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籍珍藏

中國第一通史:史記(5)

司馬遷;圖:正見網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

倏與忽謀欲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案:言歡兜性似,故號之也。

  注③集解服虔曰:“金天氏帝號。”

  注④集解服虔曰:“謂共工氏也。其行窮而好奇。”正義謂共工。言毀敗信行,惡其忠直,有惡言語,高粉飾之,故謂之窮奇。案常行終必窮極,好諂諛奇异于人也。神异經云:“西北有獸,其狀似虎,有翼能飛,便剿食人,知人言語,聞人□輒食直者,聞人忠信輒食其鼻,聞人惡逆不善輒殺獸往饋之,名曰窮奇。”

  案:言共工性似,故號之也。

  注⑤集解賈逵曰:“檮杌,頑凶無疇匹之貌,謂鯀也。”正義檮音道刀反。杌音五骨反。謂鯀也。凶頑不可教訓,不從詔令,故謂之檮杌。案:言無疇匹,言自縱恣也。神异經云:“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大,毛長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一名傲很,一名難訓。”

  案:言鯀性似,故號之也。

  注⑥集解賈逵曰:“縉云氏,薑姓也,炎帝之苗裔,當黃帝時任縉云之官也。”

  正義今括州縉云縣,蓋其所封也。

  字書云縉,赤繒也。

  注⑦正義謂三苗也。言貪飲食,冒貨賄,故謂之饕餮。神异經云:“西南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性很惡,好息,積財而不用,善奪人穀物。强者奪老弱者,畏髃而擊單,名饕餮。”言三苗性似,故號之。

  注⑧集解杜預曰:“非帝子孫,故別之以比三凶也。”正義此以上四處皆左傳文。或本有幷文次相類四凶,故書之,恐本錯脫耳。

  注⑨正義杜預云:“辟四門,達四聰,以賓禮觽賢也。”

  注⑩集解賈逵曰:“四裔之地,去王城四千里。”

  注⑾集解服虔曰:“螭魅,人面獸身,四足,好惑人,山林异氣所生,以爲人害。”正義禦音魚呂反。螭音醜知反。魅音媚。案:禦魑魅,恐更有邪諂之人,故流放四凶以禦之也。故下云“無凶人”也。

  舜入于大麓,烈風雷雨不迷,堯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堯老,使舜攝行天子政,巡狩。舜得舉用事二十年,而堯使攝政。攝政八年而堯崩。三年喪畢,讓丹朱,天下歸舜。而禹、皋陶、①契、後稷、伯夷、夔、龍、倕、益、彭祖②自堯時而皆舉用,未有分職。③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謀于四岳,辟四門,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論帝德,行厚德,遠佞人,④則蠻夷率服。舜謂四岳曰:

  “有能奮庸⑤美堯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爲司空,可美帝功。”

  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維是勉哉。”禹拜稽首,讓于稷、契與皋陶。

  舜曰:“然,往矣。”⑥舜曰:“□,黎民始饑,⑦汝後稷播時百穀。”⑧舜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馴,⑨汝爲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寬。”⑩舜曰:“皋陶,蠻夷猾夏,⑾寇賊奸軌,⑿汝作士,⒀五刑有服,五服三就;⒁五流有度,⒂五度三居:⒃維明能信。”⒄舜曰:“誰能馴予工﹖”[一八]皆曰垂可。于是以垂爲共工。⒆舜曰:“誰能馴予上下[二0]草木鳥獸﹖”皆曰益可。于是以益爲朕虞。[二一]益拜稽首,讓于諸臣朱虎、熊羆。[二二]舜曰:“往矣,汝諧。”遂以朱虎、熊羆爲佐。[二三]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禮﹖”[二四]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爲秩宗,[二五]夙夜維敬,直哉維靜絜。”[二六]伯夷讓夔、龍。舜曰:“然。[二七]以夔爲典樂,教囁子,[二八]直而溫,[二九]寬而栗,[三0]剛而毋虐,簡而毋傲;[三一]詩言意,歌長言,[三二]聲依永,律和聲,[三三]八音能諧,毋相奪倫,神人以和。”[三四]夔曰:“于!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三五]舜曰:“龍,朕畏忌讒說殄僞,振驚朕觽,[三六]命汝爲納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三七]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三八]敬哉,惟時相天事。”[三九]三歲一考功,三考絀陟,遠近觽功鹹興。分北三苗。[四0]

  注①正義高姚二音。

  注②索隱彭祖即陸終氏之第三子,籛鏗之後,後爲大彭,亦稱彭祖。正義皋陶字庭堅。英六二國是其後也。契音薛,殷之祖也。伯夷,齊太公之祖也。夔,巨龜反,樂官也。倕音垂,亦作“垂”,內言之官也。益,伯翳也,即秦、趙之祖。彭祖自堯時舉用,曆夏、殷封于大彭。

  注③正義分音符問反,又如字。分謂封疆爵土也。

  注④正義舜命十二牧論帝堯之德,又敦之于民,遠離邪佞之人。言能如此,則夷狄亦服從也。

  注⑤集解馬融曰:“奮,明;庸,功也。”

  注⑥集解鄭玄曰:“然其舉得其人。汝往居此官,不聽其所讓也。”

  注⑦集解徐廣曰:“今文尚書作‘祖饑’。祖,始也。”索隱古文作“阻饑”。

  孔氏以爲阻,難也。祖阻聲相近,未知誰得。

  注⑧集解鄭玄曰:“時,讀曰蒔。”正義稷,農官也。播時謂順四時而種百穀。

  注⑨集解鄭玄曰:“五品,父、母、兄、弟、子也。”王肅曰:“五品,五常也。”正義馴音訓。

  注⑩集解馬融曰:“五品之教。”

  注⑾集解鄭玄曰:“猾夏,侵亂中國也。”

  注⑿集解鄭玄曰:“由內爲奸,起外爲軌。”正義亦作“宄”。

  注⒀集解馬融曰:“獄官之長。”正義案:若大理卿也。

  注⒁集解馬融曰:“五刑,墨、劓、剕、宮、大辟。三就,謂大罪陳諸原野,次罪于市朝,同族適甸師氏。既服五刑,當就三處。”正義孔安國云:“服,從也,言得輕重之中正也。”案:墨,點鑿其額,涅以墨。劓,截鼻也。剕,刖足也。宮,淫刑也,男子割勢,婦人幽閉也。大辟,死刑也。

  注⒂正義度音徒洛反。尚書作“宅”。孔安國云“五刑之流,各有所居”也。

  注⒃正義案:謂度其遠近,爲三等之居也。

  注⒄集解馬融曰:“謂在八議,君不忍刑,宥之以遠。五等之差亦有三等之居:大罪投四裔,次九州之外,次中國之外。當明其罪,能使信服之。”

  注⒅集解馬融曰:“謂主百工之官也。”

  注⒆集解馬融曰:“爲司空,共理百工之事。”

  注[二0]集解馬融曰:“上謂原,下謂隰。”

  注[二一]集解馬融曰:“虞,掌山澤之官名。”

  注[二二]索隱即高辛氏之子伯虎、仲熊也。正義孔安國云:“朱虎,熊羆,二臣名。垂、益所讓四人,皆在元凱之中也。”

  注[二三]正義爲益之佐也。

  注[二四]集解馬融曰:“三禮,天神、地只、人鬼之禮也。”鄭玄曰:“天事、地事、人事之禮。”

  注[二五]集解鄭玄曰:“主次秩尊卑。”正義若太常也。漢書百官表云“王莽改太常曰秩宗”,依古也。孔安國云:“秩,序;宗,尊也。主郊廟之官也。”

  注[二六]正義靜,清也。絜,明也。孔安國云:“職典禮,施政教,使正直而清明。”

  注[二七]正義孔安國云:“然其推賢,不許其讓也。”

  注[二八]集解鄭玄曰:“國子也。”案:尚書作“冑子”,囁冑聲相近。正義囁,冑雉反。孔安國云:“冑,長也。謂元子以下,至卿大夫子弟,以歌詩蹈之舞之,教長國子中和祗庸孝友。”

  注[二九]集解馬融曰:“正直而色溫和。”

  注[三0]集解馬融曰:“寬大而謹敬戰栗也。”

  注[三一]正義孔安國云:“剛失之虐,簡失之傲,教之以防其失也。”

  注[三二]集解馬融曰:“歌,所以長言詩之意也。”正義孔安國云:“詩言志以導其心,歌咏其義以長其言也。”

  注[三三]集解鄭玄曰:“聲之曲折又依長言,聲中律乃爲和也。”正義孔安國云:

  “聲,五聲,宮﹑商﹑角﹑征﹑羽也。律謂六律六呂,十二月之音氣也。當依聲律和樂也。”

  注[三四]集解鄭玄曰:“祖考來格,髃後德讓,其一隅也。”正義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也。孔安國云:“倫,理也。八音能諧,理不錯奪,則神人咸和,命夔使勉也。”

  注[三五]集解鄭玄曰:“百獸,服不氏所養者也。率舞,言音和也。”正義于音烏。孔安國云:“石磬,音之清者。拊亦擊也。舉清者和,則其餘皆從矣。樂感百獸,使相率而舞,則神人和可知也。”案:磬,一片黑石也。不音福尤反。

  周禮云“夏官有服不氏,掌服猛獸,下士一人,徒四人”。鄭玄云“服不服之獸也”。

  注[三六]集解徐廣曰:“一云‘齊說殄行,振驚觽’。”駰案:鄭玄曰“所謂色取仁而行違,是驚動我之觽臣,使之疑惑”。正義僞音危睡反。言畏惡利口讒說之人,兼殄絕奸僞人黨,恐其驚動我觽,使龍遏絕之,出入其命惟信實也。此“僞”字太史公變尚書文也。尚書僞字作“行”,音下孟反。言己畏忌有利口讒說之人,殄絕無德行之官也。

  注[三七]正義孔安國云:“納言,喉舌之官也。聽下言納于上,受上言宣于下,必信也。”

  注[三八]集解馬融曰:“稷﹑契﹑皋陶皆居官久,有成功,但述而美之,無所複暣。禹及垂已下皆初命,凡六人,與上十二牧四岳,凡二十二人。”鄭玄曰:“皆格于文祖時所暣命也。”

  注[三九]正義相,視也。舜命二十二人各敬行其職,惟在順時,視天所宜而行事也。

  注[四0]集解鄭玄曰:“所竄三苗爲西裔諸侯者猶爲惡,乃複分析流之。”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爲大理,平,①民各伏得其實;伯夷主禮,上下鹹讓;垂主工師,②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澤辟;③□主稷,百谷時茂;

  契主司徒,百姓親和;龍主賓客,遠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違;④唯禹之功爲大,披九山,⑤通九澤,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職來貢,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撫交址﹑北發,⑥西戎﹑析枝﹑渠廋﹑氐﹑羌,⑦北山戎﹑發﹑息慎,⑧東長﹑鳥夷,⑨四海之內⑩咸戴帝舜之功。

  于是禹乃興九招之樂,⑾致异物,鳳皇來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注①正義皋陶作士,正平天下罪惡也。

  注②正義工師,若今大匠卿也。

  注③正義婢亦反,開也。

  注④正義禹九州之民無敢辟違舜十二牧也。

  注⑤正義披音皮義反。謂傍其山邊以通。

  注⑥索隱一句。

  注⑦索隱一句。

  注⑧集解鄭玄曰:“息慎,或謂之肅慎,東北夷。”

  注⑨索隱此言帝舜之德皆撫及四方夷人,故先以“撫”字總之。北發當云“北戶”,南方有地名北戶。又案漢書,北發是北方國名,今以北發爲南方之國,誤也。此文省略,四夷之名錯亂。“西戎”上少一“西”字,“山戎”下少一“北”字,“長”字下少一“夷”字。長夷也,鳥夷也,其意宜然。今案:大戴禮亦云“長夷”,則長是夷號。又云“鮮支﹑渠搜”,則鮮支當此析枝也。鮮析音相近。鄒氏﹑劉氏云“息幷音肅”,非也。且夷狄之名,古書不必皆同,今讀如字也。正義注“鳥”或作“島”。括地志云:

  “百濟國西南海中有大島十五所,皆置邑,有人居,屬百濟。又倭國西南大海中島居凡百餘小國,在京南萬三千五百里。”案:武後改倭國爲日本國。

  注⑩正義爾雅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注⑾索隱招音韶,即舜樂簫韶。九成,故曰九招。

  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五十攝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堯崩,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①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爲零陵。②舜之踐帝位,載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謹,③如子道。

  封弟象爲諸侯。④舜子商均亦不肖,⑤舜乃豫薦禹于天。⑥十七年而崩。

  三年喪畢,禹亦乃讓舜子,⑦如舜讓堯子。諸侯歸之,然後禹踐天子位。堯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⑧以奉先祀。服其服,禮樂如之。以客見天子,⑨天子弗臣,示不敢專也。

  注①集解皇甫謐曰:“舜所都,或言蒲阪,或言平陽,或言潘。潘,今上穀也。”

  正義括地志云:“平陽,今晋州城是也。潘,今嬀州城是也。蒲阪,今蒲州南二里河東縣界蒲阪故城是也。”

  注②集解皇覽曰:“舜頉在零陵營浦縣。其山九溪皆相似,故曰九疑。傳曰‘舜葬蒼梧,象爲之耕’。禮記曰‘舜葬蒼梧,二妃不從’。山海經曰‘蒼梧山,帝舜葬于陽,丹朱葬于陰’。”皇甫謐曰:“或曰二妃葬衡山。”

  注③集解徐廣曰:“和敬貌。”

  注④集解孟子曰:“封之有庳。”音鼻。正義帝王紀云:“舜弟象封于有鼻。”

  括地志云:“鼻亭神在營道縣北六十里。故老傳云,舜葬九疑,象來至此,後人立祠,名爲鼻亭神。輿地志云零陵郡應陽縣東有山,山有象廟。王隱晋書云本泉陵縣,北部東五里有鼻墟,象所封也。”

  注⑤集解皇甫謐曰:“娥皇無子,女英生商均。”正義譙周云:“以虞封舜子,今宋州虞城縣。”括地志云:“虞國,舜後所封邑也。或云封舜子均于商,故號商均也。”

  注⑥索隱謂告天使之攝位也。

  注⑦正義括地志云:“禹居洛州陽城者,避商均,非時久居也。”

  注⑧集解譙周曰:“以唐封堯之子,以虞封舜之子。”索隱漢書律曆志云封堯子朱于丹淵爲諸侯。商均封虞,在梁國,今虞城縣也。正義括地志云:“定州唐縣,堯後所封。宋州虞城縣,舜後所封也。”

  注⑨正義爲天子之賓客也。

  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國號,以章明德。①故黃帝爲有熊,帝顓頊爲高陽,帝嚳爲高辛,帝堯爲陶唐,②帝舜爲有虞。③帝禹爲夏後而別氏,姓姒氏。契爲商,姓子氏。④□爲周,姓姬氏。⑤

  注①集解徐廣曰:“外傳曰‘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虞翻云‘以德爲氏姓’。又虞說以凡有二十五人,其二人同姓姬,又十一人爲十一姓,酉﹑祁﹑已﹑滕﹑葴﹑任﹑荀﹑厘﹑姞﹑儇﹑衣是也,餘十二姓德薄不紀錄。”正義厘音力其反。姞音其吉反。儇音在宣反。

  注②集解韋昭曰:“陶唐皆國名,猶湯稱殷商矣。”張晏曰:“堯爲唐侯,國于中山,唐縣是也。”

  注③集解皇甫謐曰:“舜嬪于虞,因以爲氏,今河東大陽西山上虞城是也。”

  注④索隱禮緯曰:“禹母修己吞薏苡而生禹,因姓姒氏。”而契姓子氏者,亦以其母吞乙子而生。

  注⑤集解鄭玄駁許慎五經异義曰:“春秋左傳‘無駭卒,羽父請謚與族。公問族于觽仲,觽仲對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爲氏,因以爲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爲展氏’。以此言之,天子賜姓命氏,諸侯命族。族者,氏之別名也。姓者,所以統系百世,使不別也。氏者,所以別子孫之所出。故世本之篇,言姓則在上,言氏則在下也。”

  太史公曰:①學者多稱五帝,尚矣。②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③薦紳先生難言之。④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⑤儒者或不傳。⑥餘嘗西至空桐,⑦北過涿鹿,⑧東漸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⑨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⑩顧弟弗深考,⑾其所表見皆不虛。⑿書缺有閑矣,⒀其軼乃時時見于他說。⒁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爲淺見寡聞道也。餘幷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爲本紀書首。⒂

  注①正義太史公,司馬遷自謂也。自□傳云“太史公曰先人有言”,又云“太史公曰余聞之董生”,又云“太史公遭李陵之禍”。明太史公,司馬遷自號也。

  遷爲太史公官,題贊首也。虞□云:“古者主天官者皆上公,非獨遷。”

  注②索隱尚,上也,言久遠也。然“尚矣”文出大戴禮。

  注③正義馴,訓也。謂百家之言皆非典雅之訓。

  注④集解徐廣曰:“薦紳□縉紳也,古字假借。”

  注⑤正義系音奚計反。

  注⑥索隱五帝德﹑帝系姓皆大戴禮及孔子家語篇名。以二者皆非正經,故漢時儒者以爲非聖人之言,故多不傳學也。

  注⑦正義余,太史公自稱也。嘗,曾也。空桐山在原州平高縣西百里,黃帝問道于廣成子處。

  注⑧正義涿鹿山在嬀州東南五十里,山側有涿鹿城,□黃帝﹑堯﹑舜之都也。

  注⑨索隱古文□帝德﹑帝系二書也。近是聖人之說。

  注⑩索隱太史公言己以春秋﹑國語古書博加考驗,益以發明五帝德等說甚章著也。

  注⑾集解徐廣曰:“弟,但也。史記﹑漢書見此者非一。又左思蜀都賦曰‘弟如滇池’,而不詳者多以爲字誤。學者安可不博觀乎?”正義顧,念也。弟,且也。太史公言博考古文,擇其言表見之不虛,甚章著矣,思念亦且不須更深考論。

  注⑿索隱言帝德﹑帝系所有表見者皆不爲虛妄也。

  注⒀正義言古文尚書缺失其閑多矣,而無說黃帝之語。

  注⒁索隱言古典殘缺有年載,故曰“有閑”。然皇帝遺事散軼,乃時時旁見于他記說,□帝德﹑帝系等說也。故己今采案而備論黃帝已來事耳。

  注⒂正義太史公據古文幷諸子百家論次,擇其言語典雅者,故著爲五帝本紀,在史記百三十篇書之首。

【索隱述贊】帝出少典,居于軒丘。既代炎曆,遂禽蚩尤。高陽嗣位,靜深有謀。小大遠近,莫不懷柔。爰洎帝嚳,列聖同休。帝摯之弟,其號放勛。就之如日,望之如云。郁夷東作,昧穀西曛。明魳庂陋,玄德升聞。能讓天下,賢哉二君! (待續)

轉載 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日治時代,政府規定住在名間至集集道路附近的每戶人家,在路邊種植一至三棵不等的樟樹,並且嚴格規定保證存活,如果枯死或其他因素死亡,必須補植,而樹苗是由官方提供,正因為日本官方的強迫性規定,使得這些民國29年種的樟樹苗得以順利存活下來,歷經60餘年,充滿夏日消暑綠意,十分好看,成為南投有名的「綠色隧道」觀光景點。
  • 古人講的大與小,並不是從範圍的寬廣而論,因為範圍是無法用符號去表示的。比喻說大,怎樣是大?從宏觀上看,宇宙的大是無法用筆劃出來的。而小呢?從微觀上看,也是無法用筆劃出來的。因為現代科學認為,宏觀、微觀都是無止境的。那麼古人是依照什麼來論大小的呢?
  • 周文王好奇,上前詢問:「先生您很喜歡釣魚嗎?」
    太公回答說:「我聽說君子真正高興是在於他心中懷著遠大的志向,而一般人高興則是在於把目前的事情做好。我釣魚,與這個道理很類似,我並不是真正喜歡釣這個魚啊。」
  • 文王問太公說:「天下大局熙攘紛亂,有的時候強盛,有的時候衰弱,有的時候穩定,有的時候又很混亂,之所以會如此,到底是什麼緣故?是因為在上位者賢能或不肖所致呢?還是因為有天命難違、大自然變化的必然因素在其中呢?」
  • 當古老的《易經》與現代遺傳學相遇,會揭示怎樣的生命真相?現代科學的發現,中國古人早就知道?人身自有陰陽,原來也體現在這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