪華爾街,打造經濟新世界(4)
改變世界的一張餐巾紙: 拉弗曲線(2)
【新紀元】謝田:身在道中勤勉扶輪的人們
金融時報﹕檢視中國經濟 評估泡沫風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