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獨立評論】(344)

現時代的上山下鄉運動的背後真相

人氣 58

【大紀元5月14日訊】

在線觀看 下載觀看

伍凡:各位2觀眾好,現在是獨立評論時間。眼下全球經濟危機,中國面臨著各種危機,一時間家電下鄉,汽車下鄉,電腦下鄉,服務下鄉,這些政策都是為了挽救中國經濟。但經濟不好,中國的就業也就出了問題,大學生就業也成為問題。所以中國政府就要求大學生也要下鄉。城市經濟發冷,農村彷彿一下子成了一塊熱土。今天我們就談談大學生下鄉的問題。

草庵: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也出現了經濟倒退的年代,中共就鼓勵「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並把這個工作當成政治任務。當然,那個時候中共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擔心知識份子沒有工作在城市鬧事,為了解決問題,把知識青年趕到農村,這些都是城市就業困難使然,而當今天中國出現就業危機之時,又在進行歷史上的重演。

伍凡:中國今年的大學畢業生將有611萬,累積往年沒能就業的大學生,失業大學生總數預計達1000萬左右。面對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嚴峻現實,中共溫家寶總理在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把促進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放在了突出位置。大學生村官計劃,早在十年前就在江蘇省推行了。到2004年,浙江、河南、廣州等10 個省市相繼啟動大學生村官計劃。2006年2月,中組部等八部委下發通知,聯合組織開展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工作。此後,大學生村官工作進入大範圍試驗階段。目前,全國共有28個省市區啟動大學生村官計劃──在五年裡,聘用了多達20萬大學生到農村當村官。據悉,今後5年,將還有10餘萬或更多的大學生下鄉當村官。不可否認,新農村建設,是需要知識份子的。然而,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社會勞動力和人才資源必然向工業化的城鎮集中,農村真的需要那麼多大學生嗎?中國僅有64萬個鄉村,在農村基層,也是人滿為患的啊。況且,64萬個鄉村也無法容納累計的1000萬大學生就業。

草庵:明眼人一看就清楚,鼓勵大學生下鄉,只能緩解一下眼前困難,鎮痛麻醉手段而已,是不能治病的。儘管媒體報導一般都是正面的,也有明顯的激勵作用。但我以為,鼓動大學生下鄉只是短期的應急措施,治標不治本的,不能滿足大學生和國家長期發展的需要。按照市場化和物質利益原則,一般城市裡的大學生是不願意下鄉當村官的;下鄉,就等於喪失掉現代化的物質及精神生活方面的優越條件,算是生活品質的倒退,也不能真正發揮大學生應有的作用。地方政府唯有通過各種優惠政策、較高薪酬、甚至「一定三有」(定職業目標、收入有保障、幹好有希望、退後有所養)的激勵保障措施,來鼓勵大學生下鄉。因此,大學生村官計劃實際上並不便宜,給地方財政帶來的壓力是不小的。當然,相對豐厚的待遇,在目前就業困難時期能夠吸引大學生。然而,村官的合同一般為三年,三年過後,這批應聘大學生又怎麼辦呢?其實,矛盾和問題並沒有解決,只是得到了緩衝與後延。今年7月,北京首批大學生村官任期屆滿,將有2016人面臨重新抉擇。

伍凡:事實證明:鄉鎮地方與村民是否真誠歡迎城市的大學生,尚存潛在的問題和矛盾;大學生與鄉村能否有機結合也有待實踐檢驗。而絕大多數大學生,只是把支農扶貧崗位,當作回城的跳板,或實習的歷練;就像當年的「知識青年」「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一樣,幾乎沒有真心扎根的。而農民和農村最需要的實用技能與項目,恰恰又是大學生所缺乏的,因為大學畢業之後沒有實際工作經驗,到了農村根本就解決不了目前農村的實際情況;大學生村官,幾乎不能發揮其專業能力和作用;鄉村的生產力水平、生產關係現狀,與大學生的專業結構和文化層次很難契合。行政手段絕非治本之道,雖然「養豬也能養出狀元」,如果城鄉二元分治的制度性障礙不徹底解決,大學生下鄉計劃則不可能持久,因為違反經濟社會和人才發展規律。知識份子投身鄉村建設理所當然,但必須按照專業需要和利益驅動原則,由市場來調節,更應該建立基礎性、制度性保障。實際上,在目前中國的大學教育中,與農村基層有關的教育和專業非常的少,畢業生更少,專業不對口本身就是教育資源的浪費。從另一方面看,就不要說大學生了,不少工作在最基層的鄉鎮幹部和一些富裕的村官村民,都把自己的家安到城市了啊。

草庵:中國在農業社會的時候,就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憧憬與追求。「學而優則仕」,「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國農家世代的理想與信念,實際上體現了人本價值觀和對社會進步的渴望。不幸的是,由於大學生貶值,「讀書無用」的情緒開始在一些農村地區漫延,加上貧富差距的擴大,大學生中農村學生比例逐年下降,這既是教育的危機,也是社會文明的倒退。必須肯定,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在城市,因而大學生的價值主要就體現在城市。在以落後的農業為主體向以先進的工業為主體的經濟轉變過程中,城鎮數量必然增加且規模也將逐步擴大,城市文明不斷擴散而城市人口的比重也必然增長。中國正處在大規模城鎮化建設階段,這就意味著,在經濟結構中,工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而農業所佔比重將逐步縮小。因而人口的流向是「農轉非」而不是「非轉農」。在1978年的時候,每1000名中國人有180人生活在城鎮;而在2008年,每 1000名中國人有456人生活在城鎮──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城鎮人口的比例還將逐步擴大。很顯然,吸納大學生就業的主體應該是城市而非農村。數億的農民進城當工人,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因為暫時的經濟困難,在大量農民工不得不失業返鄉的時候,大學生居然去農村搶飯碗,這合適嗎?若論當村官,城市的大學生肯定不如鄉土人才有優勢。如果中國的城市連大學生都吸納不了,又如何消化吸收更多的農民工、如何實現工業化與城市化的歷史性轉型呢?

伍凡:應該坦率承認,大量農民工返鄉和大學生下鄉,屬於中共政府的無奈之舉;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危機,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了前進中的困難,併發生著暫時性倒退。失業,屬於改革開放過程中的必經陣痛,市場經濟嘛,有週期性波動,這很正常。任何社會,並不是沒有挫折與困難。需要中共正視現實、反省自己的政策和制度、隱忍自強、改善社會體制,進行真正的政治改革,和經濟改革。只有如此,百姓才能共克時艱,爭取早日走出低谷;而更用不著以技術性催眠或暫時性麻醉來安撫人心。畢竟,大學生的青春和生命只燃燒一次,應予以尊重。解決宏觀經濟面臨的困難,只能通過繼續改革開放來轉換經濟增長方式和發展模式,切實改革體制機制,為紮實啟動內需奠定制度性基礎。再也不能頭痛醫頭甚至頭痛醫腳了。

草庵:要求大學生「去西部」、「下基層」、「轉變就業觀念」、甚至「民工化就業」等等,相對於一個經濟發展中的國家沒有太大的錯,但這需要整個社會處於公平的時候,有自身的價值選擇自由進行。然而,一個不恭的客觀事實是:所有要求大學生「放下身段」的鼓動與舉措,都針對著無權無勢的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已經下鄉的20萬大學生,大概就是這些可憐的孩子。事實上,沒有一個領導幹部或權貴的子女在身體力行,現如今的狀況是,有權勢的子女都在利用各種權利和金錢進入政府部門,獲取更多的獨裁政權的利益。

伍凡:相比之下,而當年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卻是領導幹部及其子女在做表率,中共的高級幹部子女大多數也的都不情願地上山下鄉過。而今天的狀況是高幹子女在發大財,農民進城做農民工,城市無權無勢的子女卻要上山下鄉。由此可見,中共官員已經無恥到了極點。連過去還存在的一點點遮羞布都不要了。今天的時間又到了,我們就暫時談到這裡,謝謝各位觀眾的收看,再見。

草庵:再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共統治下的中國「成就」
獨立評論關於中共問題的述略
專家評俄國的暴行和中共的奴性
中國實際失業率超過百分之三十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