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方士(方技)傳略

精通曆象、陰陽、五行之學的一行

椲楢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僧人一行,姓張氏,起初名叫遂,是魏州昌樂縣人,襄州都督、郯國公張公瑾之孫。父名擅,曾任武功縣令。

一行自幼聰敏,博覽經史,尤其精通歷象、陰陽、五行之學。當時道士尹崇是博學的前輩,平日藏有許多圖書。一行去見尹崇,借揚雄著的《太玄經》,帶回去閱讀。幾天後,又去見尹崇,還給他書。尹崇說:「此書的旨趣很深,我探索多年,尚且不能明白,你試圖研究此書,怎麼這樣快就送還了呢?」一行說:「已經探求到它的含義了。」於是拿出自己所著的《大衍玄圖》和《義決》一卷給尹崇看。尹崇大驚,於是就和一行談論書中深邃的含蘊,非常歎服他。對別人說:「這是後世出生的顏子呀!」一行從此而非常有名。武三思仰慕他的學問和操行,就請求與他結交,一行躲藏起來以回避他。不久就出家為僧,隱居在嵩山,師從沙門普寂。

睿宗即位,敕令東都留守韋安石按照禮節去徵召他,一行堅持用有病來推托,不接受命令。後來步行到荊州當陽山,依從沙門悟真去學習梵律。

開元五年,玄宗命令一行的族叔禮部郎中張洽帶著敕書到荊州強行請他出山。一行到京城後,被安置在光太殿,玄宗幾次到他那裡,向他咨詢安國撫人的方法,他的話都很懇切率直,沒有什麼所隱留的。開元十年,永穆公主出嫁,敕令有司要用優厚的待遇來安排此事,要依照太平公主的舊制。一行認為高宗晚年只有一女,因此特別給予她禮遇,還有太平公主驕橫僭越,最終因此而獲罪,不應引以為例,玄宗接受了他的意見,迅速追回敕令不許實行,僅僅依照常禮安排婚事。一行的直言規勸都如此類。

一行尤其精於著述,著《大衍論》三卷,《攝調伏藏》十卷,《天一太一經》和《太一局遁甲經》、《釋氏系錄》各一卷。當時用《麟德歷經》推算天文曆法漸漸顯出不夠精密,敕令一行考察前代各家曆法,改寫新歷,又命令率府長史梁令瓚等與工人一起創造黃道游儀,用來考察七曜的行度,互相加以證明。在此時一行推算《周易》的大衍之數,建立推演之法來與其相應,改寫成《開元大衍歷經》。他在開元十五年去世,享年四十五歲,賜給謐號大慧憚師。

當初,一行的從祖東台舍人張太素,著有《後魏書》一百卷,其中《天文志》沒有完成,一行續寫而完成了它。玄宗為一行撰寫碑文,親自書寫在碑石上,拿出內庫錢五十萬,在銅人之原上為他建塔。第二年,玄宗駕幸溫泉,經過他的塔前,又停馬徘徊,命令有品級的官員到塔前告訴一行天子秋日巡遊的本意,又賜絹五十匹,用來栽植塔前的松柏。

當初,一行訪求老師,用來深入探究大衍之法,來到天台山國清寺,見到一個院子,有古松十幾棵,門前有水流淌,一行站在門屏之間,聽到院僧在庭中進行推算的聲音,並對自己的徒弟說:「今天應有弟子從遠方來尋求我的推算之法,應該已經來到門前了,難道是沒有人引導他到達嗎?」隨即又推算了一次。 又對人說:「門前的水應倒退向西流,弟子也就到了。 」一行應著他的話而快步進入,跪拜請求傳法,全部接受了他的法術,而門前的水果然倒退向西流淌。

道士邢和璞曾對尹愔說:「一行大概是聖人吧?漢朝的洛下閎編製曆法,說:『八百年後會誤差一天,一定有聖人修正它。』今年期限已到期了, 而一行編製《大衍歷》來修正洛下閎的誤差,這樣洛下閎的話就是確實的了,不是聖人又是什麼呢?」

(出《舊唐書》)

轉載 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9/2/3/57526.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高平人劉柔晚上就寢,老鼠咬他左手的中指,劉柔拿這件事問淳於智。淳於智說:「這是想殺你卻沒得逞,我將為你反使其死去。」就用紅筆在劉柔手腕橫紋後三寸寫一個田字,一寸二分見方,讓劉柔露出手來睡覺。
  • 幸靈是豫章建昌人。他生性不愛說話,和平民百姓在一起,被他們侮辱卻沒有憤怒的神色,同鄉人說他癡,即使是他的父母兄弟也認為他癡。曾經有一次讓幸靈看守稻田,牛群來吃稻苗,幸靈看見卻不去驅趕,等牛走後才去收拾那些殘亂的稻苗。
  • 杜不愆是廬江人。年少時跟隨外祖父郭璞學習《易》卜,多次占卜都應驗。
  • 隗照是汝陰人。善於《易》卜。他在臨終時,寫板牘交給妻子說:「我死後將會有大饑荒,即便這樣,也千萬不要賣了房子。再往後五年的春天,將會有傳達詔命的人來停留在這個亭子中,姓龔,這個人欠我的錢,就拿這個板牘去向他索取,不要違背我的話。」
  • 戴洋,字國流,是吳興長城人。十二歲時,生病死去,五天後又甦醒過來。他告訴人,死去時上天讓他做酒藏吏,授給他符錄,供給吏從幡麾,將上蓬萊、昆崙、積石、太室、恆山、廬山、衡山等各山。不久派遣回來,遇到一個老頭,對他說:「你以後將會得道,受到貴人的賞識。」到長大以後,就善於風角。
  • 葛洪,字稚川,丹楊句容人。祖父葛系,吳大鴻臚。父葛悌,吳被滅後入晉,任邵陵太守。葛洪年少時好學,因家中貧困,自己砍柴買回紙筆,夜晚常抄寫誦習,便以儒學知名。生性寡慾,沒有特別的嗜好,不懂得下棋擲骰等遊戲方法。為人樸實而不善辭令,不貪求虛名浮利,閉門自掃門庭,不與人交往。於餘杭山見到何幼道、郭文舉,彼此注視而已,都沒有說話。
  • 劉惇字子仁,是平原郡人。他遭受戰亂離開故鄉,漂泊客居在廬陵郡,服事孫輔。他因懂得天象通曉占卜數術在南方地區很出名。每當發生水災、旱災盜匪禍亂,他都能事先推斷日期,沒有算不準的。孫輔對他很驚奇,任命他做軍師,軍中都尊敬他,稱為「神明」。
  • 楊厚,字仲桓,廣漢新都人。楊厚的祖父楊春卿,擅長圖讖學,做公孫述的部將。漢軍隊佔領蜀地,楊春卿自殺,臨終前告誡兒子楊統說:「在我留下的東西裡有先祖傳下來的秘記,可以為漢所用,你要好好研習。」
  • 費長房,汝南人。曾經做過管理集市的小吏。市場中有位賣藥的老翁,將一隻壺掛在店舖邊,到集市結束,他總是跳到壺裡面,集市上的人沒人能看見,只有費長房從樓上看到。他感到奇異,就去拜見老翁,獻上酒和肉脯。
  • 董扶小時候到太學遊學,與同鄉人任安齊名,一同拜同郡人楊厚為師,學習圖錄讖緯。回到家鄉教學,弟子從遠方趕來學習。相府先後十次召用他,公交車三次徵召他,又推舉他為賢良方正、博士、有道,他都聲稱有病不去就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