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100個為什麼

為什麼古代皇帝的冕冠上前後要有垂珠?

作者:心語
font print 人氣: 3740
【字號】    
   標籤: tags:

在古畫或電視、電影中演的古代宮廷戲劇,我們看到皇帝戴的王冠中,有一種是平板且前後有串串的垂珠,隨皇帝的頭擺動而搖晃著,那頂就是冕冠。那麼,為甚麼古代皇帝的冕冠上前後要有垂珠呢?

古人對於服飾有一定的規定,並不是憑空隨意制定。如《續漢書‧輿服志》上載︰「……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以五采章施於五色作服。」所以古人是仰觀天象,俯觀地之法,尊崇天地德澤,效法大自然的華美紋飾,才制訂服章規制,並區分爵祿位階、尊卑貴賤。

漢服分為禮服和常服,其中冕服是帝王和百官最為隆重正式的禮服,通常在祭祀時穿著。冕服包括冕冠、冕服、鞋子。冕冠,簡稱為冕,是指古代大夫以上的王侯所戴的禮帽。如《說文》記載︰「冕,大夫以上冠也。」

冕冠是由冕版、冕旒、笄、延、武、充耳等組成,這些物件都含有深意。冕冠的頂部覆蓋一長形木板,稱為冕版。冕版又稱為「延」,用細緻的布帛包裹,板形前圓後方、前低後高。前圓後方象徵天圓地方,有天子是奉上天旨意來治理天下之意;而前低後高,呈前俯之狀,象徵皇帝有謙恭的美德,能傾聽民意,關懷天下百姓,這也是「冕」字的本意。冕版的中間橫著一條紅帶,代表天河,稱為天河帶。

冕版的前後各有垂珠,稱為冕旒。又《禮記‧玉藻》上載︰「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孔穎達‧疏:「天子玉藻者,藻,謂雜采之絲繩,以貫於玉,以玉飾藻,故云玉藻也。」意思是說,「藻」是由五彩絲線編織而成,藻上穿以數顆珠玉,一串珠玉即為一旒,所以旒又稱為「玉藻」。天子的冕冠有十二旒,諸侯以下依官職等級遞減。如《字彙‧冂部》上載:「古者諸侯、大夫皆有冕,但以旒之多寡別耳。」據戰國時趙國史書《世本》記載:「黃帝作冕旒,垂旒,目不邪視也。」因冕旒會在皇帝的眼前腦後來回晃動,也會遮蔽視線,故有告誡皇帝目光不邪視不該看的事物,品行要端正,遵守禮制,並且要有威嚴之意。

冕冠的帽身(圓筒狀)兩側各有一個小孔,稱為「紐」。戴上冕冠後,要用玉笄(簪子)從紐的一側進入,穿過冕冠內的髮髻再從另一側紐出來,如此冕冠便固定在頭上不易鬆脫。帽身的底部有帽圈,稱為「武」。

另外,在冕冠的兩側各垂一條懸繫玉瑱的綵線,稱「紞」。紞上的玉瑱,正好垂在耳旁,是用來塞耳的玉器。如《說文解字》載︰「瑱,以玉充耳也。」又《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以幣錦二兩,縛一如瑱。」杜預‧注:「瑱,充耳。」孔穎達‧正義:「禮以一絛五采橫冕上,兩頭下垂,繫黃綿,綿下又縣玉為瑱以塞耳。」所以瑱又稱為「充耳」。天子的充耳為玉,諸侯則為石。充耳只是懸掛在兩耳邊,不是直接塞進耳內,目地是提醒皇帝身居宮中耳不聰,不可妄聽,勿信讒言。@*

責任編輯:王愉悅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國古代宮廷裏,皇帝擁有後宮三千佳麗,在眾多妻妾中,皇帝的正妻稱為「皇后」,也有些古籍上簡稱為「后」;而尊稱皇帝的母親為皇太后;皇帝的祖母則尊為太皇太后。可是,為甚麼要稱皇帝之妻為「后」呢?
  • 中國帝王的墳墓開始稱為「陵」,約從戰國中期以後,首先出現於趙、楚、秦等國。《史記‧趙世家》載︰趙肅侯十五年經營壽陵。《秦始皇本紀》載︰秦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壽陵。由此可見,這是君王墓稱「陵」之始。因為當時封建王權不斷增強,為表現最高統治者至高無上的地位,其墳墓不僅佔地廣闊,封土之高如同山陵,因此帝王的墳墓就稱為「陵」。
  • 三國時,魏國玄學家何晏娶了金鄉公主,魏文帝授其為駙馬都尉;後來晉朝杜預娶晉宣帝之女安陸公主;王濟娶晉文帝之女常山公主,也都授駙馬都尉。魏晉之後,皇帝的女婿照例都授予駙馬都尉官職,簡稱「駙馬」。
  • 「公主」這名稱最早是來源於春秋戰國時代。後來,「公主」這個稱號一直由漢朝沿用至清朝。漢制,皇帝的女兒稱為公主,皇帝的姊妹稱為長公主。
  • 龍袍是古代帝王專屬的服飾,繡在龍袍上的圖紋及其位置都有規定,甚至有的圖紋或顏色只有帝王的服飾才可以使用,因為這是至高無上的皇權象徵。
  • 我們經常看到上演古代帝王事蹟的電視劇,如唐太宗、康熙皇帝、雍正皇帝…等等,而皇帝常常一開口就是「朕」…如何如何,也都知道「朕」說的就是皇帝自己。但是,皇帝為甚麼要自稱為「朕」呢?
  • 在周王朝以前的帝王不管是稱皇、帝、王或天子,都還沒有把君王稱作「皇帝」。那麼,把君王稱為「皇帝」是從何時開始的呢?
  • 在古裝電影、電視劇或文藝作品中,我們常看到臣民在拜見皇帝時,都尊稱其為「陛下」。
  • 宋朝陸游《辛酉冬至》詩有:「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也是把過冬至視為添加年歲的節日;那麼,為甚麼說「冬至大如年」呢?
  • 古代人們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倒塌來比喻,故自周朝開始皇帝死就稱為「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