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籍珍藏

一部智慧的兵書 《六韜》(4)

姜太公 呂望
font print 人氣: 4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禮第四

周文王問姜太公:「君王和臣子之禮應該是怎樣的?」

姜太公回答:「君王最重要的是要洞察下情,臣子最重要的是要服從謙卑。洞察下情就能了解臣子,服從謙卑就能不隱瞞私情。做君王的要廣施恩澤,做臣子的要安守本分。廣施恩澤,就像天那樣遍及萬物;安守本分,就像地那樣穩定踏實。君王和臣子分別效法天地,那麼就能成就君臣之禮。」

周文王問:「身居君王高位,應該要怎樣做呢?」

姜太公答:「身為君王,應該安詳而處靜,和緩有節而胸有成竹,普施恩惠而不與民爭利,謙虛而懷抱志向,待人接物都能公正處理。」

周文王問:「身為君王,應該要怎樣傾聽意見呢?」

姜太公答:「不要隨便就答應,也不要粗魯的就拒絕。隨便答應容易喪失主見,粗魯拒絕則會閉塞諫言之路。君王要像高山那樣,使人仰慕看不到頂;要像深淵那樣,使人無法測其深度。神聖英明的君王之德的極至,就是要達到公正與清靜。」

周文王問:「身為君王,怎樣才能明白一切呢?」

姜太公回答:「眼睛貴在能看清事物,耳朵貴在能傾聽聲音,頭腦貴在能思慮清楚。君王您如果依靠天下人的眼睛去看事物,那麼便能無所不見;如果依靠天下人的耳朵去傾聽各方聲音,那麼便能無所不聞;如果依靠天下人的頭腦去思考,那麼便能無所不知。當所有的訊息都匯集到君王那裡,君王當然就能明白一切而不會被蒙蔽了。」

【原文】

周文王問姜太公曰:「君臣之禮如何?」

姜太公曰:「為上唯臨,為下唯沉。臨而無遠,沉而無隱。為上唯周,為下唯定。周則天也,定則地也。或天或地,大禮乃成。」

周文王曰:「主位如何?」

姜太公曰:「安徐而靜,柔節先定,善與而不爭,虛心平志,待物以正。」

周文王曰:「主聽如何?」

姜太公曰:「勿妄而許,勿逆而拒。許之則失守,拒之則閉塞。高山仰止,不可極也;深淵度之,不可測也。神明之德,正靜其極。」

周文王曰:「主明如何?」

姜太公曰:「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輻湊並進,則明不蔽矣。」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們都知道耶穌(Jesus)為了世人得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判耶穌死刑的人是誰,他最後又得到什麼樣的報應呢?那麼我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那人的故事。
  • 早在荷據時期,臺灣就已開始製糖事業。臺灣糖業可以說是在這時候奠下基礎。鄭氏治台時期的臺灣,因注重軍糧,反而使臺灣糖產量減少。
  • 日治時代,政府規定住在名間至集集道路附近的每戶人家,在路邊種植一至三棵不等的樟樹,並且嚴格規定保證存活,如果枯死或其他因素死亡,必須補植,而樹苗是由官方提供,正因為日本官方的強迫性規定,使得這些民國29年種的樟樹苗得以順利存活下來,歷經60餘年,充滿夏日消暑綠意,十分好看,成為南投有名的「綠色隧道」觀光景點。
  • 古人講的大與小,並不是從範圍的寬廣而論,因為範圍是無法用符號去表示的。比喻說大,怎樣是大?從宏觀上看,宇宙的大是無法用筆劃出來的。而小呢?從微觀上看,也是無法用筆劃出來的。因為現代科學認為,宏觀、微觀都是無止境的。那麼古人是依照什麼來論大小的呢?
  • 鄧小平為什麼要殺學生?是為無產階級嗎?是為了保搞官倒兒子。江澤民為什麼要鎮壓法輪功?是為勞苦大眾嗎?他是一個小人的妒忌,他不容許任何一個人的威信超過他自己。
  • 周文王好奇,上前詢問:「先生您很喜歡釣魚嗎?」
    太公回答說:「我聽說君子真正高興是在於他心中懷著遠大的志向,而一般人高興則是在於把目前的事情做好。我釣魚,與這個道理很類似,我並不是真正喜歡釣這個魚啊。」
  • 文王問太公說:「天下大局熙攘紛亂,有的時候強盛,有的時候衰弱,有的時候穩定,有的時候又很混亂,之所以會如此,到底是什麼緣故?是因為在上位者賢能或不肖所致呢?還是因為有天命難違、大自然變化的必然因素在其中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