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籍珍藏

中國第一通史:史記(4)

司馬遷;圖:正見網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

正義摯音至。贄,執也。鄭玄云:“贄之言至,所以自致也。”韋昭云:“贄,六贄:孤執皮帛,卿執羔,大夫執雁,士執雉,庶人執鶩,工商執鶏也。”

  注⒄集解馬融曰:“五器,上五玉。五玉禮終則還之,三帛已下不還也。”

  正義卒音子律反。複音伏。

  注⒅正義禰音乃禮反。何休云:“生曰父,死曰考,廟曰禰。”

  注⒆集解鄭玄曰:“巡狩之年,諸侯見于方岳之下。其閑四年,四方諸侯分來朝于京師也。”

  注[二0]正義篃音遍。言遍告天子治理之言也。

  注[二一]正義孔安國云:“功成則錫車服,以表顯其能用也。”

  注[二二]集解馬融曰:“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廣大,分置幷州。燕、齊遼遠,分燕置幽州,分齊爲營州。于是爲十二州也。”鄭玄曰:“更爲之定界,浚水害也。”

  注[二三]集解馬融曰:“言咎繇制五常之刑,無犯之者,但有其象,無其人也。”

  正義孔安國云:“象,法也。法用常刑,用不越法也。”

  注[二四]集解馬融曰:“流,放;宥,寬也。一曰幼少,二曰老耄,三曰蠢愚。

  五刑,墨、劓、剕、宮、大辟。”正義孔安國云:“以流放之法寬五刑也。”鄭玄云:“三宥,一曰弗識,二曰過失,三曰遺忘也。”

  注[二五]集解馬融曰:“爲辨治官事者爲刑。”

  注[二六]集解鄭玄曰:“撲,檟楚也。撲爲教官爲刑者。”

  注[二七]集解馬融曰:“金,黃金也。意善功惡,使出金贖罪,坐不戒慎者。”

  注[二八]集解鄭玄曰:“眚隦,爲人作患害者也。過失,雖有害則赦之。”

  注[二九]集解徐廣曰:“一作‘觽’。”

  注[三0]集解鄭玄曰:“怙其奸邪,終身以爲殘賊,則用刑之。”

  注[三一]集解徐廣曰:“今文云‘惟刑之謐哉’。爾雅曰‘謐,靜也’。”索隱注“惟形之謐哉”,案:古文作“恤哉”,且今文是伏生口誦,恤謐聲近,遂作“謐”也。

  歡兜進言共工,①堯曰不可而試之工師,②共工果淫辟。③四岳舉鯀治鴻水,堯以爲不可,岳强請試之,試之而無功,故百姓不便。三苗④在江淮、荊州⑤數爲亂。于是舜歸而言于帝,請流共工于幽陵,⑥以變北狄;⑦放歡兜于崇山,⑧以變南蠻;遷三苗于三危,⑨以變西戎;殛鯀于羽山,[一0]以變東夷:四谸而天下鹹服。

  注①正義歡兜,渾沌也。共工,窮奇也。鯀,檮杌也。三苗,饕餮也。左傳云“舜臣堯,流四凶,投諸四裔,以禦魑魅”也。

  注②正義工師,若今大匠卿也。

  注③正義匹亦反。

  注④集解馬融曰:“國名也。”正義左傳云自古諸侯不用王命,虞有三苗,夏有觀扈。孔安國云:“縉云氏之後爲諸侯,號饕餮也。”吳起云:“三苗之國,左洞庭而右彭蠡。”案:洞庭,湖名,在岳州巴陵西南一里,南與青草湖連。

  彭蠡,湖名,在江州潯陽縣東南五十二里。以天子在北,故洞庭在西爲左,彭蠡在東爲右。今江州、鄂州、岳州,三苗之地也。

  注⑤正義淮,讀曰彙,音胡罪反,今彭蠡湖也。本屬荊州。尚書云“南入于江,東彙澤爲彭蠡”是也。

  注⑥集解馬融曰;“北裔也。”正義尚書及大戴禮皆作“幽州”。括地志云:“故龔城在檀州燕樂縣界。故老傳云舜流共工幽州,居此城。”神异經云:“西北荒有人焉,人面,朱□,蛇身,人手足,而食五穀禽獸,頑愚,名曰共工。”

  注⑦集解徐廣曰:“變,一作‘燮’。”索隱變謂變其形及衣服,同于夷狄也。

  徐廣云作“燮”。燮,和也。正義言四凶流四裔,各于四夷放共工等爲中國之風俗也。

  注⑧集解馬融曰:“南裔也。”正義神异經云:“南方荒中有人焉,人面鳥喙而有翼,兩手足扶翼而行,食海中魚,爲人很惡,不畏風雨禽獸,犯死乃休,名曰歡兜也。”

  注⑨集解馬融曰:“西裔也。”正義括地志云:“三危山有三槵,故曰三危,俗亦名卑羽山,在沙州敦煌縣東南三十里。”神异經云:“西荒中有人焉,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飛,爲人饕餮,淫逸無理,名曰苗民。”又山海經云大荒北經“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也。

  注⑩集解馬融曰:“殛,誅也。羽山,東裔也。”正義殛音紀力反。孔安國云:“殛,竄,放,流,皆誅也。”括地志云:“羽山在沂州臨沂縣界。”神异經云:“東方有人焉,人形而身多毛,自解水土,知通塞,爲人自用,欲爲欲息,皆*(曰)*云是鯀也。”

  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攝行天子之政,薦之于天。堯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①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②以思堯。堯知子丹朱之不肖,③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權授舜。④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堯崩,三年之喪畢,舜讓辟丹朱于南河之南。⑤諸侯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獄訟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⑥是爲帝舜。

  注①集解徐廣曰:“堯在位凡九十八年。”駰案:皇覽曰“堯頉在濟陰城陽。

  劉向曰‘堯葬濟陰,丘□皆小’。呂氏春秋曰‘堯葬谷林’。”皇甫謐曰“谷林即城陽。堯都平陽,于詩爲唐國”。正義皇甫謐云:“堯即位九十八年,通舜攝二十八年也,凡年百一十七歲。”孔安國云:“堯壽百一十六歲。”括地志云:

  “堯陵在濮州雷澤縣西三里。郭緣生述征記云‘城陽縣東有堯頉,亦曰堯陵,有碑’是也。”括地志云:“雷澤縣本漢城陽縣也。”

  注②正義尚書“三載,四海遏密八音”是也。

  注③索隱鄭玄云:“肖,似也。不似,言不如父也。”皇甫謐云:“堯娶散宜氏之女,曰女皇,生丹朱。又有庶子九人,皆不肖也。”

  注④索隱父子繼立,常道也。求賢而禪,權道也。權者,反常而合道。正義五帝官天下,老則禪賢,故權試舜也。

  注⑤集解劉熙曰:“南河,九河之最在南者。”正義括地志云:“故堯城在濮州鄄城縣東北十五里。竹書云昔堯德衰,爲舜所囚也。又有偃朱故城,在縣西北十五里。竹書云舜囚堯,複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案濮州北臨漯,大川也。河在堯都之南,故曰南河,禹貢“至于南河”是也。其偃朱城所居,即“舜讓避丹朱于南河之南”處也。

  注⑥集解劉熙曰:“天子之位不可曠年,于是遂反,格于文祖而當帝位。帝王所都爲中,故曰中國。”

  虞舜者,①名曰重華。②重華父曰瞽叟,③瞽叟父曰橋牛,④橋牛父曰句望,⑤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

  以至舜七世矣。自從窮蟬以至帝舜,皆微爲庶人。

  注①集解謚法曰:“仁聖盛明曰舜。”索隱虞,國名,在河東大陽縣。舜,謚也。皇甫謐云“舜字都君”也。正義括地志云:“故虞城在陝州河北縣東北五十里虞山之上。酈元注水經云幹橋東北有虞城,堯以女嬪于虞之地也。又宋州虞城大襄國所封之邑,杜預云舜後諸侯也。又越州余姚縣,顧野王云舜後支庶所封之地。舜姚姓,故云余姚。縣西七十里有漢上虞故縣。會稽舊記云舜上虞人,去虞三十里有姚丘,即舜所生也。周處風土記云舜東夷之人,生姚丘。”括地志又云:“姚墟在濮州雷澤縣東十三里。孝經援神契云舜生于姚墟。”案:二所未詳也。

  注②集解徐廣曰﹕“皇甫謐云‘舜以堯之二十一年甲子生,三十一年甲午徵用,七十九年壬午即真,百歲癸卯崩’。”正義尚書云﹕“重華協于帝。”孔安國云。“華謂文德也,言其光文重合于堯。”瞽叟姓嬀。妻曰握登,見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目重瞳子,故曰重華。字都君。龍顔,大口,黑色,身長六尺一寸。

  注③正義先後反。孔安國云﹕“無目曰瞽。舜父有目不能分別好惡,故時人謂之瞽,配字曰‘叟’。叟,無目之稱也。”

  注④正義橋又音嬌。

  注⑤正義句,古侯反。望音亡。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①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愛後妻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順事父及後母與弟,日以篤謹,匪有解。

  注①索隱皇甫謐云:“舜母名握登,生舜于姚墟,因姓姚氏也。”

  舜,冀州之人也。①舜耕曆山,②漁雷澤,③陶河濱,④作什器于壽丘,⑤就時于負夏。⑥舜父瞽叟頑,母嚚,弟象傲,皆欲殺舜。舜順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在側。

  注①正義蒲州河東縣本屬冀州。宋永初山川記云:“蒲膎城中有舜廟,城外有舜宅及二妃□。”括地志云:“嬀州有嬀水,源出城中。耆舊傳云即舜厘降二女于嬀汭之所。外城中有舜井,城北有曆山,山上有舜廟,未詳。”案:嬀州亦冀州城是也。

  注②集解鄭玄曰:“在河東。”正義括地志云:“蒲州河東縣雷首山,一名中條山,亦名曆山,亦名首陽山,亦名蒲山,亦名襄山,亦名甘棗山,亦名劕山,亦名狗頭山,亦名薄山,亦名吳山。此山西起雷首山,東至吳膎,凡十一名,隨州縣分之。曆山南有舜井。”又云:“越州余姚縣有曆山舜井,濮州雷澤縣有曆山舜井,二所又有姚墟,云生舜處也。及嬀州曆山舜井,皆云舜所耕處,未詳也。”

  注③集解鄭玄曰:“雷夏,兗州澤,今屬濟陰。”正義括地志云:“雷夏澤在濮州雷澤縣郭外西北。山海經云雷澤有雷神,龍身人頭,鼓其腹則雷也。”

  注④集解皇甫謐曰:“濟陰定陶西南陶丘亭是也。”正義案:于曹州濱河作瓦器也。括地志云:“陶城在蒲州河東縣北三十里,即舜所都也。南去曆山不遠。

  或耕或陶,所在則可,何必定陶方得爲陶也?舜之陶也,斯或一焉。”

  注⑤集解皇甫謐曰:“在魯東門之北。”索隱什器,什,數也。蓋人家常用之器非一,故以十爲數,猶今云“什物”也。壽丘,地名,黃帝生處。正義壽音受。顔師古云:“軍法,伍人爲伍,二伍爲什,則共器物,故謂生生之具爲什器,亦猶從軍及作役者十人爲火,共畜調度也。”

  注⑥集解鄭玄曰:“負夏,韂地。”索隱就時猶逐時,若言乘時射利也。尚書大傳曰“販于頓丘,就時負夏”,孟子曰“遷于負夏”是也。

  舜年二十以孝聞。三十而帝堯問可用者,①四岳咸薦虞舜,曰可。于是堯乃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使九男與處以觀其外。舜居嬀汭,內行彌謹。堯二女不敢以貴驕事舜親戚,②甚有婦道。堯九男皆益篤。③舜耕曆山,曆山之人皆讓畔;④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⑤一年而所居成聚,⑥二年成邑,三年成都。⑦堯乃賜舜絺衣,⑧與琴,爲築倉廩,予牛羊。瞽叟尚複欲殺之,使舜上塗廩,瞽叟從下縱火焚廩。舜乃以兩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⑨後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爲匿空⑩旁出。⑾舜既入深,瞽叟與象共下土實井,⑿舜從匿空出,去。⒀瞽叟、象喜,以舜爲已死。象曰“本謀者象。”象與其父母分,⒁于是曰:“舜妻堯二女,與琴,象取之。牛羊倉廩予父母。”象乃止舜宮居,⒂鼓其琴。舜往見之。象鄂不懌,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爾其庶矣!”⒃舜複事瞽叟愛弟彌謹。于是堯乃試舜五典百官,皆治。

  注①正義可用,謂可爲天子也。

  注②正義二女不敢以帝女驕慢舜之親戚。親戚,謂父瞽叟,後母弟象,妹顆手等也。顆音苦果反。

  注③正義篤,惇也。非唯二女恭勤婦道,九男事舜皆益惇厚謹敬也。

  注④正義韓非子“曆山之農相侵略,舜往耕,儙年,耕者讓畔”也。

  注⑤集解史記音隱曰:“音游甫反。”駰謂寙,病也。正義苦,讀如盬,音古。

  盬,麤也。寙音庾。

  注⑥正義聚,在喻反,謂村落也。

  注⑦正義周禮郊野法云“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四丘爲甸,四甸爲縣,四縣爲都”也。

  注⑧正義絺,□遲反,細葛布衣也。鄒氏音竹幾反。

  注⑨索隱言以笠自扞己身,有似鳥張翅而輕下,得不損傷。皇甫謐云“兩傘”,傘,笠類。列女傳云“二女教舜鳥工上廩”是也。正義通史云:“瞽叟使舜滌廩,舜告堯二女,女曰:‘時其焚汝,鵲汝衣裳,鳥工往。’舜既登廩,得免去也。”

  注⑩索隱音孔。列女傳所謂“龍工入井”是也。

  注⑾正義言舜潜匿穿孔旁,從他井而出也。通史云:“舜穿井,又告二女。

  二女曰:‘去汝裳衣。龍工往。’入井,瞽叟與象下土實井,舜從他井出去也。”

  括地志云:“舜井在嬀州懷戎縣西外城中。其西又有一井,耆舊傳云幷舜井也,舜自中出。帝王紀云河東有舜井,未詳也。”

  注⑿索隱亦作“填井”。

  注⒀集解劉熙曰:“舜以權謀自免,亦大聖有神人之助也。”

  注⒁正義扶問反。

  注⒂正義宮即室也。爾雅云“室謂之宮”。禮云“命士已上,父子异宮”也。

  注⒃索隱言汝猶當庶幾于友悌之情義也。如孟子取尚書文,又云“惟茲臣庶,女其于予治”,蓋欲令象共我理臣庶也。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①世得其利,謂之“八愷”。②高辛氏有才子八人,③世謂之“八元”。④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⑤不隕其名。至于堯,堯未能舉。舜舉八愷,使主後土,⑥以揆百事,莫不時序。⑦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⑧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⑨

  注①集解名見左傳。

  注②集解賈逵曰:“愷,和也。”索隱左傳史克對魯宣公曰:“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倉舒、隤皚、檮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

  注③集解名見左傳。

  注④集解賈逵曰:“元,善也。”索隱左傳:“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

  注⑤索隱謂元﹑愷各有親族,故稱族也。濟,成也,言後代成前代也。

  注⑥集解王肅曰:“君治九土之宜。”杜預曰:“後土地官。”索隱主土。禹爲司空,司空主土,則禹在八愷之中。正義春秋正義云:“後,君也。天曰皇天,地曰後土。”

  注⑦正義言禹度九土之宜,無不以時得其次序也。

  注⑧索隱契爲司徒,司徒敷五教,則契在八元之數。

  注⑨正義杜預云:“內諸夏,外夷狄也。”案:契作五常之教,諸夏太平,夷狄向化也。

  昔帝鴻氏有不才子,①掩義隱賊,好行凶慝,天下謂之渾沌。②少璤氏③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④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⑤此三族世憂之。至于堯,堯未能去。縉云氏⑥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天下謂之饕餮。⑦天下惡之,比之三凶。⑧舜賓于四門,⑨乃流四凶族,遷于四裔,⑩以禦螭魅,⑾于是四門辟,言毋凶人也。

  注①集解賈逵曰:“帝鴻,黃帝也。不才子,其苗裔讙兜也。”

  注②正義慝,惡也。一本云“天下之民,謂之渾沌”。渾沌即歡兜也。言掩義事,陰爲賊害,而好凶惡,故謂之渾沌也。杜預云:“渾沌,不開通之貌。”神异經云:“昆侖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腹無五藏,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扺觸之,有凶德則往依憑之。名渾沌。”又莊子云:“南海之帝爲倏,北海之帝爲忽,中央之帝爲渾沌。倏、忽乃相遇于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 (待續)

轉載 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早在荷據時期,臺灣就已開始製糖事業。臺灣糖業可以說是在這時候奠下基礎。鄭氏治台時期的臺灣,因注重軍糧,反而使臺灣糖產量減少。
  • 日治時代,政府規定住在名間至集集道路附近的每戶人家,在路邊種植一至三棵不等的樟樹,並且嚴格規定保證存活,如果枯死或其他因素死亡,必須補植,而樹苗是由官方提供,正因為日本官方的強迫性規定,使得這些民國29年種的樟樹苗得以順利存活下來,歷經60餘年,充滿夏日消暑綠意,十分好看,成為南投有名的「綠色隧道」觀光景點。
  • 古人講的大與小,並不是從範圍的寬廣而論,因為範圍是無法用符號去表示的。比喻說大,怎樣是大?從宏觀上看,宇宙的大是無法用筆劃出來的。而小呢?從微觀上看,也是無法用筆劃出來的。因為現代科學認為,宏觀、微觀都是無止境的。那麼古人是依照什麼來論大小的呢?
  • 周文王好奇,上前詢問:「先生您很喜歡釣魚嗎?」
    太公回答說:「我聽說君子真正高興是在於他心中懷著遠大的志向,而一般人高興則是在於把目前的事情做好。我釣魚,與這個道理很類似,我並不是真正喜歡釣這個魚啊。」
  • 文王問太公說:「天下大局熙攘紛亂,有的時候強盛,有的時候衰弱,有的時候穩定,有的時候又很混亂,之所以會如此,到底是什麼緣故?是因為在上位者賢能或不肖所致呢?還是因為有天命難違、大自然變化的必然因素在其中呢?」
  • 當古老的《易經》與現代遺傳學相遇,會揭示怎樣的生命真相?現代科學的發現,中國古人早就知道?人身自有陰陽,原來也體現在這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