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與身心健康:身心的和諧

周正
font print 人氣: 25
【字號】    
   標籤: tags: , , ,

打坐冥想為什麼對人的身體健康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呢?這也是過去科學界很難回答的問題。美國《時代》雜誌曾出了一期特刊,題為“打坐冥想 ”(Meditation)。在此之前,也出了一期特刊,題為“精神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作用” (How your mind can heal your body),對這一領域近年來的進展做了綜述報導。

文章中說,東西方的修煉已經延續了幾千年。過去儘管科學家對這個物質身體能進行一些研究,而我們的思想、情緒、精神狀態則很難用現成的科學方法去研究,幾乎是無法著手。

報導中又說,近年的一些新發現使得醫生與科學家現在都認識到了人的心理狀態與身體狀況是緊密相關的。比如,科學家發現精神緊張會大大降低人的對疾病的抵禦能力,宗教信仰有助於心臟病的康復等等。

作者還寫到,在近代的西方哲學中,存在著精神與物質的二元論說法,認為此二者是獨立的,沒有什麼聯繫。而在傳統的東方文化中,則講究天人合一,認為此兩者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在過去,不管是醫生還是科學家,都普遍傾向於二元論說法。然而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精神世界了解的深入,他們漸漸開始認識到二元論是錯誤的,而東方文化中精神與物質相互作用的認識才是真正的科學。這一點已經得到現代科學界的多方證實。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打坐冥想能讓人感到身心都受益。心理學家和神經學家現在都認識到,其實精神與物質是一回事兒。當人能夠思想純淨、去除不必要的雜念時,精神和身體這個統一體就會優化到更好的狀態 。表現出來就是袪除疾病和增進健康。

古往今來的修煉、宗教及氣功大都強調重德,行善,也是這個道理。近年來在海內外廣泛傳播的法輪功則倡導 “真、善、忍”為標準,去指導自己的人生和生活;並以提高心性、做好人為修煉之根本。

不僅如此,科學家們還發現,打坐冥想會讓人更加恬淡、祥和,接近大自然。

(本文摘編自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Bill Blass服裝的設計致力於讓人充分體會「令人炫目的豪華」,創造華麗雍容,但又不入俗套,令服裝總體感覺時髦、和諧、舒適而又瀟灑。
  • 也許有人會認為中西方社會近年來的打坐冥想熱是一種消遣或趕潮流,其實並非如此。據美國《時代》雜誌介紹,現代社會人們熱衷於打坐冥想並不是在追求一種時尚,而是因為它的效用。比如它對很多慢性病能起到預防和控制作用,包括心臟病、愛滋病、癌症、不育等,所以越來越多的醫生開始推薦它。另外,它對於多種心理疾病也效果顯著,比如憂鬱症、多動症障礙(hyperactivity)、注意力短缺症(attention-deficit disorder,ADD)等等。
  • (中央社華盛頓17日路透電)美國「環境保護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今天宣布,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等,確實有害人類健康與福祉,此舉為可能立法規範踏出第一步。
  • 曉士頓中國教會「健康日」活動已訂於4月25日(週六)上午10時至下午4時舉行,提供華人免費醫療諮詢及專題講座服務,今年特增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 (大紀元記者林欣怡綜合報導)日前美國才傳出由大陸進口的毒乾牆造成十餘萬住戶健康受損,經台聯調查發現,台灣去年也進口840萬公斤大陸乾牆,憂心恐有上萬戶受害,台聯呼籲政府儘速採取防護措施。業者也建議消費者,要購買符合綠建材標章的乾牆,才能住得安全又健康。
  • (大紀元記者陳佳蓉綜合報導)媒體報導,有陸客團無入境許可證依然搭機抵達小港機場,移民署竟配合趕辦證件協助其入境,由於時值一名中國女子疑似患SARS在搭往莫斯科的火車上死亡,對此民進黨抨擊,移民署「開後門」作法,台灣將因此付出國安、健康代價。
  • (中央社記者林芥佑華盛頓17日專電)美國總統歐巴馬倡言新能源,美環境保護署今天宣布,溫室氣體污染源確實是人類健康與地球氣候的重大危害。這項聲明等同是歐巴馬政府推動立法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背書。
  • (大紀元記者Alexander Hamrle荷蘭阿姆斯特丹報導)俗話說,有苦才有甜。沒有經歷過身體的病痛、精神的痛苦,未必能體會身心快樂的幸福價值。
  • (中央社華盛頓17日法新電)美國環境保護署(EPA)今天作出重大調整,認為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對健康造成威脅,這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變,進而可能影響氣候變遷立法。
  • 聯邦政府正在起草一個旨在核查家庭醫生是否在申報領取全民健康保險費的過程中有欺詐行為的議案。根據這一議案,當政府發現一名醫生不正當申領的健保費超過2,500元時,政府將會對該名醫生處以罰款。但醫界人士則認為,聯邦政府的這一議案是極為不妥的,因為該議案將使民眾屬於個人隱私的病歷資料有可能落入行政官員手中,並接受後者的核查。更有甚者,政府官員還可在只通知有關醫生,而無需得到病人的許可,甚至無需知會病人的情況下察看病歷資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