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100個為什麼

為什麼古人說「清明時節雨紛紛」?

作者:心語
font print 人氣: 5183
【字號】    
   標籤: tags: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約在西曆的四月四、五或六日。這天多數華人要過清明節,有祭祖掃墓及踏青的習俗。如《逸周書‧周月》記載:「春三月中氣,驚蟄、春分、清明。」另《曆書》上載:「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又明朝徐元《八義記‧宣子勸農》:「節屆寒食清明。清明,西郊外步踏紅青。」

古人很重視清明這個節氣,因為一到清明,天氣回暖,氣候濕潤,雨水增多,萬物復甦,大地一片生機勃勃,正是春耕播種的好季節。可是,每年清明節前後,在中國江南、華南一帶,經常籠罩著連綿細雨。因此,有唐朝杜牧《清明》詩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意思是說,清明正是細雨紛飛的季節,家家戶戶都去祭祖掃墓,路上來往的行人個個都非常惆悵、悲傷,好像失去魂魄的樣子。

那麼,為甚麼古人要說「清明時節雨紛紛」呢?

因為清明時節適逢冬去春來,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逐漸減弱,東南方海洋上空的暖空氣開始活躍北上。當冷暖空氣不斷相會,即會產生衝突,而冷暖空氣發生衝突的地區,就會形成陰雨不斷的天氣。清明前後,江南、華南一帶的上空,就是冷暖空氣來往頻仍的區域,所以才會細雨綿綿。

另江南、華南一帶春天時,低氣壓多。低氣壓,是大氣中氣壓較周圍低的地方,而在低氣壓的上空,低層的空氣會由四周向中心流動。故低氣壓中心的空氣為上升氣流,容易將水氣帶至高空冷卻而形成雲、雨。因此,每逢低氣壓經過時,就會出現壞天氣,陰沉多雨。

此外清明前後,江南、華南一帶大氣層內的水氣較往常多。含有水氣的空氣白天受熱上升,當遇到高空的冷空氣時即凝結成小水滴,等小水滴變成大水滴,就會下起毛毛細雨。所以,就是這些原因使清明前後特別多雨。@*#

責任編輯:王愉悅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帝王的墳墓開始稱為「陵」,約從戰國中期以後,首先出現於趙、楚、秦等國。《史記‧趙世家》載︰趙肅侯十五年經營壽陵。《秦始皇本紀》載︰秦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壽陵。由此可見,這是君王墓稱「陵」之始。因為當時封建王權不斷增強,為表現最高統治者至高無上的地位,其墳墓不僅佔地廣闊,封土之高如同山陵,因此帝王的墳墓就稱為「陵」。
  • 黃曆的三月初一被稱為「蝴蝶節」,主要是源於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故事。
    梁祝的故事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之一。在流傳的過程中,人們將他與民間的節日聯繫起來,使節日形成了獨特的情趣,也使故事的意境深刻。
  • 立春這一天是四季開始的第一天。中國自古以農立國,莊稼生產過程是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最關鍵的還是在於春,因此立春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氣。
  • 冕版的前後各有垂珠,稱為冕旒;冕旒會在皇帝眼前腦後來回晃動,也會遮蔽視線,意在...
  • 金鑾殿是文人學士等待皇帝詔命應對之所,因此極有名氣。唐代詩人李白在唐玄宗時曾為翰林供奉,就常常進出金鑾殿,受玄宗召見。又因為金鑾殿與翰林院相接,故翰林學士又美稱為「金鑾」。
  • 「年」的古字寫作「秊」,從古來字形的演變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餘」,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們共同的祈願是什麼?這個成語典故的本事起源於夏朝末年,源遠流長。
  • 門楹上掛上春聯,將冬天的氣氛一轉成新春,千門萬戶立即煥然一新。除夕前,什麼時候換上新春聯好呢?在中華文化史上,當前的這種遍及百姓家的紙春聯是何時開始黏掛的呢?
  • 時間飛逝,轉眼間我們就送走了溫順可愛的玉兔,迎來了瑞氣萬千的祥龍,這兒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龍騰虎躍,好運連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