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雄:魏德聖辛酸藏在海角幕後

font print 人氣: 33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4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11日電)「我覺得自己很棒,我就不相信我不行!」原本默默無聞的導演魏德聖,借貸完成電影「海角七號」,成為台灣影史上的國片票房冠軍,寫下一頁傳奇;最初夢想「賽德克‧巴萊」也將開拍,迎向全新挑戰。

拍攝「海角七號」前,魏德聖一心要將以霧社事件為背景的「賽德克‧巴萊」搬上大銀幕。2005年借貸新台幣200萬元拍攝5分鐘試拍片,雖然令人驚豔,但因知名度不高,資金籌措到處吃閉門羹。

為了生計,他必須暫時擱置夢想,靠著拍攝電視劇、廣告養家活口。

身為基督徒,此時的魏德聖除了上帝,什麼也沒有,有的只是內心深處對「賽德克‧巴萊」的執著。「我覺得我很棒」、「我不相信我不行」、「為什麼我沒有機會?」無數個午夜夢迴、多少次獨處時刻,他內心吶喊著。

他常跪坐地上禱告「請給我該得到的,請給我我所欠缺的…」,神沒有回應他。他繼續呼求神,「請你決定我該如做」、「請你祝福我」,他深信每次失敗的背後必定有上帝更大的祝福。

有一天,魏德聖突然醒悟,當一條路一直走不通時,是不是該轉個彎了?

他決定改弦易轍,先拍攝音樂愛情電影「海角七號」,希望靠著「海角七號」翻身,才可能有「賽德克‧巴萊」。但問題又來了,「你不能做啦」、「你會失敗」、「你會輸得很慘」,反對聲浪排山倒海而來。

魏德聖納悶,「為什麼是失敗的人告訴我什麼不能做,而不是成功的人告訴我什麼可以做?」他想對那些唱衰他的人高喊,「我需的是幫助,為何你不幫助我,讓我不慘?」但就連父母和摯愛的妻子,夾雜在眾多反對聲中,也難以伸出援手。    

魏德聖獨排眾議,他告訴自己,自己不是演員,不必坐等機會,「我是拍電影的人,得天獨厚,我可以創造機會。沒錢,有人;沒人,有劇本。機會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尤其別人不看好的事,意味他們不敢做,這也代表我們沒有『天敵』,我們的競爭者只有自己。」

想要成功的決心,強烈到魏德聖無視所有反對意見,「在口袋裡沒有半毛錢的情況下,5000萬成本的電影就這樣開拍了」。

雖然魏德聖有把握把「海角七號」拍得好,卻沒有把握一定賣座。他分析,如果電影「叫好又叫座」,肯定還有機會拍下部電影;「叫好不叫座」或「叫座不叫好」,可能還是會有機會;若是「不叫好又不叫座」,那就什麼都沒有了!

以背水一戰的決心,這部描寫恆春小人物故事的「海角七號」終於開拍。魏德聖要讓觀眾看到不一樣風格的台灣電影,他不放棄每一個鏡頭,用心打造每一個角色,細膩鋪陳所有的情節。

電影完成了、上映了,笑中有淚、淚中帶笑的故事牽動觀眾的心,「你看『海角七號』了沒?」成為2008年的熱門問候語,在台灣上映4個月來,創造5億多元的票房,名列台灣電影史上票房第2名,僅次於西片「鐵達尼號」。

這個大成功遠遠超過魏德聖當初所求所想,「海角七號」帶來名利雙收,一夕成名卻沒有沖昏魏德聖,他念茲在茲的仍是史詩格局的「賽德克‧巴萊」。

「海角七號」的叫好叫座,果真為「賽德克‧巴萊」帶來機會,國際大導演李安、吳宇森等人也都表達對這部電影的支持,資金也有了著落,前置工作緊鑼密鼓進行,預定10月開拍,魏德聖最初的夢想就在前方。

走在夢想的路上,魏德聖依然小心翼翼。今天的他還是騎機車上下班,也常搭捷運,面對成名後的不便,雖然有些不習慣,但已學著調適。他說,為了爭取自己的機會,這些不自在是必須付出的代價,沒得選擇的。

台灣民眾去年幾乎都在瘋「海角七號」,不少人認為是對當前不景氣氛圍的一種寄情。對於台灣現狀,魏德聖感慨表示,台灣有太多的人、花太多的心思在政治和經濟上,台灣人只有賺錢、併購、擴大版圖和選舉可以做嗎?「每個人年少追求的夢想在哪裡?」

曾有人打算邀請他參選立委,魏德聖覺得莫名其妙,「難道我做了想做的事,就要為他人做我不想做的事?難道台灣除了政治,沒有其他?」他認為,「上帝創造人,為每個人安排了鋤頭開墾自己的田地,我的鋤頭就是拍電影,就好像歌手的鋤頭是他的喉嚨一般。」

魏德聖的田地就是電影,「我要繼續完成想講的故事」,除了「賽德克‧巴萊」,他想講述的故事還有「台灣三部曲」。他也說,講完了想講的故事,或許就到了自己的極限,那時就讓別人來執行他們的夢想吧!    

「人的一生之中,如果有一件事可以讓你講述一輩子,那就值得了。即便這件事在人生旅程中只有短短5分鐘的呈現,你這一生也就夠了!」堅持信念,勇敢追夢,魏德聖的創作能量絕對不只5分鐘,他還有好多精采故事要繼續講下去。980411

「今天的台灣英雄」專欄部落格網址:http://www.cna.com.tw/TWHero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記者黃名璽台北1日電)面對家人相繼中風、患病、罹癌、過世,國立師範大學副教授夏學理曾站在夜空下仰望月亮、流淚,始終沒有被命運擊倒,仍然堅信「淚水過後,就是力量的開始」。
  • 面對家人相繼中風、患病、罹癌、過世,國立師範大學副教授夏學理曾站在夜空下仰望月亮、流淚,始終沒有被命運擊倒,仍然堅信「淚水過後,就是力量的開始」。
  • (中央社記者黃季寬台北 2日電)日本的昆蟲研究水準舉世聞名,然而2008年日本蝶類學會研究獎「林賞」卻主動頒給一位台灣人: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徐堉峰,以肯定他在台灣蝴蝶研究領域的傑出貢獻。但是誰能想像,徐堉峰年輕的時候,竟然一度是位考不上好高中的國四班學生。
  • (中央社記者吳素柔台北4日電)「翻譯『魔戒』賺了3500萬元,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朱學恆的故事不是在這裡結束,他捐出版稅成立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推動麻省理工學院開放課程中譯計劃,還到處演講,這位常掛在網路的e世代創意人,其實是位公益宅男。
  • (中央社記者趙宏進台中縣5日電)德國籍傳教士辛麗莉(Lilly Singer),40多年來無怨無悔,照顧遭遺棄的視障及多重障礙孩童,將大半輩子的青春歲月奉獻台灣大地,全心珍愛處於弱勢的台灣「身障囝仔」。
  • (中央社記者黃國芳嘉義市6日電)30歲的外籍配偶陶玥菱,9年前從越南胡志明市嫁到嘉義,原想能過好日子,結果丈夫遭裁員,自己只好賺錢養家,當過早餐店員、送便當、洗碗,深刻體驗台灣人「愛拚才會贏」的精神。現在她在理髮店當學徒,希望未來能開一間理髮店,照顧全家人。
  • 高雄市河堤社區每天下午散發陣陣撲鼻酒香、純麥、桂圓、核桃香,甫從烤箱出爐的「桂圓酒釀麵包」,多層次口感令人齒頰留香。麵包師傅吳寶春不僅獲得2008年全球麵包大賽冠軍,這個苦盡甘來的「庄腳囝仔」也因此名揚國際。
  • (中央社記者黃名璽台北8日電)出身泰北的國軍遺孤李紹文,從來台灣念書到找工作,不斷面臨困境,也不斷靠自己突破逆境,秉持「人要創造出自己被利用的價值」,終於在台灣完成大學學業、取得身分證,開創「新台灣人」的天空。
  • 正如經歷了煙酒魚肉的粗鄙生活後,人們會轉而喜歡精緻的清粥小菜。我是懷著這種多少有些膚淺的想法期待台灣文藝片《海角七號》在大陸的上映。
  • 為了償還上千萬元債務,曾任外商藥廠主管的余育銘放下身段,到醫院做看護,為病患拍背擦澡、清理穢物。再怎麼辛苦,他都不喊累,也沒有放棄熱愛的發明夢,終於等到研發有成,國內外廠商上門洽談合作商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