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正氣:抑制豪強,利國惠民的召信臣

陸文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5日訊】召信臣,字翁卿,西漢中晚期九江郡壽春(今安徽壽縣)人。曾任谷陽(今山東平陽西南)縣令、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縣令、零陵郡(今廣西全州縣西南)太守、南陽郡(今河南南陽市)太守等職。由於他勤政愛民,清正廉潔,與其後的南陽太守杜詩一起,被當地百姓親切地稱 為「召父杜母」。

一、清除陋習,倡樹新風

召信臣主政南陽時,正是西漢王朝由盛趨衰之際。當時的皇帝漢元帝劉奭,天天沉醉於酒色,大小政事均交給宦官石顯處理。石顯及其他近臣貴戚,根本不管百姓死活,只知道橫徵暴斂,奢侈揮霍,致使百姓怨聲載道。

召信臣到達南陽後,首先深入田頭林野,巡視民間,瞭解百姓的生產和生活,傾聽百姓的要求和願望。他發現當地常因乾旱而歉收,就親自四處找水源,然後率領百姓挖渠引水,灌溉農田。為控制水量,擴大灌溉面積,他又帶領百姓修築陂塘,作堤閘數十處;為避免農忙季節用水驟增而引起紛爭,他還為百姓制訂了「均水約束」, 即公平用水的制度。規定各地放閘引水的順序,並把具體條文刻在石碑上,立於路口田畔。此舉有力的保障了農村社會的安寧與和睦。

南陽受當時社會大氣候的影響,奢糜之風也十分嚴重。凡遇嫁女娶媳、 生老病死,無不大操大辦,競相攀比,因而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有的人家為此而導致數年不振,甚至破產;還有的為顧一時臉面而借貸負債,最終不得不以賣兒賣女來收場。召信臣對這種風氣深惡痛絕,特地發出了一個《禁止嫁娶送終奢糜令》,嚴格禁止這一陋習,大力倡導諸事簡約。

經過召信臣數年的艱苦努力,南陽地區的經濟明顯好轉,人民生活普遍提高;不良習俗受到了猛烈衝擊,勤勞節儉蔚然成風。

二、抑制豪強,扶助百姓

南陽是西漢時的一個大郡,也是豪強邪惡勢力聚集之地。一些紈褲子弟和貪官污吏及各種社會渣滓,互相勾結在一起,經常為非作歹,欺壓良善。

召信臣曾對他們進行過多次勸誡,對其中一些違法亂紀、魚肉百姓者,還曾繩之以法。但他們惡習難改,一有機會又舊病復發。

有一次,召信臣正在下面視察,突然有人稟報說:前面有兩伙人在鬧事。他趕到現場一問,才知道一夥是官家子弟,正在圍場打獵;而另一夥是娶親的人,他們正帶著嫁妝、鼓樂隊等從圍場旁邊經過。官家子弟說:娶親的人驚跑了野獸,要他們賠償香獐3只、黃金20兩。娶親的人當然不肯。於是,雙方就爭執起來。官家子弟依仗權勢,首先動手打了人;娶親的人也達數十之眾,不肯善罷甘休。

召信臣立即把官家子弟中的為首者叫到一旁,將他嚴厲地訓斥了一頓,然後派人把他們全部押回郡衙。接著,幫娶親的人將隊伍整理好,讓他們迅速上路,以免耽誤了吉日良辰。

召信臣回到郡衙後,將幾個官家子弟叫到面前,向他們反覆講明利害,勸他們趕快改惡從善;對其首要分子,還勒令他限期改正,不然將嚴懲不貸。隨後,召信臣在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又迅速採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他明文規定:對那些只知游手好閒、不事農耕的府縣官吏子弟,一律罷免其父兄官職;對違法亂紀、魚肉百姓者,不但予以堅決鎮壓,而且對其父兄也處以刑罰。官吏們為了自身的權益和名聲,不得不對家人進行嚴格管教。於是,刑事案件大幅度下降,百姓也漸漸有了安全感。

日久天長,南陽郡的老百姓,越來越感到召信臣,像父親對待子女那樣,對待他們,關懷備至。於是,普遍稱他為「召父」,稱讚他是真正的「父母官」。

每逢朝廷考核,召信臣也總被評為天下諸郡第一,受到朝廷多次獎勵,成為朝野公認的良吏。所以,他在遷任河南郡(今內蒙古河套以南)太守不久,便升為九卿之一的少府,掌管全國山海池澤的收入和皇室手工業製造。

三、力主節省,利國惠民

召信臣擔任少府的第二年,漢元帝去世,漢成帝劉驁繼位。劉驁比起其父來,更加荒淫無恥。他「重增賦斂,征發如雨」,不惜耗費巨資為自己修建規模巨大的陵墓。同時,他還讓作惡多端的外戚王氏把持朝政,致使土地兼併日益嚴重,奴婢買賣公開合法化,數以千萬計的流民,悲苦的輾轉於道路。

為扭轉時局,召信臣曾多次進諫,提出過不少益國利民的好主張。但是,一意孤行的王氏集團始終置之不理。於是,他只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採取一些惠民措施。

首先,他努力壓縮不必要的開支,奏請取消了一大批土木工程,包括皇帝極少光顧的離宮別館的修繕擴建和鋪張陳設。接著,又奏請解散由宦官組成的皇家樂隊,並提議將保衛宮館的衛隊及其兵器等削減一半。隨後,又奏請取消了太宮園裡的溫室等等。

早在召信臣擔任少府前,專供皇室膳食的太宮園建有一處頗具規模的溫室。每到冬季,日夜生火以提高室內溫度,從而保證室內蔬菜的生長。召信臣認為這實在勞民傷財,便藉口生長出來的東西不合時宜,不應用來貢獻皇帝,而將溫室拆除了。僅此一項,每年便節省開支多達數十萬。

召信臣60多歲時,死於任上。南陽郡的吏民們,一直深深懷念著他們的「召父」,主動地為他立祠建廟,並定期祭掃敬拜。

(事據《漢書》等)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上元初年,京師乾旱,一斗米要值數千錢,人民死亡的很多。李皋籌計俸祿不足以養活全家,急忙申請調外官,貶職任溫州長史。不久就代理知州。當年農業歉收,溫州官倉存有官米幾十萬斛,李皋準備用來救濟災民,吏員不敢奉行,叩頭請求李皋等候皇上的旨意。
  • (中央社記者陳淑芬台北25日電)文建會主任委員黃碧端今天表示,台灣的文創產業具活潑創意,並承續歷史傳統,文化多元且豐富,是台灣在華人文化市場獨具的優勢,令中國大陸文化界羨慕。
  • 王顯和唐太宗兩個人,有著如同嚴子陵和漢光武帝一樣的老交情。小時候,他們一起遊戲打鬧,常常互相扯褲子、摘帽子取樂。
  • 陳安世是京兆人,在權叔本家做僱工。他天性仁慈,從從來沒殺過生,對人也老實誠懇。這年,他只有十三四歲。
  • 唐朝時代的徐有功,任大理寺司刑丞(執法的官職名),每次看到武則天皇后將要殺人,他認為處理不當時,一定會根據法律條文,當眾與之爭辯。
  • 宋代,江南深秋,小村鎮的路口。
  • 「賣狗肉!賣狗肉!狗肉熱乎,快來買呀!」賣狗肉的小販王三,把挑子放在一排土牆下,高一聲低一聲的叫賣起來。
  • 有一天,濟公正站在西湖旁邊的一棵大柳樹下,手搖破蒲扇,觀看西湖風景。時值重陽,金風送爽,湖水漣漪,柳枝拂面,湖光山色,好不宜人。濟公正看得高興,忽見不遠處走來一個人,在離柳樹不遠的地方站住了。由於他低著頭,根本沒往這邊看,所以沒發現柳樹下的濟公。濟公對他卻看得分明。
  • 凡是去過「羅漢堂」的人都見過,五百羅漢依次排在那裏,他們或坐或站,個個神彩奕奕,栩栩如生。唯獨濟公蹲在羅漢堂的房樑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