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的芬芳:蛻變中的侯硐

文、圖/徐正毅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侯硐是台灣東北角的山城,曾經是煤炭的產地,後來不再採煤,人口逐漸外移,留下來的是瑞三煤礦公司的大樓和運煤的軌道天橋,矗立在青山綠水間。

過去有一陣子,我常利用假日到這兒散步用餐,享用時光停留的感覺和寧靜乾淨的氣氛。後來雪山隧道開通,就常經雪隧到宜蘭玩,有好長一段時間沒來侯硐。

上週日再到侯硐,感覺侯硐正在改變中,因為基隆河整治因此道路變寬了,自然生態工法的河岸開始長滿綠草,也多了人行步道和涼亭,火車站前的瑞三煤礦公司大樓有人正在施工維護,遊客也變多了。

在公路旁的瑞三福利餐廳,也將原本堆積雜物房舍正在擴建成餐廳。我喜歡這家餐廳菜色,因為那是古早辦桌的滋味,用蒸籠慢火燉煮湯湯水水如干貝豬腳冬瓜湯,是講求速度的餐廳不容易品嚐得到的。

期待侯硐再度繁榮,但又害怕侯硐像台灣其他景點一樣,繁榮之後就失去了寧靜和乾淨,尤其擔心細火慢燉的辦桌菜,在人潮多時走了味、變了樣。◇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安排新春旅遊,從網站上訂到了一家在花蓮富源山中的蝴蝶谷渡假村。從台北出發,經台九線260公里處左行上山4、5公里,就到達渡假村。
  • 黎先生是位眼科醫師,十多年前為了他的女兒罹患異位性皮膚炎,他們夫妻決定改變生活和飲食習慣,不再吃含有農藥的食物,結果他們女兒的病不藥而癒,因此他們決定,利用看診之外的大半時間到淡水山間當農夫。
  • 南機場在台北市萬華區,早年政府為了安置從大陸撤退來台的軍公教人員,興建大批眷村大樓,來自大陸各地的新移民也帶進了新的飲食文化。
  • 正值初春新芽嫩綠鬱鬱蔥蔥,加上轟然而下的瀑布,景色十分美麗。沿途走過四道吊橋,「V」字型的吊橋走道,由兩條大繩索併排綁緊而成,寬度大約20公分左右,因此只能一人單行。
  • Wilang和他的夫人Saya兒子Kwali以及族人還是那樣的熱情,以「LOKASO」、「LOKASO」的呼喚歡迎我們的到來。
  • 平日工作忙,中午用餐時間短,常去吃午餐的餐廳老板娘常勸我吃慢些,說我吃飯好像是把菜和飯直接倒入口中,這樣對身體不好。享受一頓慢食是要有心情和時間的。
  • 李教授是阿美族原住民,他和他的哥哥都是國內有名的音樂家,留著鬍子充滿陽剛氣息。

    在三芝鄉種有機蔬菜的皮爾夫婦,邀請我和內人,和他們的一些好友,在周日中午,到石碇山中的一家叫做「不知處」的餐廳用餐。這家餐廳正是李教授夫婦倆所經營。

  • 每年的清明掃墓是兄弟姊妹團聚的時刻,掃完墓之後,大家都習慣地一同到大稻埕慈聖宮露店,享用一頓豐盛的午餐。
  • 女歌唱家潘月雲曾有首歌——胭脂北投,歌曲中懷念早期北投如花園一樣的美麗,而嘆息後來燈紅酒綠污染了北投。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