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反共領袖:邱吉爾(63)

子儀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4月6日,當政府要求對外交政策進行信任投票時,邱吉爾又對整個局勢的發展作了深邃的預見。他說: “希特勒已撕毀各種條約,在萊茵蘭駐了兵。現在,他有軍隊在那邊,而且準備永久駐下去。所有這些事實表明,在德國國內和所有鄰近的國家,納粹政權獲得了新的威望。但是,事實還不止於此,德國現時正在或者即將在萊茵蘭地區設防。

設防當然需要若干時日的。首先,我們聽說,德國最初築的不過是普通野戰工事。但是,有人知道,德國可以把野戰工事逐步加強,使之十分完備,直到築成為像興登堡防線那樣完美,包括有許多鋼築水泥堡壘和地下室的一道防線。知道這種情況的人就會知道野戰工事同永久性防禦工事,只是在程度上稍有差別而已,從挖掉第一塊草皮起可以一直幹下去,直到最後築成極其完備的防線。

“我完全相信,德國與法國接壤的全部邊境,都將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築成盡可能堅固的防線。……面對法國邊境有一條堡壘防線出現,這就可以使德國在這條戰線上節省兵力,使它的主力轉而突破比利時和荷蘭……一旦這些防禦工事完成,隨著工程日趨完備,中歐的整個形勢也就跟著發生變化。波羅的海各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還必須加上南斯拉夫、羅馬尼亞、奧地利和其他一些國家,在這個巨大的軍事建築工程完工的時候,一定會受到決定性的影響。”

不幸的是,邱吉爾的上述警告性預言,在後來的歷史進程中都陸續地並且是迅速地變成了現實。

驟然緊張起來的局勢,使鮑德溫感受到巨大的壓力,於是政府決定新成立一個協調各軍事部門的部。關於該部大臣由誰擔任,曾經考慮過經驗豐富的邱吉爾。奧斯丁•張伯倫認為把邱吉爾排除在政府之外是“極大的錯誤”,並曾在私下和公開場合都表示過,邱吉爾是最合適的人選。但鮑德溫最終卻任命已年近60歲、對高級軍事管理工作缺乏經驗並從未在內閣中任過職的湯瑪斯•英斯基普爵士擔任國防協調大臣。

歷史學家泰勒曾就此寫道:“人們認為這次任命是繼羅馬帝王卡利古拉委派自己的馬執政之後的一件最不可思議的事情。”保守黨之所以任用英斯基普而不任用邱吉爾,原因在於前者是“一位最可靠的人”,而“假使這個新的部門由邱吉爾擔任,那一定會使那些以邱吉爾不參加政府作為反軍國主義保證的自由黨人和中間派引起恐慌,並且這等於不聽從負責解釋黨的一般意志的人的意見;而且,一旦鮑德溫退隱,這豈不是又得引起一場由誰繼任的爭執嗎?”

邱吉爾原來對得到這一職位抱有希望。此時卻感到“這一次確定的、而且似乎是最後地把我拒於門外,使我不能參與我們的防務工作,這對於我實在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不過,久經宦海沉浮的邱吉爾小心地控制著自己的感情,甚至在辯論中更加平心靜氣,顯出鎮靜、不偏不倚和超然的態度。鮑德溫用盡一切權力來對付曾經不斷無情揭露其錯誤的邱吉爾,是因為鮑德溫不願得罪黨內的多數,著眼于使鮑德溫自己能夠在兩屆選舉中過安定日子。

邱吉爾對此看得很清楚,但他更懂得禍福相依、風雲變幻的道理,所以他不僅仍然抱著希望,等待時機,而且認為“假使沒有這種無法估計的和無窮無盡的變幻,人生的戲劇就會變得索然寡味了”。邱吉爾在多年以後回憶起這些挫折時,甚至認為鮑德溫幫了他的大忙。

“他使我沒有捲入其後三年內閣所有的妥協和不盡責之事中;假使我當了大臣,那麼,打起仗來,就得要對必定被證明是極不充分的國防工作負直接的責任了。”

邱吉爾又重新以較大的精力投入寫作。他把從凡爾賽和約起到當時止其間發生的全部曆史過程列出一個大綱,準備寫一本書。他甚至已寫出了第一章。這一章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第一卷的一部分。此外他還於1936年底開始了《英語民族史》一書的寫作。

1936年6月6日,一直密切注視著英國戰備工作的邱吉爾,以私人身份替國防協調大臣英斯基普爵士寫了一個備忘錄,主張重新成立軍需部,以保證戰備物資的生產供應。但是直到1939年春,政府始終沒有採取有效的行動來成立軍需供應部,也不準備對英國軍火生產採取緊急措施。

1936年11月12日,在下院對首相的答辯進行質詢時,邱吉爾對疏於戰備的政府和首相進行了嚴厲的抨擊。他說:“政府根本沒有下決心,或者他們根本不能使首相下決心。因此他們一直陷於奇怪的矛盾之中:決定不作決定,決心不下決心,堅決猶豫不決,堅定不移地動搖,竭盡全力無所作為。我們就這樣,月複一月,年復一年——這些對英國的偉大也許至關重要的寶貴光陰,都讓蝗蟲吃掉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邱吉爾對事態的演變感到吃驚,他在自己的選區發表演講說:“會見甘地先生一事令人驚異,也令人作嘔。現在一位犯有煽動罪的中殿法學協會的律師,以東方眾所周知的托缽僧身份登場了,半裸著身體,踏上了總督府的臺階。”儘管邱吉爾的觀點在保守黨內有不少支持者,但保守黨的下院議員們並不想因此而改變領導人。
  • 已經逝去的歲月對於邱吉爾來說,只留下了或幸福或痛苦的記憶。他現在又一次從政治漩渦的中心退出來,過上了平民生活。
  • 1931年,邱吉爾為報刊雜誌撰稿的數量有增無減。此外,他還出版了《世界危機》的節略修訂本,增寫了《馬恩河戰役》一章。後來他又增寫了《世界危機》的最後一卷《東方戰線》,出版後被認為“很有趣,文學性很強,足以達到《世界危機》一書其他各卷的水準”。
  • “即使那些沾滿了灰塵被封存在檔案裏多年的老戰役,邱吉爾寫來也能照樣清晰可愛,特裏維廉①巧妙地描寫了馬爾巴羅戰役,而在幻想力方面,恐怕邱吉爾的描寫還要略勝一籌。如布倫海姆戰役,讀者神魂顛倒地追隨血腥激戰的場面,看見了炮彈在密集的廣場中炸出一道道彈痕,也為迅捷的騎兵出擊和肉搏戰中的步兵所傾倒。他放下此書的寫作,半夜會嚇出一身冷汗,做著自己排在英國皇家騎兵的第一排,一動不動地站在堆滿被槍炮打死打傷的‘人山’中的惡夢。……特裏維廉(G•M•Trerelyan,(1876—1962),英國歷史學家,劍橋大學之一學院院長。
  • 邱吉爾的預感並沒有錯。歷史正在為它的偉大兒子醞釀機遇,而邱吉爾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去對待歷史的發展趨勢。他就戰爭的危險向世人發出的無休止的警告,雖然在長時間內不為人們所重視和理解,甚至在他的下院同僚中引起了“痛苦和反感”的情緒,但歷史將很快證明邱吉爾的正確性,並將因此而把他引上他人生旅途中的輝煌頂峰。
  •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在國內掀起了復活德國軍國主義的狂潮,迫害猶太人的活動亦愈演愈烈。邱吉爾又是最早對這個納粹新政權的罪惡進行譴責的人之一。
  • 邱吉爾的發言,受到了保守黨人的歡迎,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工黨的不信任動議最終由於絕大多數的反對而被否決了。
  • 邱吉爾在埃平選區獲得了支援保守黨的全部選票,以34849票當選。邱吉爾認為,他與政府之間在印度政策上的矛盾因為印度法已獲通過而得到了解決,這排除了他進入政府的障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