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未來科學與文化」講座徵文

滿身是洞的進化論(2)

鄧正梁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

小獵犬號之旅
達爾文在基督學院畢業後,和一些同學前往馬德拉群島研究熱帶博物學。後來有人推薦他以無支薪職位跟隨小獵犬號的船長羅伯特·費茲羅伊(Robert FitzRoy)前往南美洲探險,並繪製當地航海圖,在母親的同意下,達爾文踏上了小獵犬號之旅。
海軍勘探船小獵犬號(Beagle)進行了為期五年(1831年-1836年)的勘探活動,這期間達爾文將三分之二的時間花在了陸地上。他後來出版了《小獵犬號之旅》一書,詳盡地從社會學、政治學、和人類學的視角描述與總結了航行所及的土著與殖民地的風土人情;回到英國後,經過了十多年的時間,才逐漸形成了他進化論的思想。
進化論的問題
談到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首先必須得拋開神創論,因為進化論認為天下的物種都是自然演變的,不是神創造的。演化的開始由原始物質,形成原始細胞,逐漸再形成草屢蟲之類會爬的生物,不斷的演變,最後形成魚,魚爬上陸地成為兩棲類,再形成哺乳類,最後有了猴子在樹上爬,後來猴子下到地面,成為猿人,最後進化到現在的人類。
達爾文在登上小獵犬號之前,都還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但是他開始他的探險之旅後,慢慢的他就將神學拋在一邊了。小時候的達爾文信奉《聖經》完全無誤,甚至之後在劍橋大學修讀神學成為牧師。他的女兒表示,達爾文到老未再信奉基督教,但仍然會引述《聖經》作為道德權威,卻批判一些舊約中的歷史陳述。
長頸鹿的進化?
物競天擇理論最大的問題就在於要有「用進廢退說」的配合,也就是說一個物種要進化演變,首先要有競爭,競爭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有競爭的物種出現。例如達爾文認為長頸鹿的脖子變的如此之長,是因為當時有些鹿的脖子沒有那麼長,後來發生了一場大乾旱,地上的草都枯死了,只剩下樹上的葉子還綠綠的,因為樹的根比較深 能夠吸到水,所以沒有馬上枯乾,鹿就只得吃樹上的葉子過活,那脖子短的鹿因為較低的樹葉都被吃完了,競爭不過長頸的鹿,後來就餓死了,因此現在就只能看到長頸鹿。
這個推理好像很合乎邏輯,但是長頸和短頸的鹿要怎麼出現?首先得是因為地上的草不夠吃了,鹿拚命想要吃樹上的葉子,在不斷想吃樹上葉子的過程中,鹿的脖子一代一代越來越長,最後物競天擇,經過自然淘汰的結果,長頸鹿獲勝,短頸鹿淘汰。
但是歷史上有短頸鹿出現嗎?「用進廢退說」不是已經被否決了嗎?沒有新物種的出現,何談的上競爭呢?「用進廢退說」在達爾文時代還是個顯學,沒有科學家提出證據質疑,但是現在在基因理論主導遺傳的環境中,認為基因才是決定因素,這就讓用進廢退說大潰敗。(待續)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