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100個為什麼】

為什麼古代稱打敗仗為「敗北」?

心語
font print 人氣: 1913
【字號】    
   標籤: tags:

在電視或書報雜誌上,我們經常看到運動、技能比賽或競選等各種競賽中,失敗或沒選上的一方,被稱為敗北。但是,在古代為什麼稱打敗仗為「敗北」呢?

「北」字在甲骨文中,狀似兩個人背對背,一個向左,一個向右。另外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上記載︰「北,乖也,二人相背也。」所以古時的「北」通「背」,如《戰國策.齊策六》上載︰「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是孫臏、吳起之兵也。」這裡的北是指背叛。整句的意思是,兵士們因糧盡援絕,已經餓到要食人肉炊人骨的地步,卻都沒有背叛你的想法,你就像孫臏、吳起一樣善於用兵。

此外,在古代兩軍爭戰,打敗仗的一方向後逃跑時,總是以背對敵;而戰勝的一方,則是朝著敗軍背後追擊。所以,「北」字又逐漸有失敗、敗逃之意。如《韓非子?五蠹》︰「魯人從君戰,三戰三北。」意思是打三次仗,失敗三次。又漢代賈誼《過秦論》︰「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意思是追殺敗逃的敵軍。

敗北,就是打敗仗往回逃。如《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這是項羽被漢軍圍困在垓下,突出重圍後對身邊士卒說的。意思是說,我自起兵到現在已有八年時間,親身經歷了七十多次戰役,所有阻擋我的軍隊,都被我消滅,所有攻擊我的,也都被我征服。我沒有打過敗戰,所以能稱霸天下。

所以,古人所說的敗北,就是「打敗仗轉背而逃」的意思。後來人們也就沿用古人的用法,但漸漸的「敗北」不只是指戰爭失敗,也用來泛指在各項競賽中失敗。@*(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通常人們對於一些德高望重、有卓越成就而深受眾人所景仰的人,會用泰斗來讚揚這些傑出人物。如文學泰斗、武術泰斗、學術泰斗、中醫泰斗、音樂泰斗……等等,那麼為甚麼要用「泰斗」來形容呢?
  •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借光」已經是很普遍的禮貌用語了。比如進出擁擠的電梯、火車、公車時,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請別人讓路時,總是會客氣的說一聲「借光」,含有打擾別人,請別人給予自己方便的意思。那麼,為甚麼要使用「借光」來比喻呢?
  • 人與人之間除了言語溝通外,書信的往來也是一種方式。書信讓人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體會,不管多遠都能得知彼此的近況。在古代,官府的書信傳遞大都是由信差騎馬,透過驛站來接力傳送;軍隊間的情報傳遞,就利用信鴿傳遞;而一般平民百姓則靠口信或親友傳遞信件,如唐朝詩人岑參《逢入京使》︰「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那麼,為甚麼書信又稱為「鴻雁」呢?
  •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使用到「毛病」這個名詞。專挑別人的缺點,我們會說挑毛病;東西出現了差錯、故障,就說是出毛病;長期好不了的疾病或有不良的嗜好、習慣,則叫作老毛病。那麼,為甚麼把缺點或錯誤稱為「毛病」呢?
  • 「解手」一詞在古籍中有許多記載,如《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一》︰「何道就乘此機會,走到女牆邊,月亮去處,假意解手。」及《紅樓夢.第二十八回》:「少刻,寶玉出席解手,蔣玉菡便隨了出來。」另有《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敘了些寒溫,魏生起身去解手。」……等,句中的解手,都是排泄大小便的意思。那麼,為甚麼上廁所方便又稱為「解手」呢?
  •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從來沒有過的事,或是第一次出現的事,往往會使用「破天荒」來形容。那麼,為甚麼前所未有的事叫作「破天荒」呢?
  • 往往有人對來訪的客人不是很歡迎時,總會明示、暗示的催促客人離去,客人就會說自己被主人下「逐客令」了。在《聊齋志異?卷十一?陳雲棲》也有記載:「若不下逐客令,俾得長伴老母。」另清朝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回》︰「二位如再喧嘩,不獨耽誤嬌音妙舞,恐金母要下逐客令了。」那麼,為甚麼驅趕客人稱為「逐客令」呢?
  • 宋朝陸游《辛酉冬至》詩有:「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也是把過冬至視為添加年歲的節日;那麼,為甚麼說「冬至大如年」呢?
  • 在古書典籍中常可見到「社稷」又代指國家,如《禮記‧檀弓下》:「能執干戈以衛社稷,雖欲勿殤也,不亦可乎?」及《三國演義‧第二回》:「陛下今不自省,社稷立見崩摧矣!」那麼,為甚麼國家又稱為「社稷」呢?
  • 柳樹柔軟優美的形態,自古以來就經常成為文人雅士描寫的對象。如唐朝賀知章《詠柳》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把柔柔下垂的千萬條柳枝,用一根根的綠絲帶來形容,唯妙唯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