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為民請命 三上奏章

陸文
font print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清朝時代,沈葆楨任兩江總督時,因為水災嚴重,百姓們辛勤耕種,卻顆粒無收,以致哀鴻遍野。

沈葆楨奏請皇上減免錢糧,調發財物,賑濟災民。第一次上奏後,未能得到批准。沈蓓楨心中非常難過,耳邊、心頭,常覺有啼饑號寒之聲,聲聲不絕。不得已,又冒死寫了第二次上奏的文書。等了好些天,接到聖旨,又嚴厲告誡不准。沈葆楨眼看著百姓一個個的餓倒在地,奄奄一息,於是,又鼓起勇氣,再次提筆,抒寫奏章。

他的第三次請奏,終於求得了皇上的恩准。這次,沈葆楨的奏章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話:「朝捧雷霆之詔,自省愆尤;夜聞風雨之聲,難安枕席。」意思是講:下官我前兩次寫的奏章,都沒得到恩准,前兩次接到皇上批復,如雷轟頂;自己認識到:以前任職,未做到盡心扶民,使百姓沒有豐收積糧,我的罪過實在重大!我現在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室外的風雨之聲,如萬箭穿心:我的百姓們粒米難見,可怎麼活呀?

沈葆楨這樣一封自責自謙、聲淚俱下的奏章,終於感動了皇上,最後蒙獲恩准,使百姓們得到了賑救!

像沈葆楨這樣一位有良心的官員,在關鍵時刻,堅定的站在維護人民利益的一邊,能夠反躬自責,不怕丟烏紗帽,敢於講真相,冒死為民請命,是難能可貴的。

(事提《清稗類鈔》)

–轉載 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千鑿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留得清白在人間
  • 宋弘答道:「我聽說『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聽了這話,光武帝也就明白了宋弘的想法。於是他對公主說:「此事不成。」
  • 明代有一個著名的文學家名叫茅坤(西元1512-1601年),字順甫,號鹿門,是浙江人。他提倡學習唐宋古文,他評選的《唐宋八大家文抄》在當時和後世有很大影響。現在我們常說的「唐宋八大家」也就是由此而流行於後世的。其實茅坤留給後世的不僅是他的文章,還有他高尚的道德品質。下面我就講一個青年時的茅坤堅守人倫,拒絕色誘的故事。
  • 鄔尚達,是明朝時代的福清縣(在今福建省東部沿海地區)人,年輕時性格剛強,擔任下屬官吏後,在藩司辦事,因他為官清正廉潔,升為任丘尉,執法嚴明。
  • 明朝憲宗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文選郎中陳雲等人,被屬吏揭發,都被罷官入獄。吏部尚書深知黃孔昭廉潔,把他調到文選司,九年提升為郎中。按照慣例,文選郎中是朝廷選拔人才的主要負責人,大多閉門謝客。
  • 劉巴,字子初。少年時即以才名,聞諸遐邇。但為人孤傲,不願輕易屈身就人。荊州牧劉表,曾幾次召他為官,他都不肯答應。劉表本來與劉巴的父親劉祥關係惡劣,劉巴又屢次拒絕到他麾下任職,於是劉表便起了歹意。一次,他派人拘捕了劉巴,暗中又唆使劉祥原來的親信,多次向劉巴通風報信,說:「劉表想殺掉你,不如和我一起逃生。」劉巴聽後,心想:偷跑非君子之所為;不為所動。劉表才決定不殺他。
  • 劉佐護送母親和弟弟們一起北上,渡江時大風驟起,當時劉佐十五歲,他哭著禱告上蒼說:「我願意替代我的母親和弟弟們去死。」風愈刮愈猛,劉佐準備投水自盡,以自身去替換母親和弟弟們的平安。撐船的人死死抓住他不放。
  • 楊牢從洛陽出發來到常山,奔行二千多里,在叛軍營壘中,伏地哭號,頭髮散亂,身形憔悴,看起來可憐兮兮,致使叛軍受到感動,把屍體還給了楊牢。楊牢身穿單薄的喪服,隆冬季節來往於太行山之中,皮膚凍得發皸開裂,兩眼憂傷得血流不止。路上的行人,都被楊牢感動得流下眼淚,回家後都會教訓自己的孩子,拿楊牢的行為勉勵後生們。
  • 上元初年,京師乾旱,一斗米要值數千錢,人民死亡的很多。李皋籌計俸祿不足以養活全家,急忙申請調外官,貶職任溫州長史。不久就代理知州。當年農業歉收,溫州官倉存有官米幾十萬斛,李皋準備用來救濟災民,吏員不敢奉行,叩頭請求李皋等候皇上的旨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