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歷史故事的「平埔族神座」

李吉崑
font print 人氣: 30
【字號】    
   標籤: tags:

自宋代以來,東南沿海人口大增,耕地不足,使得漢人不得不移入澎湖和台灣,或從事耕作,或加入商隊,從事海上貿易。

先民欲渡海來台發展,首先必須平安渡過台灣海峽中險惡的黑潮(註),這對一向安土重遷的漢人而言,是一大考驗,而且,若能得神明、祖先庇佑,順利抵達,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回故土,屆時恐怕早已如賀知章的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於是,有祖傳玉鐲的人家,便把玉鐲打斷成二半;一半留在家鄉,一半由墾台親人攜帶,以作為日後相認的憑據。若無玉鐲者,便把神像留在家鄉,神座交給墾台親人攜帶,日後還歸故里,便以神像與神座的密和度為依據。

在台灣,神像與神座都是一體雕塑而成,但本件神座,造型古趣樸拙,並非漢人攜來,而是平埔族仿漢文化的作品。本件能流傳下來,於數百年後,族群早已融合的今日,見證先民歷史,實在可貴。

註:黑潮係因地球自轉,赤道附近溫度較高的海水會由東往西流,碰到亞洲大陸時,便轉向北流。經過台灣海峽時,海潮強勁且顏色較深,所以,俗稱「黑水溝」。

本文轉載 台灣文化園區部落格:http://blog.nownews.com/taiwanox/
圖文版權歸台灣文化園區所有,請勿複製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