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誤解我 我也有自己的想法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4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葉澄旭編譯報導)學齡前幼兒已經懂得思考和解決問題,然而父母卻對他們的情緒與思考方式,缺乏正確的認識,常常造成誤解,以為他們故意不聽話,幼兒更不了解為何父母要生氣並責備他們。如果父母能了解幼兒的發展過程,便可幫助他們更快樂的學習與成長。
 
幼兒開始探索世界
 
二至五歲學齡前的幼兒,擺脫笨拙踉蹌的學步期,開始好奇的探索世界。就認知發展而言,他們已懂得思考和解決問題,推理能力明顯進步。在情緒和社交能力發展方面,雖然無法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情緒和需要,但已開始學習控制情緒,做錯事時,懂得害羞、有罪惡感,到了五歲時朋友變得很重要。
 
他們對任何新奇的事物都充滿好奇,總想觸碰、把玩所有物體,參與周遭的活動,模仿父母的動作,甚至想要獨力完成一件事。他們藉由四處探索來認識事物,訓練其觸覺、視覺、味覺等,開始學習解決問題,如嘗試不同的方法去拿取物體,或不斷的問「為什麼」。
 
幼兒不是未雨綢繆的思考方式
 
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心理學教授宗像裕子(Yuko Munakata) 最新研究發現,幼兒的思考方式並不像成年人,事先計畫、未雨綢繆,當我們用成年人的思維方式,去推測幼兒的想法,往往會誤解他們,以為他們又故意不聽話其實他們平時不斷的儲存過去經驗中的知識與訊息,等到真正面臨問題時,再從過去的記憶中,取得可用的經驗與知識解決問題,並非採取事先預防問題的方式。
 
宗像教授舉例說明,你明明告訴三歲的幼兒,外面很冷,先穿外套再出門,他卻先跑到外面,感覺冷,再回來穿外套。因為幼兒就像活在過去的記憶中,只有感覺冷時,他才從記憶中去搜尋有關外套的資料。所以教授建議,與其希望幼兒事先穿外套預防冷,不如告訴他們,「我知道你不想穿外套,但是如果你待會在院子覺得冷了,要記得從你的臥房,拿外套來穿。」
 
幼兒正在學習說「不」
 
另外,父母通常不能理解,當他們理性的要孩子做一件事,孩子總是說「不」,甚至在公共場所不可理喻的哭鬧。專家說,這都是幼兒發展過程中正常的現象,因為他們正在學習思考,學習獨立,總想自己完成一件事,於是抗拒你的協助。你說東他們可能往西,你說不能做的事他們故意做,故意忽略你、拒絕你的擁抱和親吻,故意跑開或跑去不安全的地方。
 
由於他們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需要,並且還沒學會適當的控制情緒,當他們感覺不舒服時,想讓父母了解他們的情緒,便以發脾氣或哭鬧的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此時父母不應以成人的口吻怒斥,反而應以孩子說話的口吻安撫他們,「我聽到了,我知道你不舒服。」他們就會停止哭鬧,就如同成人一般,幼兒也希望自己的情緒被了解和接受。
 
協助幼兒安全的探索世界
 
讓幼兒自由探索與學習,你不需要跟在後面跑,但不要讓他們離開你的視線,並且移開家中的危險物品,因為幼兒無法認知與思考危險狀況。真的可能發生危險時,如孩子跑到馬路上,應立即制止,之後再輕聲對他說,「我知道這樣跑很有趣,但是我不能讓你跑到馬路上,車子可能會撞到你。」
 
穩定幼兒情緒的方式:每天定時讓他們吃三餐、點心,定時睡覺。當他們感覺無聊時,幫他們換個新玩具。生病時,父母應更體貼。適應新的托兒所時,不要同時讓他們戒除奶嘴。教導孩子以簡單的話語,表達他的情緒與需要。
 
專家建議幾個讓幼兒更聽話的方法:不要告訴孩子不要做甚麼,而是告訴他該做什麼,並且示範如何做。儘量用詢問而非命令的語氣,清楚說明要他做的事,如「我們一起把玩具收到櫃子裡好嗎」,而不是說「把玩具拿開」。與其要他讓出玩具,不如讓他與別人交換玩具。行為要貫徹一致,千萬別今天要收玩具,明天不用收。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根據最近一項獨特的研究報告稱,在大班制學習的孩童,緊張的情緒隨著時間而日益增大,對健康將產生不良影響。
  • 英國的一組研究者最近發現,青少年時比較自信和自律的孩子,成年後的健康情況會比其他人要好。
  • 全國0至4歲嬰幼兒十大死亡原因中,事故傷害佔第一位,平均每3日就有1名嬰幼兒因意外事故死亡。這些意外事故又以運輸事故(30.9%)佔最多,其次為火燄所致意外事故(10.6%);桃園縣嬰幼兒意外事故死亡原因也以運輸事故(20%)、意外墜落(20%)、火及火燄所致意外事故(20%)為主。除了上述意外事故外,其他常見的意外事故尚包含幼兒因玩耍中的失誤或吞嚥失當而造成呼吸道窒息、或是溺水、中毒等。
  • 自尊、自信是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徵,對於身心尚處於發育階段的孩子來說,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則更為關鍵,因為,它將影響孩子一生事業的發展、人際交往等各個方面。
  • (大紀元記者張遠良綜合報道)據《重慶晚報》報導,一個5歲的男孩在跳水館訓練時被摔成植物人。男孩的家人將相關的市體院、市體育局機關幼兒園、第二體育運動學校告上了法庭,重慶市渝中區法院正在審理此案。網民均表示心痛,有網民給孩子家長打氣,一定要告到底。更有網民表示,國內體育運動就是這樣,為了塊牌子,什麼都做的出。
  •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幾乎是每個父母的共同想法與期望。所以每個父母知道他們懷孕後,就開始注意營養的吸取,避免感冒、吃藥,希望寶寶出生後健壯聰明。可是有些兒童年齡逐漸镸大後,開始出現不聽話、抗爭,甚至各種偏差行為,當初的期望完全落空。教養孩子變成苦差事。許多父母被子女的偏差行為氣得暴跳如雷。父母也把孩子打得哭哭啼啼,自己也傷心掉眼淚。
  • (大紀元記者葉澄旭編譯)據紐約每日新聞報導,美國經濟不景氣、政府財政緊縮、亞裔社區貧窮化加速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年輕的中國移民夫婦,為節省沉重的托兒費用,將嬰幼兒送回中國,不僅承受骨肉分離的痛苦,也衍生出孩子未來從新適應美國社會與文化的問題。不少幼兒甚至將親生父母當外人。兒童服務專家希望新政府的紓困款,能減輕這個問題。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編者按:情感忽視會演變成情感虐待,但忽視與虐待之間的關係如何界定?父母與孩子之間親子關係是人生中的一門重要課題,這一篇章,讓我們與《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 一書的作者來探討,如何在過與不及的情感中,取得應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紹了性別認同教育引起的爭論和家長們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護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兒童心理學專家陳彥玲博士給出了一些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