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誠心幫窮人,終得善報

秦自省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曹州(今山東曹縣一帶)人於令儀,原來是個以販賣貨物為業的小商人。他為人寬厚,從不欺騙人,晚年時家道殷實富足。

有一天晚上,一個小偷,進到於令儀家裡行竊,被他幾個兒子抓住了。原來小偷是鄰居家的兒子。於令儀問他:「你一向為人本分謹慎,何苦要當小偷呢?」小偷回答道;「不過是被貧窮,逼成這樣罷了。」於令儀問他想要什麼東西,他說:「我如能得到十千錢,就足夠穿衣吃飯了。」於令儀就按他說的數目,付給了他錢。

小偷拿了錢以後,已經走出去了。於令儀忽然想起了什麼,又叫住他。

那小偷不知是否有變,非常害怕。於令儀說:「你如此貧困,夜裡帶著十千錢回家,我恐怕你在路上,要被人懷疑盤問,就麻煩了。」

於是於令儀留下小偷,在自己家裡過夜,到天亮後,才讓他回去。

小偷經歷了這樣的人和事,很受感動,大為慚愧,後來終於成了一個良民。鄉里人都稱於令儀是善士。

於令儀挑選子侄輩中優秀的孩子,建起一所學堂,聘請有名的儒士來教育他們。於令儀的兒子伋、侄子傑仿,後來都考中了進士。於令儀家,是曹南一帶很有聲望的家族。

正是:

誠心實意幫窮人,
迷途知返成良民。
功德無量獲善報,
冰冷寒夜送溫馨!

(事據宋代王辟之《澠水燕談錄》)

轉載 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9/2/9/57732.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憲宗時宰相李蕃,其在任時知無不言,言而敢諫,深受皇帝器重。
  • 唐朝時,蘇州有個老者,名叫彥樞,正直勤苦,博學多才,滿腹經綸,參加過多次科舉考試,但都沒有考中。他有個很要好的同鄉,是京城某寺廟的老和尚。這個老僧常常手持念珠,閉著雙目念誦經文,除了吃飯、睡覺之外,從不停止。
  • 漢朝時,東海郡有一個孝順媳婦,侍奉婆婆恭敬謹慎。婆婆說:「媳婦伺候我很勤苦,我已經老了,何必吝惜殘年,長久地拖累年輕媳婦呢?」於是她懸樑自盡了。她的女兒告到官府說:「這個婦人殺了我母親。」官府拘捕了孝婦,嚴刑拷打,凶狠毒辣。孝婦忍受不住酷刑的苦楚,被迫承認了被誣陷的罪名。當時於公任獄吏,他說:「這個婦人侍奉婆婆十幾年,因為孝順而名揚天下,她不會殺害婆婆。」太守不聽。於公與他爭辨不成,抱著獄詞,痛哭著離開了官府。
  • 李密等盜賊發動暴亂的時候,睦彥通是武牢城的縣宰。武牢城中的壞人要殺了他,來響應李密的暴亂。睦彥通偶然聽到了消息,就跑出城外,投奔他鄉。
  • 從前,秦國有一個叫尊盧沙的人,好說假話、大話、空話,並且處在這種情況下還對自己深信不疑。秦國人嘲笑他,尊盧沙說:「不要嘲笑我,我將要向楚王陳說統治國家的方法。」於是,飄飄然地向南方的楚國走去。
  • 清代被稱為「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詩人袁枚(西元1716-1797年),曾在他的《新齊諧》一書中,記載過一則關於他的祖母柴太夫人的外祖母楊氏老夫人的故事。
  • 崔氏離開朱買臣後,為了生活,便改嫁了。有一天,正值清明節,崔氏隨著丈夫去掃墓。來到墳地,看到墳地樹林中,有個清瘦的人影一邊砍柴,一邊在高吟著「子曰……」。看他打柴是假,讀書倒是真,砍了半天,連根小樹枝也沒砍斷。崔氏不用猜,就知是自己的前夫朱買臣。
  • 明朝時代,有個人名叫張才,少年時和一位姓鄭的青年友好,一次夢見冥司派遣一名鬼卒拿著牌子,上寫張才以及鄭某的姓名,前來捉拿他們。張才和鄭某二人,到了冥府後,主管官員翻檢他們二人的生死簿說:「張才還有兩年陽壽;鄭某陽壽己盡,關押入獄。」
  • 士兵所送題目,竟然沒有一點差錯!就這樣,華士的考試,全都答對了,考試結果名列前茅...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少時勤奮好學,十三歲即有文名,二十歲中進士,授校書郎,後升任監察史里行、禮部員外郎。他憑自己的經歷及觀察所得,寫出《種樹郭橐駝傳》一文,說明「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是養樹的法則,並由此指出,這也是養人的道理,為官治民者,不可「好煩其令」。文傳千載,熠熠生輝,極富社會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