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的「禪意」

觀心
font print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古詩是傳統文化載體之一。雖然是世俗文化,但是,意境的表現上卻往往能超出一般人的境界,達到更高層次,表現出過去出世修煉人才能達到的意境:「禪意」。

古詩名篇〈江雪〉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永州(今湖南零陵) 司馬,〈江雪〉就是在這個期間寫下的。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到雖然革新失敗,身受牽連,柳宗元並沒有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麼,反而信念更加堅定不移,好像眾人都已離經叛道,眾叛親離,唯有自己能獨守道義。

有長期打坐實修經驗的人,從這首詩能也看到打坐入靜後的一種:有我無念,一塵不染,不為外景所動的狀態。

柳宗元其實是個修道人,李白也是修道的人,他的《獨坐敬亭山》 也表現出了與柳宗元《江雪》相似的「禪意」: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大意:有志向的人都各奔前程了,看淡名利的歸隱獨自享清福去了,唯有我能守貧安道啊。

這兩首詩不同的是柳宗元的〈江雪〉表達了一種不為外景所動的「無我」的修為,而李白的〈獨坐敬亭山〉還在強調自己與別人的不同,內境不純心有所牽掛,還沒達到柳宗元的「無我」狀態。

唐詩是古詩文化的巔峰時期,達到了後人難以逾越的高度。其實,不是詩文的所謂文化藝術難以逾越,而是修道人的清淨內景是一個普通人不通過修煉,根本就不可能達到的。這也是唐詩之所以難以逾越的根本原因吧。@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冬至日頭炎 陰霾似青煙
    天地五行亂 陰陽倒運懸
  • 南海潮汐至 珠江水上流
    綠蔭長堤裡 釣者倚欄悠@
  • 山水寫意人淡閒
    幾間陋室疏林間
    不見人間真景物
    只將風骨存紙宣
  • 門前兩棵樹 名曰四季青
    終年奉嘉色 一生不負春
  • 山高行路難 嶺橫生計貧
    風景這邊好 定是異鄉人
  • 異鄉有異趣 家鄉有家憂
    兩者皆不是 此生樂悠悠
  • 逐鹿中原幾時休
    一方興起四方愁
    只恨強曹凌懦漢
    三分天下孔明謀
  • 古詩的律與韻不是古詩本身的特點,而是漢語及文字的抑、揚、頓、挫的規律在古詩體裁上的自然體現。自然、無為是古詩的特性,其實也是中華神傳文化之共性,而古詩最能體現傳統文化半神文化的特點。
  • 春風得意百花芳
    萬樹竟秀比衣裳
    難得一年佳期至
    歲歲不誤此時忙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