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煥彩紀念展 描繪台灣鄉土之美

font print 人氣: 6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法生彰化報導)個性單純、樸實而淡然的張煥彩,素有「田園水彩畫家」之稱。他一生以水彩創作為職志,投入藝術六十年,透過彩筆描繪著台灣這塊土地的美,表達對鄉土的愛與濃厚的感情。

由「彰化縣員青藝術協會」策展的「張煥彩紀念水彩畫展」,即日起至12月1日,在彰化藝術館展出,歡迎民眾踴躍前往觀賞。

張煥彩,1930年生於彰化縣員林鎮,卒於2009年5月7日。自幼喜愛繪畫,小學時代曾跟隨擅長寫實畫風的張春波習畫;進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就讀期間,受業於廖繼春、馬白水等教授。

而張煥彩的畫作,也屢受到他們的讚賞。馬白水特別稱讚張煥彩對於「樹」的表現。日本畫家石川欽一郎及其學生藍蔭鼎的水彩畫風格,對於張煥彩的繪畫學習過程,也產生影響。

張煥彩自台灣師大美術系畢業後,即投入教育界,擔任美術教師。他積極推動美術教育,培育優秀畫家;課餘時間,不斷地專研水彩創作。其作品曾在民國69年到77年間(1980~1988),連續九年入選日本水彩展,並被推舉為日本水彩畫會會員。


(大紀元)

張煥彩素有「田園水彩畫家」之稱,水彩畫寫生,是張煥彩主要的創作方式。以「大地為母,自然為師」,生活就是題材。藉由故鄉的一景一物,採取具象寫實的手法。以景寫情,表現他的思想與觀念。作品是其生活的反映,也呈現他內心的世界。

文化局表示,本次策展單位「彰化縣員青藝術協會」理事長施並錫,是張煥彩的學生,目前也是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施並錫高中時代,受到張煥彩啟蒙,因此特別以尊師重道的精神,將張煥彩的畫風與為人風範,傳達給社會大眾。


(大紀元)


張煥彩的夫人楊素嫌及學生(大紀元)


(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夢想,是創作研究的原動力;尋找自己的最愛與初衷,不斷探索,必能在水彩的國度中,找到適切的語彙和方法,暢所欲言;藉此發表,與各位同好共享共勉之!
  • 『意念帶動技巧,技巧形成風格』,從年輕時以文學青年身分投入水彩創作所揭櫫的『畫以載道』到今天,謝明錩的觀念幾乎整個變了。上次畫展他以『隱藏的韻律』為名,明顯的是在追求純藝術的節奏韻律之美,對主題內涵所暗示的意義已經不再重視了。
    換句話說,他不再說故事了,所有人生啟示都成了創作的枝節,被歸屬於『文學性』而不再成為他追求的重點。
  • 這次展出的作品以水彩類為主, 剛開始畫的是油畫,但奇怪的是屢屢以水彩媒材得到大獎,此次展出拿出我的壓箱寶…有受過大獎洗禮的十數件得獎作品要與大家分享,另外還有畫作數十件,一起呈現我對水彩世界點點滴滴的真情感動。
  • 為了辦理此次展出我格外努力的創作,此次展出除了精選的30餘件玉山行旅的作品將依序由塔塔加步道的起點開始,展現我在步道行程中的所見所聞;另外加入土樓、馬祖、武陵農場等近期遊歷的景點所創作的作品共70餘幅作品,以透過畫家敏銳的眼睛來擷取美景,藉由此次的展出和畫集的流傳,希望觀賞和讀者能在翻開這本畫集的那一刻起就和我一起進行這一段美麗的旅程。
  • (大紀元記者李法生彰化報導)多年前因遊走苗栗而愛上了泰安溫泉,藝術家謝孝德為了可以就近泡湯,於是在獅潭汶水老街定居,並就地開起畫室,依著山水作畫。

  • 作畫必須感性理性兼備,許多能力是經驗累積出來的,不斷的遇見問題,不斷的解決問題,不氣不餒、熱情堅持必能成功。
  • 為慶祝中華民國98年雙十國慶,波士頓華僑文教服務中心,將自即日起至11月1日,在中心舉辦「台灣前輩美術家畫展」,歡迎各界人士前往觀賞。此次展示的作品包括:陳清汾的「瑞士萊夢湖」(油畫)、林克恭的「漁舟」(油畫)、陳澄波的「淡水」(油畫)、鄭世□的「西門町」(油畫)、李梅樹的「太魯閣」(油畫)、陳慧坤的「野柳風光」(油畫)、顏水龍的「蘭嶼風景」(油畫)、黃君壁的「曉山過雨」(國畫)、溥心畬的「梨花蝴蝶」(國畫)、陳敬輝的「春」(國畫)、林玉山的「水族奇觀」(國畫)、楊三郎的「玉山」(油畫)、廖繼春的「港」(油畫)、郭柏川的「荔枝和葡萄」(油畫)、席德進的「屋景」(水彩)、陳在南的「流雪溝」(油畫)、馬白水的「門神」(水彩)、蕭如松的「窗邊」(油畫)、謝峰生的「靜舟月影」(膠彩畫)、陳永森的「白鷺涉河塘」(膠彩畫)。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