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是如何寫成的(下)

明珠
font print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還有一種文體形式也屬於賦的一種,就是「銘」。 銘是中國古代刻於金石或器物上的一種押韻文體,多用於歌頌功德與昭申鑒戒。它其實是屬於駢文體的賦,最著名的是劉禹賜的〈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八庚韻,八庚九青通用];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韻,九青]。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韻,九青]。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韻]。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韻]。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韻]。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韻]。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韻],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曾說:「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論語.季氏》)這一篇精美的銘文主題是對道德的讚頌,也有人認為此文是對作者自己及與作者相同的隱居的有德之士的讚頌。但是卻讓讀者感覺不到作者有任何驕傲自大的口氣。他所用的技巧是借喻,避開那種直接讚頌或直接抨擊(指批評壞人壞事也可用這種技巧)的俗套。例如起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雖然作者並沒有講他自己就是仙,可是我們讀了第一句就對作者肅然起敬;緊接著「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跟首句形成了隔句對仗;還是借喻。這種寫法讓讀者在肅然起敬之後馬上發出驚歎聲,文辭太優美了。如果你直接說:「山不在高,因吾出名」那就落入俗套了。

第三句直接點出文章的主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在這裏是當動詞,它的本義是香氣遠播。因此這句話的大意是「雖然它只是個簡陋的屋子,卻因為我的美德而聲名遠播。」這句話乍看是在誇獎自己;其實他是在讚頌「道德」;也就是說這間陋室不管是作者住還是其他人居住,只要是大德之士,它(陋室)就能聲名遠播。

結句更是巧妙非凡,他引用孔子的話。為什麼巧妙呢?因為孔子的原話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論語.子罕》)在中國古代,只有德才出眾的人才能被稱為君子。漢.班固《白虎通.號》:「或稱君子何?道德之稱也。君之為言群也;子者丈夫之通稱也。」宋.王安石〈君子齋記〉:「故天下之有德,通謂之君子。」而作者在引用孔子的話時省略了前一句,讓過去那些熟讀四書五經的文人能馬上想起孔子的前一句話「君子居之」;雖沒有直接稱讚陋室中居住之人是君子,可是這種寫法卻比直接稱讚的效果還要好。而且還強調了文章的主題——道德,因為讀者想到了「君子」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君子是德才出眾的人。

通過筆者對〈陋室銘〉的講解,我們也可明白一個道理:要把文章寫好,首先就是要講道德,注重個人品德的修養。古人講「修、齊、治、平」,這個修身是排在第一位的。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賦這種寫作方式,筆者也只是初窺門徑,因此這篇文章或難免以偏概全;不足之處,希望各位專家學者不吝指教。@*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李白通過修道,悟到了宇宙中的理,在這首詩闡述出來,並指出了古代一些傳說的錯誤之處......
  •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 這個世界真奇妙!歷史往往會安排驚人相似的一幕,讓世人從兩個事件中去做一些比較,看清某些人的真面目。
  • 根據中國古代賦的寫作形式,賦還可分為散文體的賦和駢文體的賦兩種。

    散文體的賦比較著名的有:〈洛神賦〉、〈阿房宮賦〉、〈秋聲賦〉、〈赤壁賦〉等。當然這些文章中都或多或少含有一些駢文形式的對仗句子。

  • 「鄭公樗散鬢成絲」其實是一句反語;杜甫在之前寫給鄭虔的詩中曾說:「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這樣有才學的人,卻被貶官到台州擔任司戶參軍。杜甫擔任的左拾遺也是從八品,所以才會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這首詩替鄭虔及自己鳴不平。「萬里傷心」與「百年垂死」,表面說的是鄭虔,這何嘗不是杜甫自身的寫照呢?
  • 閱讀古典近體詩,常可看到「得句」這個詞,「得句」是一種創作狀態,也就是創作時,在潛意識(下意識)中腦海裡閃現出一句詩(或幾句詩),可根據所得到的句子馬上創作一首詩或幾首詩,或記錄下來放入詩囊中。如謝縉「濡豪還自適,得句共誰論。」大意是「揮毫作畫自得其樂,得到的好詩句又有誰能夠分享呢?」
  • 古代詩人常借月光來表達對親友的思念。李白的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因為月亮的清輝是兩地共有的,所以這裡作者要贈送的是思念之情;因為相隔兩地,不能將這濃濃的思念親手送給你,那我們還是期待在夢中相見吧!
  •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其中「鷗鷺忘機」典故出自《列子‧黃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識人亦然,不僅成了流傳千古的名句,還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遙知馬力,歲久見人心。」
  • 「巴山夜雨漲秋池」言外之意是說,本身秋天因為天時的關係,河水開始上漲,河道開始暢通,就讓人有想回家的衝動,更何況是因夜雨河水都上漲了,河道已經暢通,能不想念嗎?而第三第四句中重複「巴山夜雨」四個字,是為了說自己在這個時候最想家。《唐詩繹》評曰:「於寄詩之夜,預寫歸後追敘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寫法。」
  • 宋玉、杜甫等先賢,將落泊生涯化為優美的詩篇。讓我們後人在拜讀了這些詩篇後,領略了有可說道的、有可借鑑的、有可受益的傳統文化內涵;並重新演繹、弘揚給現今的世人。正如北宋‧歐陽修《感二子》詩中寫的:「英雄白骨化黃土,富貴何止浮雲輕。唯有文章爛日星,氣凌山嶽常崢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