簫的人文情結

作者:容欣
font print 人氣: 469
【字號】    
   標籤: tags:

簫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當華夏祖先在河母的一聲骨哨吹響後,簫也開始了它漫長的時空之旅。從簡單、粗製的吹管到製作精巧、發音準確的樂器,簫歷經千年,見證著華夏文化的歷史悠悠。

笙管笛簫琵琶箏,江南絲竹中,簫的形制最簡單,一根細長斑駁、暗綠泛紫的竹子,外表樸實,本色自然,通節鑽孔後,成了一件簡約的樂器。

在中國古代,道家講「大象無形、大音希聲」,認為「最豐富的就是最簡單的,最有內涵也是最簡單的」,這一點用來形容簫,最恰當不過了。簫的構造簡單,但是音色醇厚深沉,柔潤和順,樂音體系完整,可謂「大繁若簡」。更妙的是,當演奏者十指輕扣、朱唇微啟,「天籟」般音韻飄然而出,聞者煩心頓消,萬慮盡釋,肅然危坐,默然相賞,如醍醐灌頂一般。難怪詩人感歎「鸞輅已辭烏鵲渚,簫聲猶繞鳳皇台」。

簫又有「鳳簫」的美譽,李白在詩作中讚譽「笛奏龍吟水,簫鳴鳳下空」,將笛和簫與象徵華夏文明的圖騰「龍」和「鳳」聯繫了起來。動人的音色和高雅的神韻,以及獨特的文化蘊味,簫深為文人墨客喜愛和謳歌吟詠。自古至今,簫與文人就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懷,因而,簫聲也被喻為「文人的歌喉」。

「慎獨自修、忠恕寬容、至誠盡性」是中國古代文人奉行的中庸之道。「天人合一」是道家的宇宙觀,儒道文化是中國的本土文化,也締造了華夏文人的修為準則,而簫所體現的內涵與其非常契合。簫材乃竹,竹乃君子,賢才也,意喻氣節高亮,這一點是中國古人所推崇的;簫音溫潤含蓄、高低適中,與人聲相仿,適合吟詩伴和;同時,吹簫所需之「外鬆內緊、中庸平和」的氣息控制,「含蓄蘊藉」的分寸把握,與儒家修身養性的原則相吻合。

正是因為簫「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樂聲、「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實美」的氣質,「發纖濃於簡古,寄至味於澹泊」的理念成就了簫和中國文人的「知己」情懷。無怪乎中國古人們希望通過「敬香吹簫」達到「天人感應、理氣和中」的修為境界。

簫音悠悠,滌蕩情懷。願簫這個古老的樂器擁有更多的知己、知音。願我們能從博大、深邃的儒、道文化中汲取靈感、返本歸真、追求超越。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 仇英〈吹簫引鳳〉圖(公有領域)
    相傳,簫是伏羲氏親自設計製作的,他可以清理天地間不好的物質。簫是「竹」字加上「肅」字;竹是材質,「肅」就是「肅清」的意思。
  • 洞房花燭夜,一對新人各自談論鐵簫來歷。二支仙界之寶落入凡間,寄身名流,找到自己的知音。這對夫妻宛如神仙眷侶,了卻世緣後,化仙而去。留下悠揚簫聲,迴蕩天地間。
  •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躊躇滿志,跨馬離家,踏進了長安的政治核心——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宏大的宮殿、大明宮。
  • 古代稱有德才而隱居不願做官的人為「處士」,後來亦泛指未做過官的士人。隋朝時有一位處士叫元藏幾,自言是南北朝時後魏清河孝王的孫子。隋煬帝時,他做了奉命出使的小官奉信郎。大業九年,奉命出海。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