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100個為什麼】

為甚麼古代的試院又稱為「棘院」?

心語
font print 人氣: 38
【字號】    
   標籤: tags:

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是一種以分科考試取士的制度,始於隋,確立於唐,完備於宋,延續至清末。唐朝科舉取士分常科、制科兩種,而常科和制科的諸科目中,明經與進士兩科最受士人重視。宋襲唐制,但改革了科舉的內容和方式,形成州試、省試、殿試的三級考試制。明清時則為院試、鄉試、會試及殿試四級考試制。

貢院,舉行會試、鄉試的場所,即試院、考場。如《明史.選舉志二》︰「試士之所,謂之貢院。」唐玄宗開元年間,因考功郎中不受士子敬重,於是將原由吏部主持的進士考試,改歸禮部負責,並開始設置貢院。如唐朝李肇撰《唐國史補.卷下》中載︰「開元二十四年,考功郎中李昂,為士子所輕詆。天子以郎署權輕,移職禮部,始置貢院。」

鄉試是各省每三年舉行一次的考試,中試者稱為「舉人」。因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為「秋闈」、「秋試」。鄉試的考場設在各省省會的貢院,院內有分配給每位考生的小屋數千間,小屋依《千字文》編列號數,稱為號舍、號房,如天、地、玄、黃之類。

每一號舍高六尺,寬三尺,深四尺,無門,只容一人。考生在號舍內,白天寫考卷,晚上睡覺。鄉試共考三場,每場三天,考生要自帶筆墨燈燭,衣被飲食。進入號舍前要經過嚴格的搜查,以防止夾帶舞弊,入號後不得再出入。號舍設備不佳,環境極其惡劣,若遇颳風下雨,考生只得用自備的油布來防風雨。

清朝章回小說《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中對此有貼切的形容:「那號舍立起來直不得腰,臥下去伸不開腿,吃、喝、拉、撒、唾,紙、墨、筆、硯、鐙,都在這塊地方。」

由於科舉考試是朝廷選拔人才的一種制度,考上了就等於可以榮華富貴一生,因此歷代的科舉考試,都有作弊行為發生。歷朝歷代為了能公平取士及保持貢院的考試秩序,對舞弊之事能防微杜漸,因此考生進入貢院前都有點名、識認及搜檢等嚴苛規定。

此外晚唐五代試士,為了防止放榜時士子喧譁吵鬧,就用荊棘圍在試院的四周,如《舊五代史.周書.和凝傳》上載:「貢院舊例,放牓之日,設棘於門及閉院門,以防下第不逞者。」意思是說,貢院的慣例,在放榜日,都要設置荊棘,關閉院門,以防落第的人不滿肇事。

後來,貢院為了防止夾帶傳遞作弊,或防止閒人擅自進入,也會在貢院四周圍上荊棘,因此貢院又稱為棘院、棘圍、棘闈。如清朝厲荃輯《事物異名錄》上載︰「棘院,貢院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用書信作為往來溝通的方式,可以追溯至兩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戰國時代。如《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書札就是信函﹚後來漸漸的古人在寫信時,往往總會在信首或信尾的地方,寫上「某某頓首再拜」,那為甚麼要用「頓首」二字呢?
  • 我國婚嫁習俗中,男女訂婚或結婚時,男方送給女方的財物就叫作聘禮,也稱彩禮、聘財、財禮。但古人一般也把彩禮稱為「花紅」,如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說甚一家一計,又無羊酒段匹,又無花紅財禮。」又《二刻拍案驚奇‧卷七》︰「太守分付花紅羊酒鼓樂,送到他家。」但是,彩禮為甚麼又稱花紅呢?
  • 在《晉書‧卷四十五‧劉毅傳》上載:「昔鄭武公年過八十,入為周司徒,雖過懸車之年,必有可用。」又《漢‧蔡邕‧陳實碑》載有:「及文書赦宥,時年已七十,遂隱丘山,懸車告老,四門備禮,閉心靜居。」另有《漢‧班固‧白虎通道德論‧卷四‧致仕》上說:「臣七十懸車致仕者,臣以執事趨走為職,七十陽道極,耳目不聰明,跂踦之屬,是以退去避賢者。」這些古文裏的「懸車」之年、「懸車」告老、「懸車」致仕,意思都是指年老﹙通常為七十歲﹚辭官退休。那麼,為甚麼用「懸車」來表示退休呢?
  • 目前教育機構授予的最高學位,我們稱為「博士」,如哲學博士、醫學博士、文學博士、教育博士等。但是,為甚麼賣茶賣酒的人也被稱為「茶博士」、「酒博士」呢?
  • 「吹牛」、「吹牛皮」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口頭禪之一,就是比喻那些不自量力或信口開河說大話的人。那麼,為甚麼用「吹牛」來形容呢?
  • 在浩瀚如海的史料、古籍、詩詞、繪畫中遺有許多屏風的痕跡。如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詩中因有屏風的陪襯,將嫦娥的寂寞和悔恨更深刻的表現出來。再如五代時顧閎中所繪長卷《韓熙載夜宴圖》全長三米,共分五段。畫中就是用屏風將畫面分隔為聽樂、觀舞、休息、清吹、散宴五段。那麼,為甚麼古人總喜歡在房子裡放置屏風呢?
  • 不管是在唐朝白居易的詩《長恨歌》︰「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梨園子弟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或古籍史書《後漢書.延篤傳》:「大將軍椒房外家,而皇子有疾,必應陳進醫方,豈當使客千里求利乎?」中,都有「椒房」一詞,那麼「椒房」是指甚麼?又為甚麼是古代后妃的代稱呢?
  • 在古籍史書的圖片或古裝戲劇節目中,我們常會看到皇帝或他的大臣們,身上所穿的官服總繪繡著許多精緻的圖案,不同的官階,官服上的圖紋或數量也不同。那麼,為甚麼官服上要繪繡這些圖紋呢?
  • 中國古代的成年儀禮,最主要是男子有「冠禮」,女子有「笄禮」。我們知道,冠禮是指古代男子在未成年前束髮而不戴帽,到了二十歲成年時才由長輩為其梳髮並戴上新帽,這個紀念儀式就稱為「冠禮」。那麼,為甚麼古代女子的成年儀禮稱為「笄禮」?
  • 在古代小說中常看到把女孩兒喊為「丫頭」,其實現在有些華人地區還沿用這種稱呼。如《紅樓夢.第十五回》有:「忽聽那邊老婆子叫道:『二丫頭,快過來!』那丫頭丟了紡車一徑去了。」但為甚麼要把女孩兒稱為「丫頭」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