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移動圖書館》序

書序:駝峰書箱傳書香

文/王岫(資深圖書館從業人員)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新聞記者出身的美國作家瑪夏.漢彌頓2007年3月出版了一本小說《駱駝移動圖書館》,這本書以東非肯亞用駱駝運送圖書,當作偏遠地區民眾的精神食糧或教育工具的實況為背景,虛構出一篇長篇小說,敘述文化差異下,所謂的國外救助活動所帶來的困擾。

曾經擔任過《洛杉磯時報》、美聯社、全國廣播公司聯合電台(NBC-Mutual Radio)等記者的瑪夏,可不是像一般作家憑空寫這本書的。之前已寫過《我們之間的距離》(The Distance Between Us, 2004)和《千階之梯》(Staircase of a Thousand Steps, 2001)兩本書的瑪夏,對這本《駱駝移動圖書館》,卻有更悠久的寫作歷程。幾年前,她載著三個女兒到圖書館閱讀,女兒在一本雜誌上看到肯亞的圖書館有用駱駝送書給偏遠社區民眾閱讀的工作,好像美國公共圖書館常見的「圖書巡迴車」(bookmobile)一般。女兒告訴了她,她也看了這篇報導,她腦中就不禁浮起想要寫一本小說的念頭,故事的構想是一位美國圖書館員前往肯亞,要帶許多英文書籍,藉著駱駝運送,將書香和外界的知識,帶入蠻荒之地。

肯亞被某些旅行社宣傳成度假或冒險旅行的勝地,這個非洲東岸的國家,確實也蓋有不少頂級的旅館,招攬世界各國愛好非洲原野風光和觀賞動物的旅客。但不可諱言的是,肯亞仍像其他非洲國家一樣,有不少落後、貧瘠的地區。肯亞的東北省就是一大片充滿荒涼乾土和小灌木叢的地方,當地民眾以半遊牧生活為主,村落則分散在廣大黃土原野上,缺乏道路連繫,學校也很少,居民文盲率很高,幾達七、八成。這個地區也終年受到乾旱、饑荒和傳染病之苦,村落中的長者,最近也知道要改善生活,唯有讓下一代的人多受教育。

1996年開始,肯亞國家圖書館開始輔導東北省的葛里薩省立圖書館(Garissa Provincial Library)成立一支「駝峰書箱」的行動圖書館,以三隻駱駝,配載裝滿各類英文書的書箱,加上四位圖書館員,幾張桌椅和遮陽傘等,每週四天,巡迴葛里薩周圍十公里內散居的村落。「駝峰書箱」到各聚落後,打開書箱,就在刺槐樹下,鋪起草蓆,攤開各類圖書,供村落居民或兒童閱讀。隨去的圖書館員,不是指導村民閱讀,就是教導兒童認字等等,有時也借用村民屋內,開班授課。1999年,另一支「駝峰書箱」隊伍,也在東北省瓦吉爾(Wajir)展開。

曾經到過俄羅斯、阿富汗等地採訪過新聞的瑪夏,2006年,也藉由赴非洲採訪之便,到肯亞東北省實際去體驗「駝峰書箱」的運作,她跟著駱駝行動圖書館走過好幾十里的路程,看到非洲的荒瘠、貧窮和困苦,卻也看到「駝峰書箱」一到村落,在各地所燃起追求知識的熱情。為了免於寶貴又稀少的圖書被偷或不還,行動圖書館還訂有:如果圖書遺失,則「駝峰書箱」將不再蒞臨這個村落的嚴格處罰。這個罰則,不僅帶給瑪夏寫作小說一個新靈感,也促使她回國後,在部落格呼籲國人多捐一些英文書給葛里薩等圖書館,以支援駱駝書箱隊伍。

2007年3月,瑪夏的《駱駝移動圖書館》由哈波.柯林斯(Harper Collins)公司出版了。她虛構了一個名叫費歐娜的36歲美國圖書館員,因工作陷入低潮,正感生命沒有意義之際,因緣際會,加入非洲救援組織,協助駱駝書箱隊伍的工作。費歐娜熱心奉獻,一心想以蘇西博士、海明威……等美國文化書籍,教導肯亞孩童或村民認識外面的世界,卻也引發了害怕改變現狀的保守長老們對她的不滿和威脅,尤其當一位受虐孩童遺失一本書後,更引起不同想法的村民們的衝突……◇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從下筆回顧這個時間點凝視當時的慘況,也因為走過來的我,才能這樣雲淡風輕如此瀟灑地說:「一切都過去了……」
  • 許多父母親不願意陪伴孩子閱讀的最大原因,常常是以工作忙碌沒有時間為理由,要不就是下班回家後已經很累了,沒有心思與體力再陪孩子「做功課」,如此一來,孩子的閱讀習慣就很不容易在家庭中養成。
  • 這些樹,種在道路兩旁,疾駛過去的車輪濺出的髒水噴在樹幹上,天空漂浮著的濛濛細灰,靜悄悄地下來,蒙住每一片向上張開的葉。
  • 人們安靜地上車,一入廂房,放好行李,爬上自己的鋪位,就把燈滅了。燈滅掉的那一刻,整個世界就沒入鐵輪轟轟隆隆的節奏裡。
  • 但願我能記住那第一天
    那一刻 和你初相見的一瞬間
    那個季節 是晴朗還是陰暗
    我甚至說不出是夏季還是冬天
    沒有刻意記住就這樣地遺忘
    我既沒有留心也沒有多想
    怎麼曉得自己心花的蓓蕾
    再綻放又要等待好幾個春天
    但願我能回想得起來! 那個
    一生中的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如殘雪消融得無蹤無影
    似乎些微的小事 竟然這麼重要!
    但願我能把那份感覺找回來
    那初次牽手的感覺——當時我怎麼知道!
  • 旅居德國著名環境學者王維洛撰寫的《三峽工程三十六計》出版發行了!這是當前世界上在各種文字中,第一本系統記載論述中國三峽工程是如何開始,在進行中使用了什麼手段,以及三峽工程將會給中國的環境與民眾帶來哪些問題的書籍。
  • 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的失敗,使毛澤東火冒三丈,以致對大壩工程的熱情驟然大減,便以戰備為由,拒絕修建三峽工程的建議。
  • 試想,若能由消滅貧窮這個目標先達成,不論教育、醫療衛生、兩性平權、環保……種種問題皆能漸次迎刃而解。
  • 人生的際遇難料,緣分無時,難以強求,緣分來時,難以阻擋。1982年出國,希望能在內科學深造。陰錯陽差,或說是因緣際會,在許多貴人相助之下,以一種「隨緣/不強求」的心情,進入了放射腫瘤科的領域,沒想到竟然誤打誤中的深深愛上這一專科。
  • 溫醫師老家在新竹,移民美國之後,返家機會不多。他是客家人,家庭觀念很重,而且他從小又特別孝順。他妹妹一心想要讓他思念雙親之情得到紓解,所以不斷安排,最後讓溫醫師的爸媽順利成行,來到美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