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

font print 人氣: 6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3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新迪編譯報導)即使是與父母的短暫分離,孩子也可能會流露出自己面臨另一個不太熟悉環境的不安感。這種場景多見於孩子剛開始入幼兒園,上小學的最初幾天,甚至可能會是孩子第一次在外過夜。其實,這就是孩子在面對一個新的環境時,那種企圖抓住曾經對他們來講安全與熟悉的東西的一種正常反應。

對孩子來說,這可能是比較難挨的一個階段。讓孩子順利自然的從心理上接受這樣的成長過程中的改變,會為孩子今後對新環境的適應、情感上的調整,起到積極正面的影響作用。如何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下面是教育專家們給出的一些建議:

1、幫孩子做好準備

儘量用合適的方式語氣來讓孩子理解到將要發生一些什麼事,最好是在事情發生之前做,這樣會有助於減少他們與父母分離時的不安感。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會起到一個心理緩衝作用。

2、分孩子的注意力

與其讓孩子感到對陌生環境的擔心所帶來的緊張,不如讓孩子抱有一種新鮮感期待感來對待要發生的事。比如給他們買個新書包,讓他們背上肩看看,讓他們幫著你一起準備他們的午餐盒。

3、讓孩子時刻感受到你的存在

讓孩子感到你總是與他聯繫在一起,即使你不在他的身邊。可用另一種方式來教給他們適應父母不在身邊的新環境,比如,把屬於你個人所有的某樣東西讓孩子帶在身上,哪怕一塊石頭都可以起到正面的作用,告訴孩子把石頭放在口袋裡,如果想你的話就可以摸一摸它。

4、父母自身做到有理有節

孩子離開身邊到了一個不熟悉的環境裡,父母的擔心會油然而生,如果在孩子面前流露這樣的情感,孩子的敏感會增加他們對未知環境的恐懼與不安。父母應平靜的對孩子解釋接下來要做的事,同孩子講真話你要去哪裏。與孩子保持一個水平高度自然的說再見,然後離開,這樣做會比較好。不要被孩子的眼淚留住,如果你讓步了,把孩子帶走,他們學到的是,眼淚可以能讓他們與你在一起。

5、對孩子要守時守約

不要給孩子一個你無法做到的許諾。如果你根本沒有時間去公園,就不要答應孩子等接他的時候帶他去公園。 更好的一個辦法是,只是保證你會來接他,等你能做到帶他去公園的時候,再把它作為一個獎勵送給孩子。接孩子要守時,如果去晚了,會增加孩子的不安感並且影響孩子對你的信任。與孩子短暫分離之後的重逢,讓你的孩子在你的臉上看到明亮愉悅、看到你對他們的愛與激動,讓他們感受到被重視被愛的感覺。

6、鼓勵孩子表達他們的內心感受

問問孩子當天在學校或在幼兒園裡過得怎麼樣,鼓勵孩子說出他們的感受。可能孩子會說「我討厭去幼兒園,我不想去。」不要堵孩子的嘴說,「你會喜歡它的!」,而應引導著孩子說,「那麼,你今天不是很開心嘍。」

孩子自然會順著你的話講他不開心的原因,然後,你可以讓他進一步說,他們是怎麼想的,下一次碰到這個情況該怎麼做。要幫助孩子從心理上接受可能發生的情況變化,從情感上理解其他孩子與自己不同的特點,從語言上學著與其他孩子進行溝通和相處。(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建興國中學生參加澳洲數學檢測,共有20人得獎,其中還包括兩名特優,由於表現優異,讓澳洲主辦單位對台灣學生數學能力相當激賞,特別派員前來頒獎,也希望學生們在既有基礎上,繼續努力,保持國際競爭力。
  • 現今出國留學,大多是自費。國內通過教育部認可的合法留學中介機構不少,但仍無法避免「黑中介」的存在。怎樣才能避免留學黑中介的「陷阱」呢?為此,專家為廣大學子及家長列舉以下五類「留學陷阱」,以供借鑒。
  •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為研討世界各地華語文教學理論與方法,交換研究成果,以提升教學功效並發揚中華文化,訂於本年12月25日至28日假台北市召開「第九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本屆會議內容包括國際知名學者之專題演講、並就語言分析及教學應用等議題舉行座談,並安排論文發表、工作坊及論文壁報展示等部份,並將於會後安排三日花東旅遊(歡迎海內外學者自費參加)。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編者按:情感忽視會演變成情感虐待,但忽視與虐待之間的關係如何界定?父母與孩子之間親子關係是人生中的一門重要課題,這一篇章,讓我們與《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 一書的作者來探討,如何在過與不及的情感中,取得應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紹了性別認同教育引起的爭論和家長們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護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兒童心理學專家陳彥玲博士給出了一些建議。
  • 上篇我們講了2個故事,2個孩子的父親都因爲「安全學校聯盟計劃」中所謂的「性別認同」而將孩子帶回家自己教育。那麽「性別認同」是什麽?專家又是如何解讀的呢?
  • 澳洲新州教育部編入公立學校學齡前教育課程(Preschool Education)的無偏見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在對幼教教師灌輸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觀念。而當幼兒園對兒童灌輸這些觀念時,卻不需要得到家長的許可,孩子的父母甚至完全不知情。
  • 關係攻擊,是通過解除友誼、排擠和其它形式的社交排斥進行的威脅。父母們常常驚訝地發現,關係攻擊可能會出現在三歲孩子的身上。對於這麼小的孩子來說,被朋友推開的經歷可能完全令人費解,並在日託或幼兒園引發焦慮。
  • 這個故事是為了幫助一群8歲孩子,希望他們能再度相信這個世界的奇蹟和美麗—在聽到這個故事之前,他們很難擺脫在網路上看到、令人不安的恐怖圖像。圖像加上難以擺脫的深刻感受,讓孩子們嚇得睡不著—他們尖叫、流淚,也恐懼獨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