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籍珍藏

中國第一通史:史記(26)

司馬遷;圖:正見網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

孝公元年,①河山以東强國六,與齊威﹑楚宣﹑魏惠﹑燕悼﹑韓哀﹑趙成侯幷。淮泗之閑②小國十餘。楚﹑魏與秦接界。③魏築長城,自鄭濱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漢中,南有巴﹑黔中。周室微,諸侯力政,爭相幷。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招戰士,明功賞。

  下令國中曰:“昔我繆公自岐雍之閑,修德行武,東平晋亂,以河爲界,④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爲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晋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複繆公之故地,修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賓客髃臣有能出奇計强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于是乃出兵東圍陝城,西斬戎之獂王。⑤

  注①集解徐廣曰:“庚申也。”

  注②正義幷,白浪反。謂淮泗二水。

  注③正義楚北及魏西與秦相接,北自梁州漢中郡,南有巴﹑渝,過江南有黔中﹑巫郡也。魏西界與秦相接,南自華州鄭縣,西北過渭水,濱洛水東岸,向北有上郡鄜州之地,皆築長城以界秦境。洛即漆沮水也。

  注④正義即龍門河也。

  注⑤集解地理志天水有獂道縣。應劭曰:“獂,戎邑,音桓。”

  韂鞅聞是令下,西入秦,因景監①求見孝公。

  注①正義監,甲暫反,閹人也。

  二年,天子致胙。

  三年,韂鞅說孝公變法修刑,內務耕稼,外勸戰死之賞罰,孝公善之。甘龍﹑杜摯等弗然,相與爭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爲左庶長。其事在商君語中。

  七年,與魏惠王會杜平。①八年,與魏戰元裏,②有功。十年,韂鞅爲大良造,將兵圍魏安邑,降之。③十二年,作爲咸陽,④築冀闕,⑤秦徙都之。幷諸小鄉聚,⑥集爲大縣,縣一令,⑦四十一縣。爲田開阡陌。⑧東地渡洛。十四年,初爲賦。⑨十九年,天子致伯。⑩二十年,諸侯畢賀。秦使公子少官率師會諸侯逢澤,⑾朝天子。

  注①正義在同州澄城縣界也。

  注②正義祁城在同州澄城縣界。

  注③集解地理志曰河東有安邑縣。正義括地志雲:“安邑故城在絳州夏縣東北十五裏,本夏之都。”

  注④正義括地志雲:“咸陽故城亦名渭城,在雍州咸陽縣東十五裏,京城北四十五裏,即秦孝公徙都之者。今咸陽縣,古之杜郵,白起死處。”

  注⑤正義劉伯莊雲:“冀猶記事,闕即象魏也。”

  注⑥正義萬二千五百家爲鄉。聚猶村落之類也。

  注⑦集解漢書百官表曰:“縣令長皆秦官。萬戶以上爲令,秩千石至六百石;

  减萬戶爲長,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

  注⑧索隱風俗通曰:“南北曰阡,東西曰陌。河東以東西爲阡,南北爲陌。”

  注⑨集解徐廣曰:“制貢賦之法也。”索隱譙周雲:“初爲軍賦也。”

  注⑩正義伯音霸,又如字。孝公十九年,天子始封爵爲霸,即太史儋雲“合*(七)*十七歲而霸王出”之年,故天子致伯。桓譚新論雲:“夫上古稱三皇﹑五帝,而次有三王﹑五伯,此天下君之冠首也。故言三皇以道理,而五帝用德化;

  三王由仁義,五伯以權智。其說之曰,無制令刑罰謂之皇;有制令而無刑罰謂之帝;賞善誅惡,諸侯朝事謂之王;興兵約盟,以信義矯世謂之伯。”

  注⑾集解徐廣曰:“開封東北有逢澤。”正義括地志雲:“逢澤亦名逢池,在汴州浚儀縣東南十四裏。”

  二十一年,齊敗魏馬陵。①

  注①正義虞喜志林雲:“濮州甄城縣東北六十余裏有馬陵,澗穀深峻,可以置伏。”按:龐涓敗即此也。

  二十二年,韂鞅擊魏,虜魏公子卬。封鞅爲列侯,號商君。①

  注①正義商州商洛縣在州東八十九裏,鞅所封也。契所封地。

  二十四年,與晋戰雁門,①虜其將魏錯。②

  注①索隱紀年雲“與魏戰岸門”,此雲“雁門”,恐聲誤也。又下雲“敗韓岸門”,蓋一地也。尋秦與韓﹑魏戰,不當遠至雁門也。正義括地志雲:“岸門在許州長社縣西北二十八裏,今名西武亭。”

  注②正義七故反。

  孝公卒,子惠文君立。①是歲,誅韂鞅。鞅之初爲秦施法,②法不行,太子犯禁。鞅曰:“法之不行,自于貴戚。君必欲行法,先于太子。太子不可黥,黥其傅師。”于是法大用,秦人治。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以爲反,而卒車裂以徇秦國。③

  注①索隱名駟。

  注②正義爲,于僞反。

  注③集解漢書曰:“商君爲法于秦,戰斬一首賜爵一級,欲爲官者五十石。其爵名:一爲公士,二上造,三簪裊,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

  惠文君元年,楚﹑韓﹑趙﹑蜀人來朝。二年,天子賀。三年,王冠。①四年,天子致文武胙。齊﹑魏爲王。②

  注①正義冠音館。禮記雲年二十行冠禮也。

  注②索隱齊威王﹑魏惠王。

  五年,陰晋人犀首①爲大良造。六年,魏納陰晋,陰晋更名寧秦。②七年,公子卬與魏戰,虜其將龍賈,斬首八萬。八年,魏納河西地。九年,渡河,取汾陰﹑皮氏。③與魏王會應。④圍焦,降之。⑤十年,張儀相秦。魏納上郡十五縣。⑥十一年,縣義渠。⑦歸魏焦﹑曲沃。⑧義渠君爲臣。更名少梁曰夏陽。十二年,初臘。⑨十三年四月戊午,魏君爲王,韓亦爲王。⑩使張儀伐取陝,出其人與魏。

  注①集解犀首,官名。姓公孫,名衍。索隱官名,若虎牙之類。姓公孫,名衍,魏人也。正義犀音西。地理志雲華陰縣,故陰晋,秦惠王五年,更名寧秦,高祖八年更名華陰。

  注②集解徐廣曰:“今之華陰也。”

  注③集解地理志二縣屬河東。正義渡河東取之。括地志雲:“汾陰故城俗名殷湯城,在蒲州汾陰縣北也。皮氏在絳州龍門縣西一裏八十步,即古皮氏城也。”

  注④正義應,乙陵反。括地志雲:“故應城因應山爲名,古之應國,在汝州魯山縣東三十裏。左傳雲‘邘﹑晋﹑應﹑韓,武之穆也’。”

  注⑤正義括地志雲:“焦城在陝州城內東北百步,因焦水爲名。周同姓所封,左傳雲虞﹑虢﹑焦﹑滑﹑霍﹑陽﹑韓﹑魏皆姬姓也。”杜預雲八國皆爲晋所滅。

  按:武王克商,封神農之後于焦,而後封姬姓也。

  注⑥正義今鄜﹑綏等州也。魏前納陰晋,次納同﹑丹二州,今納上郡,而盡河西濱洛之地矣。

  注⑦正義地理志雲北地郡義渠道,秦縣也。括地志雲:“寧﹑原﹑慶三州,秦北地郡,戰國及春秋時爲義渠戎國之地,周先公劉﹑不窋居之,古西戎也。”

  注⑧正義括地志雲:“曲沃在陝州*[陝]*縣西南三十二裏,因曲沃水爲名。”

  按:焦﹑曲沃二城相近,本魏地,適屬秦,今還魏,故言歸也。

  注⑨正義臘,盧盍反,十二月臘日也。秦惠文王始效中國爲之,故雲初臘。

  獵禽獸以歲終祭先祖,因立此日也。風俗通雲:“禮傳雲‘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蠟,漢改曰臘’。禮曰‘天子大蠟八,伊耆氏始爲蠟’。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

  注⑩正義魏襄王﹑韓宣惠王也。

  十四年,更爲元年。二年,張儀與齊﹑楚大臣會嚙桑。三年,韓﹑魏太子來朝。

  張儀相魏。五年,王游至北河。①七年,樂池②相秦。韓﹑趙﹑魏﹑燕﹑齊帥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長疾與戰修魚,虜其將申差,③敗趙公子渴﹑韓太子奐,斬首八萬二千。八年,張儀複相秦。九年,司馬錯伐蜀,滅之。④伐取趙中都﹑西陽⑤十年,韓太子蒼來質。伐取韓石章。⑥伐敗趙將泥。⑦伐取義渠二十五城。十一年,煷裏疾攻魏焦,降之。敗韓岸門,斬首萬,其將犀首走。公子通封于蜀。⑧燕君讓其臣子之。十二年,王與梁王會臨晋。庶長疾攻趙,虜趙將莊。張儀相楚。十三年,庶長章擊楚于丹陽,虜其將屈□,斬首八萬;又攻楚漢中,取地六百里,置漢中郡。楚圍雍氏,秦使庶長疾助韓而東攻齊,到滿⑨助魏攻燕。十四年,伐楚,取召陵。丹﹑儣臣,蜀⑩相壯⑾殺蜀侯來降。

  注①集解徐廣曰:“戎地,在河上。”正義按:王游觀北河,至靈﹑夏州之黃河也。

  注②正義樂音岳。池,徒何反。裴氏音池也。

  注③正義修魚,韓邑也。年表雲秦敗我修魚,得韓將軍申差。

  注④索隱蜀西南夷舊有君長,故昌意娶蜀山氏女也。其後有杜宇,自立爲王,號曰望帝。蜀王本紀曰:“張儀伐蜀,蜀王開戰不勝,爲儀所滅也。”

  注⑤集解地理志太原有中都縣。正義括地志雲:“中都故縣在汾州平遙縣西十二裏,即西都也。西陽即中陽也,在汾州隰城縣東十裏。地理志雲西都﹑中陽屬西河郡。”此雲“伐取趙中都西陽”。趙世家雲“秦即取我西都及中陽”。年表雲“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取趙中都﹑西陽﹑安邑。趙武靈王十年,秦取中都安陽”。本紀﹑世家﹑年表其縣名异,年歲實同,所伐唯一處,故具錄之,以示後學。

  注⑥正義韓地名也。

  注⑦集解徐廣曰:“將,一作‘莊’。”正義趙將名也。

  注⑧集解徐廣曰:“是歲王赧元年。”索隱華陽國志曰:“赧王元年,秦惠王封子通國爲蜀侯,以陳莊爲相。”徐廣所雲,亦據國志而言之。

  注⑨正義滿,或作“蒲”。秦將姓名也。

  注⑩正義二戎號也,臣伏于蜀。蜀相殺蜀侯,幷丹﹑儣二國降秦。在蜀西南姚府管內,本西南夷,戰國時蜀﹑滇國,唐初置儣州﹑丹州也。

  注⑾集解徐廣曰:“一作‘狀’。”

  惠王卒,子武王立。①韓﹑魏﹑齊﹑楚﹑越②皆賓從。

  注①索隱名蕩。

  注②集解徐廣曰:“一作‘趙’。”

  武王元年,與魏惠王會臨晋。①誅蜀相壯。張儀﹑魏章皆東出之魏。伐義渠﹑丹﹑儣。二年,初置丞相,②煷裏疾﹑甘茂爲左右丞相。張儀死于魏。三年,與韓襄王會臨晋外。③南公揭卒,煷裏疾相韓。武王謂甘茂曰:“寡人欲容車通三川,窺周室,死不恨矣。”其秋,使甘茂﹑庶長封伐宜陽。④四年,拔宜陽,斬首六萬。涉河,城武遂。⑤魏太子來朝。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⑥八月,武王死。⑦族孟說。

  武王取魏女爲後,無子。立异母弟,是爲昭襄王。⑧昭襄母楚人,姓啱氏,號宣太后。武王死時,昭襄王爲質于燕,燕人送歸,得立。

  注①集解徐廣曰:“表雲哀王。”正義按:魏惠王卒已二十五年矣。

  注②集解應劭曰:“丞者,承也。相,助也。”

  注③正義外謂臨晋城外。“外”字一作“水”。

  注④正義在河南府福昌縣東十四裏,故韓城是也。此韓之大郡,伐取之,三川路乃通也。

  注⑤集解徐廣曰:“韓邑也。”正義按:此邑本屬韓,近平陽。韓世家雲“貞子居平陽,九世至哀侯,徙鄭”。楚世家雲“而韓猶服事秦者,以先王墓在平陽”。而秦之武遂去之七十裏,故知近平陽。

  注⑥集解徐廣曰:“一作‘樁’。”正義臏音頻忍反。絕,斷也。臏,脛骨也。

  注⑦集解皇覽曰:“秦武王頉在扶風安陵縣西北,畢陌中大頉是也。人以爲周文王頉,非也。周文王頉在杜中。”正義括地志雲:“秦悼武王陵在雍州咸陽縣西北十五裏也。”

  注⑧索隱名則,一名稷。

  昭襄王元年,嚴君疾爲相。①甘茂出之魏。二年,彗星見。②庶長壯與大臣﹑諸侯﹑公子爲逆,皆誅,及惠文後皆不得良死。③悼武王后出歸魏。三年,王冠。與楚王會黃棘,④與楚上庸。⑤四年,取蒲阪。⑥彗星見。

  五年,魏王來朝應亭,⑦複與魏蒲阪。六年,蜀侯輝反,⑧司馬錯定蜀。

  庶長奐伐楚,斬首二萬。涇陽君⑨質于齊。日食,晝晦。七年,拔新城。[一0]煷裏子卒。八年,使將軍羋戎攻楚,取新市。⑾齊使章子,魏使公孫喜,韓使暴鳶⑿共攻楚方城,取唐眛。趙破中山,其君亡,竟死齊。魏公子勁﹑韓公子長爲諸侯。⒀九年,孟嘗君薛文來相秦。奐攻楚,取八城,殺其將景快。十年,楚懷王入朝秦,秦留之。薛文以金受免。⒁樓緩爲丞相。十一年,齊﹑韓﹑魏﹑趙﹑宋﹑中山五國共攻秦,⒂至鹽氏而還。⒃秦與韓﹑魏河北及封陵以和。⒄彗星見。楚懷王走之趙,趙不受,還之秦,即死,歸葬。十二年,樓緩免,穰侯⒅魏焻爲相。予楚粟五萬石。

  注①正義蓋封蜀郡嚴道縣,因號嚴君。疾,名也。

  注②正義彗,似歲反,又先到反。

  注③集解徐廣曰:“迎婦于楚者。”

  注④正義棘,紀力反。蓋在房﹑襄二州也。

  注⑤集解地理志漢中有上庸縣。正義括地志雲:“上庸,今房州竹山縣及金州是也。”

  注⑥正義括地志雲:“蒲阪故城在蒲州河東縣南二裏,即堯舜所都也。”

  注⑦集解徐廣曰:“魏世家雲會臨晋。”正義應音乙陵反。

  注⑧索隱輝音輝。華陽國志曰:“秦封王子輝爲蜀侯。蜀侯祭,歸胙于王,後母疾之,加毒以進,王大怒,使司馬錯賜輝劍。”此輝不同也。

  注⑨索隱名市。

  注⑩正義楚世家雲:“懷王二十九年,秦複伐楚,大破楚軍,楚軍死二萬,殺我將軍景缺。”年表雲:“秦敗我襄城,殺景缺。”括地志雲:“許州襄城縣即古新城縣也。”按世家﹑年表,則“新”字誤作“襄”字。

  注⑾集解晋地記曰:“江夏有新市縣。”

  注⑿索隱韓將姓名。

  注⒀索隱別封之邑,比之諸侯,猶商君﹑趙長安君然。

  注⒁正義金受,秦丞相姓名。免,奪其丞相。

  注⒂正義蓋中山此時屬趙,故雲五國也。

  注⒃集解徐廣曰:“鹽,一作‘監’。”正義括地志雲:“鹽故城一名司鹽城,在蒲州安邑縣。”按:掌鹽池之官,因稱氏。

  注⒄正義年表雲:“秦與魏封陵,與韓武遂以和。”按:河外陝﹑虢﹑曲沃等地。封陵在古蒲阪縣西南河曲之中。武遂,近平陽地也。

  注⒅正義括地志雲:“穰,鄧州所理縣,□古穰侯國。”

  十三年,向壽伐韓,取武始。①左更白起攻新城。②五大夫禮出亡奔魏。

  任鄙爲漢中守。③十四年,左更白起攻韓﹑魏于伊闕,④斬首二十四萬,虜公孫喜,拔五城。十五年,大良造白起攻魏,取垣,⑤複予之。攻楚,取宛。十六年,左更錯取軹及鄧。⑥焻免,封公子市宛,公子悝鄧,⑦魏焻陶,爲諸侯。十七年,城陽君⑧入朝,及東周君來朝。秦以垣爲蒲阪﹑皮氏。

  ⑨王之宜陽。十八年,錯攻垣﹑⑩河雍,决橋取之。⑾十九年,王爲西帝,齊爲東帝,皆複去之。呂禮來自歸。齊破宋,宋王在魏,死溫。任鄙卒。二十年,⑿王之漢中,又之上郡﹑北河。二十一年,⒀錯攻魏河內。魏獻安邑,秦出其人,募徙河東賜爵,赦罪人遷之。涇陽君封宛。二十二年,蒙武伐齊。河東爲九縣。與楚王會宛。與趙王會中陽。⒁二十三年,尉斯離⒂與三晋﹑燕伐齊,破之濟西。王與魏王會宜陽,與韓王會新城。

  二十四年,與楚王會鄢,⒃又會穰。秦取魏安城,⒄至大梁,燕﹑趙救之,秦軍去。魏焻免相。二十五年,拔趙二城。與韓王會新城,與魏王會新明邑。二十六年,赦罪人遷之穰。侯焻複相。二十七年,錯攻楚。赦罪人遷之南陽。⒅白起攻趙,取代光狼城。⒆又使司馬錯發隴西,因蜀攻楚黔中,[二0]拔之。

  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鄧,[二一]赦罪人遷之。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爲南郡,[二二]楚王走。周君來。王與楚王會襄陵。[二三]白起爲武安君。[二四]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二五]及江南爲黔中郡。

  [二六]三十一年,白起伐魏,取兩城。楚人反我江南。[二七]三十二年,相穰侯攻魏,至大梁,破暴鳶,斬首四萬,鳶走,魏入三縣請和。三十三年,客卿胡*(傷)**[陽]*攻魏卷﹑[二八]蔡陽﹑長社,取之。[二九]擊芒卯華陽,破之,[三0]斬首十五萬。魏入南陽以和。[三一]三十四年,秦與魏﹑韓上庸地爲一郡,南陽免臣遷居之。三十五年,佐韓﹑魏﹑楚伐燕。初置南陽郡。[三二]三十六年,客卿醦攻齊,取剛﹑壽,[三三]予穰侯。三十八年,中更胡*(傷)**[陽]*攻趙閼與,[三四]不能取。四十年,悼太子死魏,歸葬芷陽。[三五]四十一年夏,攻魏,取邢丘﹑懷。[三六]四十二年,安國君爲太子。十月,宣太后薨,[三七]葬芷陽酈山。[三八]九月,穰侯出之陶。四十三年,武安君白起攻韓,拔九城,斬首五萬。四十四年,攻韓南*(郡)**[陽]*,取之。四十五年,五大夫賁[三九]攻韓,取十城。葉陽君[四0]悝出之國,未至而死。四十七年,秦攻韓上黨,上党降趙,秦因攻趙,趙發兵擊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擊,大破趙于長平,四十余萬盡殺之。四十八年十月,韓獻垣雍。[四一]秦軍分爲三軍。武安君歸。王齕將伐趙*(武安)*皮牢,拔之。司馬梗北定太原,盡有韓上黨。正月,兵罷,複守上黨。其十月,五大夫陵攻趙邯鄲。四十九年正月,益發卒佐陵。陵戰不善,免,王齕代將。其十月,將軍張唐攻魏,爲蔡尉[四二]捐弗守,還斬之。五十年十月,武安君白起有罪,爲士伍,遷陰密。[四三]張唐攻鄭,拔之。十二月,益發卒軍汾城旁。[四四]武安君白起有罪,死。齕攻邯鄲,不拔,去,還奔汾軍。二月余攻晋軍,斬首六千,晋楚流死河二萬人。[四五]攻汾城,□從唐拔寧[四六]新中,[四七]寧新中更名安陽。[四八]初作河橋。

  [四九]

  注①集解地理志魏郡有武始縣。正義括地志雲:“武始故城在洛州武始縣西南十裏。”

  注②正義白起傳雲:“白起爲左庶長,將而擊韓之新城。”括地志雲:“洛州伊闕縣本是漢新城縣,隋文帝改爲伊闕,在洛州南七十裏。”

  注③集解漢書百官表曰:“郡守,秦官。”

  注④正義括地志雲:“伊闕在洛州南十九裏。注水經雲‘昔大禹疏龍門以通水,兩山相對,望之若闕,伊水曆其閑,故謂之伊闕’。”按:今洛南猶謂之龍門也。

  注⑤正義垣音袁。前秦取蒲阪,複以蒲阪與魏,魏以爲垣。今又取魏垣,複與之,後秦以爲蒲阪皮氏。

  注⑥集解地理志河內有軹縣,南陽有鄧縣。正義括地志雲:“故軹城在懷州濟源縣東南十三裏,故鄧城在懷州河陽縣西三十一裏,幷六國時魏邑也。”按:

  二城相連,故雲及也。

  注⑦索隱悝號高陵君,初封于彭,昭襄王弟也。

  注⑧正義括地志雲:“濮州雷澤縣本漢郕陽縣,古郕伯姬姓之國,周武王封弟季載于郕,其後遷城之陽也。”

  注⑨索隱“爲”當爲“易”,蓋字訛也。正義蒲阪,今河東縣也。皮氏故城在絳州龍門縣西一裏八十步。

  注⑩正義蓋蒲阪﹑皮氏又歸魏,魏複以爲垣,今重攻取之也。

  注⑾集解徐廣曰:“汲頉紀年雲魏哀王二十四年,改宜陽曰河雍,改向曰高平。向在軹之西。”

  注⑿集解徐廣曰:“秦地有父馬生駒。”

  注⒀集解徐廣曰:“有牡馬生牛而死。”

  注⒁集解地理志西河有中陽縣。

  注⒂索隱尉,秦官。斯離,其姓名。正義尉,都尉。斯離,名也。

  注⒃正義鄢,于建反,又音偃。括地志雲:“故偃城在襄州安養縣北三裏,古郾子之國也。”

  注⒄集解地理志汝南有安城縣。正義括地志雲:“安城在豫州汝陽縣東南十七裏。”

  注⒅正義南陽及上遷之穰,皆今鄧州也。

  注⒆正義括地志雲:“光狼故城在今澤州高平縣西二十裏。”

  注[二0]正義今黔府也。

  注[二一]正義鄢鄧二城幷在襄州。

  注[二二]正義括地志雲:“郢城在荊州江陵縣東北六裏,楚平王築都之地也。”

  注[二三]集解地理志河東有襄陵縣。正義括地志雲:“襄陵在晋州臨汾縣東南三十五裏。闞駰十三州志雲襄陵,晋大夫犨邑也。”

  注[二四]正義言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故城在*(潞)**[洛]*州武安縣西南五十裏。七國時趙邑,□趙奢救閼與處也。

  注[二五]正義華陽國志張若爲蜀中郡守。括地志雲:“巫郡在夔州東百里。”

  注[二六]正義括地志雲:“黔中故城在辰州沅陵縣西二十裏。江南,今黔府亦其地也。”

  注[二七]正義黔中郡反歸楚。

  注[二八]集解地理志河南有卷縣。正義卷音丘袁反。括地志雲:“故卷城在鄭州原武縣西北七裏,即衡雍也。”

  注[二九]集解地理志潁川有長社縣。正義括地志雲:“蔡陽,今豫州上蔡水之陽,古城在豫州北七十裏。長社故城在許州長社縣西一裏。皆魏邑也。”

  注[三0]集解司馬彪曰:“華陽,亭名,在密縣。”索隱芒卯,魏將。譙周雲孟卯也。正義括地志雲:“故華城在鄭州管城縣南三十裏。國語雲史伯對鄭桓公,虢﹑鄶十邑,華其一也。華陽□此城也。”按:是時韓﹑趙聚兵于華陽攻秦,□此矣。

  注[三一]集解徐廣曰:“河內修武,古曰南陽,秦始皇更名河內,屬魏地。荊州之南陽郡,本屬韓地。”正義括地志雲:“懷獲嘉縣□古之南陽。杜預雲在晋州山南河北,故曰南陽。秦破芒卯軍,斬首十五萬,魏入南陽以和。”

  注[三二]正義今鄧州也。前已屬秦,秦置南陽郡,在漢水之北。釋名雲:“在中國之南而居陽地,故以爲名焉。”張衡南都賦雲:“陪京之南,居漢之陽。”

  注[三三]正義括地志雲:“故剛城在兗州龔丘縣界。壽,鄆州之縣。”

  注[三四]集解孟康曰:“音焉與,邑名,在上黨□縣西。”正義閼,于達反。與音預。閼與聚城一名烏蘇城,在潞州銅鞮縣西北二十裏,趙奢破秦軍處。又儀州和順縣□古閼與城,亦雲趙奢破秦軍處。然儀州與潞州相近,二所未詳。又閼與山在洺州武安縣西南五十裏,趙奢拒秦軍于閼與,□山北也。按:閼與山在武安故城西南,又近武安故城,蓋儀州是所封故地。

  注[三五]集解徐廣曰:“今霸陵。”正義括地志雲:“芷陽在雍州藍田縣西六裏。

  三秦記雲*[白]*鹿原東有霸川之西阪,故芷陽也。”

  注[三六]集解徐廣曰:“邢丘在平皋。”駰案:韓詩外傳武王伐紂,到于邢丘,勒兵于寧,更名邢丘曰懷,寧曰修武。正義括地志雲:“平皋故城本邢丘邑,漢置平皋縣,在懷州武德縣東南二十裏。故懷城,周之懷邑,在懷州武陟縣西十一裏。”

  注[三七]集解徐廣曰:“羋氏。”

  注[三八]正義酈,力知反,在雍州新豐縣南十四裏也。

  注[三九]正義音奔。五大夫,官。疑賁,名也。

  注[四0]集解一雲“華陽”。正義葉,書涉反。

  注[四一]集解司馬彪曰:“河南卷縣有垣雍城。”

  注[四二]正義爲,于僞反。蔡,姓;尉,名。

  注[四三]集解如淳曰;“嘗有爵而以罪奪爵,皆稱士伍。”正義括地志雲:“陰密故城在涇州鶉觚縣西,□古密須國也。”

  注[四四]正義括地志雲:“臨汾故城在絳州正平縣東北二十五裏,□古臨汾縣城也。”按:汾城□此城是也。

  注[四五]集解徐廣曰:“楚,一作‘走’。”正義按:此時無楚軍,“走”字是也。

  注[四六]集解徐廣曰:“一作‘曼’。此趙邑也。”

  注[四七]正義唐,今晋州平陽,堯都也。括地志雲:“寧新中,七國時魏邑,秦昭襄王拔魏寧新中,更名安陽城,□今相州外城是也。”

  注[四八]集解徐廣曰:“魏郡有安陽縣。”正義今相州外城古安陽城。

  注[四九]正義此橋在同州臨晋縣東,渡河至蒲州,今蒲津橋也。

  五十一年,將軍摎攻韓,取陽城﹑負黍,①斬首四萬。攻趙,取二十餘縣,首虜九萬。西周君②背秦,與諸侯約從,將天下銳兵出伊闕攻秦,令秦毋得通陽城。于是秦使將軍摎攻西周。西周君走來自歸,頓首受罪,盡獻其邑三十六城,口三萬。秦王受獻,歸其君于周。五十二年,周民東亡,其器九鼎入秦。

  ③周初亡。

  注①正義今河南府縣也。負黍亭在陽城縣西南三十五裏,本周邑,亦時屬韓也。

  注②正義武公。

  注③正義器謂寶器。禹貢金九牧,鑄鼎于荊山下,各象九州之物,故言九鼎。

  曆殷至周赧王十九年,秦昭王取九鼎,其一飛入泗水,余八入于秦中。

  五十三年,天下來賓。魏後,秦使摎伐魏,取吳城。①韓王入朝,魏委國聽令。五十四年,王郊見上帝于雍。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②尊唐八子爲唐太后,③而合其葬于先王。④韓王衰絰入吊祠,諸侯皆使其將相來吊祠,視喪事。

  注①集解徐廣曰:“在大陽。”正義括地志雲:“虞城故城在陝州河北縣東北五十裏虞山之上,亦名吳山,周武王封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墟吳城,□此城也。”

  注②索隱名柱,五十三而立,立一年卒,葬壽陵。子莊襄王。

  注③集解徐廣曰:“八子者,妾媵之號,姓唐。”正義孝文王之母也。先死,故尊之。晋灼雲:“除皇后,自昭儀以下,秩至百石,凡十四等。”漢書外戚傳雲:“八子視千石,比中更。”

  注④正義以其母唐太后與昭王合葬。

  孝文王元年,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曪厚親戚,弛苑囿。孝文王除喪,十月己亥□位,三日辛醜卒,子莊襄王立。①

  注①索隱名子楚。三十二而立,立三年卒,葬陽陵。紀作“四年”。

  莊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于民。東周君與諸侯謀秦,秦使相國呂不韋誅之,盡入其國。秦不絕其祀,以陽人地①賜周君,奉其祭祀。使蒙驁伐韓,韓獻成皋﹑鞏。②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③二年,使蒙驁攻趙,定太原。三年,蒙驁攻魏高都﹑汲,④拔之。攻趙榆次﹑新城﹑狼孟,⑤取三十七城。⑥四月日食。*(四年)*王齕攻上黨。⑦初置太原郡。⑧魏將無忌率五國兵擊秦,⑨秦却于河外。⑩蒙驁敗,解而去。五月丙午,莊襄王卒,子政立,是爲秦始皇帝。

  注①集解地理志河南梁縣有陽人聚。

  注②正義括地志雲:“洛州泛水縣古*(之)**[東]*虢國,亦鄭之制邑,又名虎牢,漢之成皋。”鞏,恭勇反,今洛州鞏縣。爾時秦滅東周,韓亦得其地,又獻于秦。

  注③集解韋昭曰:“有河﹑洛﹑伊,故曰三川。”駰案:地理志漢高祖更名河南郡。

  注④集解徐廣曰:“一作‘波’。波縣亦在河內。”正義汲音急。括地志雲:“高都故城今澤州是。汲故城在韂州所理汲縣西南二十五裏。孟康雲漢波縣,今郗城是也。”括地志雲:“故郗城在懷州河內縣西三十二裏。左傳雲蘇忿生十二邑,郗其一也。”

  注⑤正義括地志雲:“榆次,幷州縣,□古榆次地也。新城一名小平城,在朔州善陽縣西南四十七裏。狼孟故城在幷州陽曲縣東北二十六里。”

  注⑥正義案:取三十七城,幷代﹑朔三州之地矣。

  注⑦正義上党又反秦,故攻之。

  注⑧正義上黨以北皆太原地,□上三十七城也。

  注⑨正義信陵君也。率燕﹑趙﹑韓﹑楚﹑魏之兵擊秦也。

  注⑩正義蒙驁被五國兵敗,遂解而却至于河外。河外,陝﹑華二州也。

  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幷天下爲三十六郡,號爲始皇帝。①始皇帝五十一年而崩,子胡亥立,是爲二世皇帝。②三年,諸侯幷起叛秦,趙高殺二世,立子嬰。子嬰立月余,諸侯誅之,遂滅秦。其語在始皇本紀中。

  注①索隱十三而立,立三十七年崩,葬酈山。

  注②索隱十二年立。紀雲二十一。立三年,葬宜春。秦自襄公至二世,凡六百一十七歲。此實本紀而注別舉之,以非本文耳。

  太史公曰:秦之先爲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①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爲趙氏。

  注①集解徐廣曰:“世本作‘鍾離’。”應劭曰:“氏姓注雲有姓終黎者是。”

  【索隱述贊】柏翳佐舜,皂斿是旌。蜚廉事紂,石旘斯營。造父善馭,封之趙城。非子息馬,厥號秦嬴。禮樂射禦,西垂有聲。襄公救周,始命列國。金祠白帝,龍祚水德。祥應陳寶,妖除豐特。裏奚致霸,韂鞅任刻。厥後吞幷,卒成凶慝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們尊重自己的祖宗,相信我們的祖宗,相信他們不是吃飽了撐的,研究出那麼多學問來。但是我們也不是排外者,外國的好的東西我們決不排斥。但是,對於馬克思以及主義,中共在我們民族已經實踐了一百多年了,我們飽嘗了其邪說給我們帶來的苦果,認識到其超級騙子的高超騙人伎倆,已經看透了他的本質。
  • 大家都看到了,一是鬥,二是騙,這是邪惡的特徵。不管共黨如何像變色龍一樣的千變萬化,概括的說也就是這兩個特徵。
  • 周文王問姜太公:「君王和臣子之禮應該是怎樣的?」
  • 周文王生病在床上休養,把姜太公召來,當時太子姬發也在床邊。周文王說:「啊!天將要放棄我的壽命了,周國的社稷大事就將要託付給您了。現在我很想聽您說說至理明言,好讓我明確的傳給後代子孫啊。」
  • 荊及衡陽維荊州:①江﹑漢朝宗于海。②九江甚中,③沱﹑涔已道,④云土﹑夢爲治。⑤其土塗泥。田下中,賦上下。
  • 周文王問姜太公:「統理國家、治理百姓的一國之君,其所以失去國家和百姓的原因是什麼?」
  • “地理志涇水出安定涇陽。”索隱渭水出首陽縣鳥鼠同穴山。說文云:“水相入曰汭。”正義括地志云:“涇水源出原州百泉縣西南鮼頭山涇穀。渭水源出渭州渭原縣西七十六里鳥鼠山,今名青雀山。渭有三源,幷出鳥鼠山,東流入河。”
  • 于是夔行樂,①祖考至,髃後相讓,鳥獸翔舞,簫韶九成,鳳皇來儀,②百獸率舞,百官信諧。帝用此作歌曰:“陟天之命,維時維幾。”③乃歌曰:

      “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④皋陶拜手稽首揚言曰:“念哉,⑤率爲興事,慎乃憲,敬哉!”

  • 自古以來,很多人最怕英雄無用武之地,多少人不遇明君即放棄,忠臣難當,尤其面對於昏君更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