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的典故

如真
font print 人氣: 74
【字號】    
   標籤: tags: , , ,

普洱,在英語中亦被稱為 Pu-er 或 Pu-erh。產于雲南西雙版納等地,因自古以來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縣城又作普洱哈尼族自治縣,隸屬思茅地區,位於雲南省南部,距昆明373公里,原稱寧洱縣。「普洱」為哈尼語,「普」為寨,「洱」為水灣,意為「水灣寨」,帶有親切的「家園」的含義。

普洱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距今已達2000年之久。民間有「武候遺種」(武候是指三國時期的丞相諸葛亮)的說法,故普洱茶的種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唐朝時普洱名為步日,屬銀生節度(今思茅和西雙版納一帶),銀生茶是為普洱茶的前身,元朝時稱之為普茶,明萬曆年才定名為普洱茶,極盛時期是在清朝,《普洱府志》記載:「普洱所屬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餘萬人」,可知當時盛況。

思茅與西雙版納一帶為其主要原料生產地,普洱與思茅成為加工和集散中心,明朝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外輻射六條茶馬古道,將普洱茶行銷至中國本土、西藏、越南、緬甸、泰國等地,並轉運到港澳、東南亞,甚至歐洲。

光緒二十三年(西元1897年)以後,法國、英國先後在思茅設立海關,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遠銷,普洱茶馬古道隨興旺,現今還有思茅卡房高酒房茶馬古道,1.5米寬,斷續數公里:有思茅三塚村外茶馬古道、那柯裏茶馬古道,斷續30公里;普洱茶庵塘茶馬古道,殘存12.5公里,石上馬蹄印,記錄下了當年運茶馬幫的歷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詞人,她的詞清新婉約,富有感情。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是金石考據家,對考古學極下功夫。夫婦倆伉儷情深,可謂琴瑟和諧。
  • 茶樹原產于中國,自古以來,一向為世界所公認。中國古書《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現今的資料表明,全國有10個省區198處發現野生大茶樹,其中云南的一株,樹齡已達1700年左右,僅是云南省內樹干直徑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
  • 他們打開碗蓋,一股清香撲面而來,緩緩升騰的熱氣中,一位美麗的姑娘若隱若現...
  • 君山銀針產於湖南岳陽君山,君山,又名洞庭山,本身就是神山仙境的意思,是八百里的洞庭湖中一個小島,李白詩云..............
  • 茶道尊崇自然,追求與大自然同化的境界,與茶同食的茶點心,一般也以淡雅為佳。日本飲用較苦的抹茶湯,所以喫茶前要吃一種甜的「乾果子」薄茶點心,雖小而甜,但要求營養高、味道好而外形素雅,與濃苦的抹茶搭配相得益彰.............
  • 中國歷代品茶講究茶藝、茶道,宋朝尤為盛行。宋朝人喜歡飲茶,飲茶不僅僅為品味解渴,而上升成一種高雅的意義,受宋代理學的清談的影響,宋代的茶道有著清雅、淡泊的特性。
  • 建東北部的政和縣盛產一種白茶,色白如銀,形如細針,全身滿披白毫,因而得「白毫銀針」之名。據說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白毫銀針屬於僅有的白茶品種中的極品,同君山銀針齊名於世。
  • 蘇東坡是品茗行家,烹茶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十分講究,也頗精妙。他對於茶葉、水質、器具、煎法,都頗講究,有所謂「飲茶三絕」之說,即茶美、水美、壺美,這也是蘇東坡對茶藝茶道的一種追求。
  • 在福建福鼎縣一帶,出產一種身披白茸毛的茶葉,這種茶以綠葉夾銀白色毫心,形狀宛如一朵朵白色的牡丹花,所以就叫「白牡丹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