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十五個習慣(三)

李思儀醫師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日野原重明醫師認為
所有人皆由「習慣」所造就、身、心皆然
要讓自己保持快樂的習慣。
 
首先
心中永保「愛」的習慣
他自言不管到幾歲,都十分珍惜愛人與被愛的心情,或許與年輕人所說的「愛」有些相異
但是,他自言的確非常珍惜與某一個人一起的歡笑、一同的感動、相對落淚的時光。
我想,他說的「愛」應該是一種懂得欣賞與包容的心、一顆柔軟的心
保持心的柔軟是永遠年輕的秘訣呢!
 
「抱持一切都會變得更美好」的正面想法
世間沒有完美的人事物,煩惱似乎也無斷盡的一天
但是明天的煩惱,就留給明天
今天就活在當下吧!
 
「物慾上的滿足並非幸福!」
盧梭曾說過,若想要毀掉一個孩子,第一個步驟就是不管他想要什麼,就給他什麼。
記得小時候真的沒有什麼人工的玩具可以玩
童年的記憶中好像只擁有一個芭比娃娃
其他的都是紙娃娃
大部分的時間
是與大自然相處的
爬樹、玩辦家家酒、跳格子、捉迷藏、養知了、騎單車
還有父親做的竹蜻蜓、
用指甲花染指甲、
用葉子折出蚱蜢、
還有好香的雞蛋花做的皇冠與項鍊…
就連
單純的躺在溜滑梯上看雲影變化
都覺得可以擁有一整個美好的午後時光…
 
物質上的確沒有像現在的小孩多
可是心靈上的快樂
卻都是滿足的幸福感
想想現在的不景氣
也許在物質上欠缺了
可是
可以在心靈上滿足
感謝我們所擁有的
以及
大自然所賦予的無盡寶藏。
蘇軾曾在<前赤壁賦>中提及:「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
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與子之所共適。」
讓我們一同發掘
生命中的美好與幸福吧!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回想祖父母生活的年代,是戰亂、疾病、貧窮、百廢待舉,但這一切並沒有奪走他們的快樂,人與人之間依舊充滿關懷、互助。我們眼前的困難,與他們所處的年代相比,根本算不上什麼,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快樂?
  • (大紀元記者葉澄旭編譯報導)美國心理學博士玻利森柯(Joan Borysenko)認為,快樂來自於心靈的平靜;整天埋首於工作和家事的婦女,應該在忙碌中為自己尋找心靈的空檔,聽聽音樂、聞聞花香,培養一些讓自己快樂的習慣,使生活豐富而有創意。
  • (大紀元記者翁玲編譯)自然的方法往往也是最佳的治療方式,相較於常規醫學(conventional medicine),自然療法不僅有助於診斷及調節種種身體狀況,也更具經濟效益。

  • 我想對二十年前的我說,謝謝你當初沒有放棄,堅持下來,我才能提筆書寫今天的歲月靜好。當初你的性格決定了命運,現在我明白,認知同樣決定命運。
  • 感恩創造奇跡,昏睡四年的植物人成為鏡頭前耀眼的明星。從癱瘓到舞林高手,她是如何做到的?
  • 今天陽光明媚,太棒了,我又重生了。沒住過院,不知道健康的重要;能從病床上甦醒過來,才能感悟生命的可貴。感謝老天,感恩澳洲。
  • 世事錯綜複雜,黑白模糊,難辨真偽。用良知瞄準,射出的就是一顆善良的子彈。
  • 對了,我想起來了,一定是這樣,我哥好像很愛玩,但卻很聰明,頭腦很好,生活中很多事情他都很會應變,像醃瓜,硬而無味,誰吃啊?他卻灑點糖當零嘴,吃得津津有味。我覺得對他一點也不氣恨,只有——崇拜⋯⋯
  • 感動人心的勵志故事,通常來自生活日常中的細微小事。母親曾跟我説:「主動關懷別人、問候別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就會加溫。」真的,母親一直覺得,她的人生使命,就是在信仰、在教會、在幫助別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