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韻紐約藝術團完成歐洲11個國家,15個城市共42場演出,震驚歐洲藝術界。(大紀元)

神韻歐洲巡演荷蘭落幕 再創奇蹟

2009年04月20日 | 08:19 AM

【大紀元4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田宇荷蘭阿姆斯特丹報導)從寒風凜冽的二月直到春暖花開的四月下旬,神韻紐約藝術團在短短的60天內走遍歐洲11個國家,在15個城市舉辦了42場演出,得到歐洲藝術文化界、金融界以及當地華人等社會名流的盛讚,好評如潮,也創下了讓國際藝術界驚嘆的成績。

神韻紐約藝術團是總部設於美國的神韻藝術團屬下三個同等規模的藝術團之一,主要由生活在海外的華人藝術家組成。在其他兩個姐妹團在美洲和亞太地區巡迴演出的同時,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洪鳴、女高音歌唱家黃碧如以及「全世界中國古典舞大賽」的金獎得主任鳳舞和陳永佳領銜主演的神韻紐約藝術團於兩個月前的2月21日踏上了歐洲巡演之旅。

近百人的藝術團帶著自己的樂隊、幾噸重的道具、樂器、近500套次次需要熨燙的演出服裝、複雜的行程……「先不說票房,單單是操作這麼大規模的一個藝術團體在十幾個國家的巡迴演出就的確是一項複雜之極的工作。」一位負責接待神韻藝術團在歐洲巡演的工作人員說。

神韻突破五個之最

神韻紐約藝術團在歐洲的巡迴演出突破了華人藝術團在歐洲的五個之最:規模最大、訪問國家和演出場次最多、觀眾人數之最。與此同時,神韻紐約藝術團也是在歐洲最受禮遇的華人藝術團體。歐洲議會主席波特林、副主席麥克米蘭‧斯考特以及神韻藝術團所到各國的諸多議員和藝術名流紛紛向這個致力於弘揚中國神傳文化的團體致賀。

德國藝術學院副院長內勒‧海爾特林女士(Nele Hertling)在神韻藝術團訪問歐洲之際稱讚道:「神韻藝術團正是以舞蹈這種無聲的語言,找回了在這個紛亂的時代幾乎已失落的珍寶,讓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復甦並再現。」

一代勇敢的墾荒者

歐洲是一塊文化傳統深厚的土地,歐洲觀眾在芭蕾舞和古典音樂方面具有極高的鑑賞力。但對於傳統的中國古典舞來說,這裡還是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行內人都知道在沒有成熟觀眾群的地區創名牌需要多少勇氣和膽量。以表演中國古典舞為主的神韻藝術團的藝術家們可以說是第一代勇敢的墾荒者。今年為期兩個月的歐洲巡演為神韻藝術團再次贏得了一批新的中國舞愛好者。

讓娜‧布拉班特(Jeanne Brabants)是享譽世界的著名芭蕾舞表演藝術家、芭蕾舞編舞大師,世界各國的芭蕾舞演員都以能在她創立的「皇家弗拉芒學院」學習深造而倍感榮耀。由於其傑出貢獻,比利時王室於2000年特別授予她「女性男爵」的封號。布拉班特女士在談到觀看神韻演出的感受時說:「我感到我詞彙的有限,用我僅知的詞語如『美麗』,『絕美』這些詞彙都無法盡意地描繪神韻的美。神韻表演達到完美的境地,令我大開眼界。我從前還不知道中國古典舞是一個獨立完整的舞蹈體系,而且還具有這樣豐富的表現力。尤為特別的是,神韻的表演中有很多男子舞蹈,非同凡響。」

奧地利畫家Manfred Makra在維也納看完神韻演出後對記者說:「這場晚會簡直就像是一首獻給美的讚美詩。我感覺好像是看到天門開了一樣!」

擁有自己樂團及音樂製作公司並在荷蘭音樂界頗有名望的著名音樂家Stanley van Wel在觀看演出後,發出由衷的感歎。「非常出色,真是超乎想像的完美和諧調。音樂也是強有力的表達出了節目的內涵。看完整個演出,我覺得心裏充滿了祥和,一種通過藝術方式而達到的內在祥和。也許因為我是個音樂人,我對這點非常敏感,我感受非常強烈,一直有非常平和、和諧、和祥、安寧的感受,非常美妙。」

不受金融危機影響 神韻創奇蹟

神韻藝術團在歐洲巡迴演出之際,正處於世界各國忙於拯救國際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後果而忙碌的階段,而兩個月的時間過去,人們發現神韻晚會,不受危機、不受氣候、不受假日的影響,處處演,處處紅。

神韻藝術團在法蘭克福首演時正巧趕上一年一度的狂歡節,票房不僅不受影響,演出開演前劇院的售票處前還排起了長隊;4月11日和12日在捷克第二大城市布爾諾演出時又恰好遇到傳統的復活節。根據當地的習俗,這正是人們攜家出旅的時節,布爾諾城裡的商店毫無例外地全部打烊,而布爾諾市中心上演神韻演出的雅納切克劇場卻出現了演出接連滿場的現象。不僅如此,神韻晚會在當地的票價比在同一劇院上演的傳統芭蕾舞劇高出了三倍。

神韻「貴」在精神

到底是什麼原因促成了神韻藝術團這種奇特的「抗危機」能力和舉世矚目的「磁石現象」,歐洲的業內人士也說不清。

「我想是因為,她展現了一個我們國家的民眾不太瞭解的文化。我們非常有必要瞭解中國文化」,捷克布爾諾市揚納切克音樂表演藝術學院的財務主管多布沃瓦女士(Doubravova)分析道:「不過更重要的恐怕是這場晚會展現了什麼叫做『真』,什麼叫做『尊嚴』的重要生活準則。」

法國前外交部長羅蘭‧杜馬先生(Roland Dumas)則認為:神韻的演出演繹了一部中國歷史,他評價說:「這場演出從構思到演出都完美無缺。她呼喚人們對共有的情感、對深層的哲理、對歷史的記憶及對現實的關注;演出展現了一部中國歷史,內容非常豐富。」

在文化消費市場化的大趨勢下,細觀文化界的討論,文化是否還能「貴」在精神,似乎早已成為一個不可行的命題。

美國神韻藝術團在世界各地處處走紅的成就卻證明了,文化並不是不可以「貴」在精神。
(http://www.dajiyuan.com)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