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林生觀魚有所悟

程實
【字號】    
   標籤: tags:

林紓(1852-1924)是中國近代文學家、翻譯家,字琴南,號畏廬。現在介紹他寫的一則故事:

林生(指林紓自己,下同)坐在西湖邊上的茶館裡喝茶,四垂的柳條遮蔽著窗口,一汪湖水,深蒼碧綠,猶如染過一般,百餘條小魚,正匯聚在窗下的水面。

他就試著將肉乾嚼碎,朝水面唾去,藉以取樂。魚兒紛紛爭著搶食。然而一邊爭食,一邊又游開了,一直覓食而不走的,只不過三四條魚而已。林生便再嚼食唾下,碎肉沉入水底,粘結在茭白根上,魚也不再去食它了。

林生起先以為魚的離去,是因為都吃飽了的緣故。可是,離窗口一丈左右的地方,水面泛起一圈圈漣漪,不住地晃動著,那些小魚如先前一樣,又在爭食其它東西。

林生頓時想到:釣魚的人,在垂下魚鉤之際,必定先以魚餌為引誘,魚兒要想吃食,便同時吞下釣鉤。時間久了,魚兒便知道,凡是有餌食的地方,多半有釣鉤。所以,那些聰明的魚兒,一發現有魚餌,便很快就逃跑了!

然而,那名利匯聚之所,難道沒有別一種「釣鉤」麼?如果不趁著他人頻頻下食的時機,而及時逃走,能夠脫鉤而遠逸他方的,又能有幾個人呢?!

正是:

世上多少垂釣人,
善用名利為誘因,
鉤起貪者千千萬,
吞得糟食喪貴身。
智者看淡名和利,
富貴與之如浮雲。
古雲海闊憑魚躍,
更期他日入龍門!

(事據林紓《畏廬文集》)

轉載 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9/2/13/57797.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李密等盜賊發動暴亂的時候,睦彥通是武牢城的縣宰。武牢城中的壞人要殺了他,來響應李密的暴亂。睦彥通偶然聽到了消息,就跑出城外,投奔他鄉。
  • 從前,秦國有一個叫尊盧沙的人,好說假話、大話、空話,並且處在這種情況下還對自己深信不疑。秦國人嘲笑他,尊盧沙說:「不要嘲笑我,我將要向楚王陳說統治國家的方法。」於是,飄飄然地向南方的楚國走去。
  • 清代被稱為「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詩人袁枚(西元1716-1797年),曾在他的《新齊諧》一書中,記載過一則關於他的祖母柴太夫人的外祖母楊氏老夫人的故事。
  • 崔氏離開朱買臣後,為了生活,便改嫁了。有一天,正值清明節,崔氏隨著丈夫去掃墓。來到墳地,看到墳地樹林中,有個清瘦的人影一邊砍柴,一邊在高吟著「子曰……」。看他打柴是假,讀書倒是真,砍了半天,連根小樹枝也沒砍斷。崔氏不用猜,就知是自己的前夫朱買臣。
  • 明朝時代,有個人名叫張才,少年時和一位姓鄭的青年友好,一次夢見冥司派遣一名鬼卒拿著牌子,上寫張才以及鄭某的姓名,前來捉拿他們。張才和鄭某二人,到了冥府後,主管官員翻檢他們二人的生死簿說:「張才還有兩年陽壽;鄭某陽壽己盡,關押入獄。」
  • 士兵所送題目,竟然沒有一點差錯!就這樣,華士的考試,全都答對了,考試結果名列前茅...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少時勤奮好學,十三歲即有文名,二十歲中進士,授校書郎,後升任監察史里行、禮部員外郎。他憑自己的經歷及觀察所得,寫出《種樹郭橐駝傳》一文,說明「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是養樹的法則,並由此指出,這也是養人的道理,為官治民者,不可「好煩其令」。文傳千載,熠熠生輝,極富社會意義。
  • 周擥嘖這個人家境貧困,卻樂守聖賢之道。他夫婦晚上繼續耕地時,累了就睡在地裡休息,夢見天帝經過,天帝可憐他,命令下屬司命神(主管人間貧富貴賤的神)賜給他錢財。
  • 睡蓮
    唐代的沈嘉會,在太宗貞觀年中任校書郎。因為犯事被發配到蘭州,思歸之心十分迫切。每天早晚,常常向東拜祭泰山,希望早日能活著回到那裡。
  • 有一個山西富商,住在京城信成客店裡,衣著、跟隨的僕人和馬匹,都很華麗,他這次進京的目的是:將要按照當局的有關規定,花錢買官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