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琴中有道 漢學家新書讓讀者悠遊古琴世界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4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1日電)瑞典漢學家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 新書「林西莉古琴的故事」從古琴的型、指法到蘊藏其中的「道」,林西莉以深入淺出的文字,讓不懂古琴民眾也能悠遊古琴世界。

林西莉是貓頭鷹書房民國95年出版的暢銷書「漢字的故事」作者,她以大量考古資料討論漢字的象形字起源,以簡明、通俗的說故事方式,已在台灣建立龐大的讀者群,讓「林西莉古琴的故事」於今年 2月首刷出版就造成搶購。

林西莉在書中指出,「古琴」即「琴」,是古代文人四藝(琴、棋、書、畫)首位,是中國最古老的弦樂器,又稱七弦琴,因琴弦用蠶絲,又稱為「絲」。

根據林西莉考證,古琴與古代文人生活及天地觀息息相關,例如琴身大出音孔取名「龍池」、小出音孔名「鳳沼」,音柱稱為「天柱」、「地柱」等,即象徵國家、個人與天、地之間的關係。

七根琴弦則代表皇帝、臣子、人、事、物、文、武,寬六寸則代表六合(天、地、四方),中國文人的天地、人文觀在小小一座古琴上顯露無疑。

除具象的琴身結構外,林西莉指出,要彈奏古琴要先學會彈奏的指法,雖然只有七弦,卻有26種顫音、54種單音指法,如何能把握這些單調的音,與天地交心,表達、傳遞其中之美,沒有極富耐心的老師,一步步指點,無法窺其堂奧,也就得不到「道」。

林西莉考證,「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曾向師襄子學古琴曲「文王操」,藉由彈奏過程,體悟到周文王的形貌風度,是古代文人藉琴追求更高的精神層面的極致表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