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典故:美食禁忌話河豚

紫菡

人氣 26
標籤:

河豚:魚名,口小腹大,無鱗。背淡蒼色,腹白色。味美而有毒,全身只有魚肉部分沒毒,食之往往致死,又名嗔魚。遇敵時,常迅速吸入大量空氣於胃內,腹部隨之膨脹成圓球形,以便仰臥海面避敵。

每年三、四月份從海洋回游到長江下游地區產卵,此時的它,皮下脂肪含量最高,肉質鮮美,但體內的卵巢及肝臟均含有神經性毒素,就是經過高溫及長時間燉煮都無法去除乾淨,而且它只要一受到驚嚇,毒素就會由肝臟進入全身血液、器官,使得全身都帶有劇毒。誤食就會嘔吐、全身麻痺、呼吸困難導致死亡。

在台灣吃河豚中毒的病例並不少見,其平均死亡率高達59%,仿日本建立宰殺河豚的廚師證照制度,是最重要的預防中毒之道。可它那鮮美豐腴的肉質,仍對那些「拼死吃河豚」的饕客極具「致命的吸引力」。連宋朝的大文學家蘇軾,在他的惠崇春江晚景詩中都有:「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的期盼哪!

而同時的梅堯臣(1002→1060)還寫了一首河豚詩呢。詩題是『范饒州(范仲淹,當時左遷江西省饒州)坐中(宴席上)語客食河豚魚』:

春洲生荻芽 春岸飛楊花 河豚當適時 貴不數魚蝦 (河豚在晚春時分,吃楊花而長肥,通常與荻芽一起煮湯,供人食用。在這個季節,河豚的身價,不是普通魚蝦所能比擬的。在內陸,魚蝦是貴重的食物,而河豚又比魚蝦昂貴得多。)

其狀已可怪 其毒亦莫加 忿腹若封豕(豬) 怒目猶吳蛙 (河豚的樣子已經很奇怪了,而它的毒性則更為驚人。突起的腹部,像一隻肥豬;憤怒的眼睛,有如吳蛙般鼓起。)

庖煎苟失所 入喉為鏌鎁(莫邪劍) 若此喪軀體 何須資齒牙 (烹飪時,如果不小心,沒有將毒液處理掉,吃下去就好像莫邪劍刺入了喉頭。如果為此而喪失了生命,又何必貪圖口腹之快呢?)

持問南方人 黨護復矜誇 皆言美無度 誰謂死如麻 (向常吃河豚的南方人問起這件事時,他們大力庇護河豚,又誇讚河豚。都說河豚味道極其鮮美,誰又去管因吃河豚而致死的人,已多如亂麻這檔子事兒呢。)

我語不能屈 自思空咄嗟 退之來潮陽 始憚(害怕)餐籠蛇 (我無法用言語說服他們,想想也只有空自嘆息而已。韓愈﹙字退之﹚被貶到潮州,看到籠中被供作食用的蛇,非常害怕。)

子厚居柳州 而甘食蝦蟆(青蛙) 二物雖可憎 性命無舛差 (柳宗元﹙字子厚﹚左遷到柳州之後,卻很愛吃蝦蟆。蛇與蝦蟆雖然面目可憎,不過吃起來不會威脅生命。)

斯味曾不比 中藏禍無涯 甚美惡亦稱 此言誠可嘉 (河豚的絕佳風味沒有其它東西可以比擬,而其中所隱藏的禍害,也是令人無法測度的。如果說:「美好的事物像帶刺的玫瑰一般,時刻要提防它那潛藏的隱患出現」,這句話實在有道理啊!)

任何事物,都存在著正、負兩面的得失,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問題。別勉強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也別盲目的照搬別人的做法。面對所有的事物,別看絕對了,也別走極端,是這首詩中梅堯臣對吃河豚一事提出的建言。值得我們琢磨與思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飲食典故:大名鼎鼎的饕客 乾隆(中)
飲食典故:麻婆豆腐的故事
飲食典故:東坡肉的由來
飲食典故:大名鼎鼎的饕客——乾隆(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