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母妙招】處理手足之爭

葉子編譯
font print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媽媽,他拿我的玩具!」
「媽媽,哥哥又不和我玩了!」
「爸爸,弟弟打我!」
……

不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如果兄弟姐妹之間年齡相差不大的話,像以上的爭執幾乎每天不斷。常常是一個問題剛剛解決,下一個矛盾就又出現了。循環往復,真讓父母煩惱不已。想當初要幾個孩子的目地就是希望他們能夠互相照料,沒想到現在孩子個個倒成了「火藥桶」,一點就著。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這種手足之間的紛爭主要原因是每個孩子從內心深處都想要獲得父母所有的愛,對孩子來說,這就意味著擁有家裏所有的玩具、所有的空間和父母所有的注意力。

當有另一個或多個與自己同樣的「競爭對手」時,就不得不與之分享所有的一切,爭執也容易由此產生。其實,兄弟姐妹之間的紛爭也是他(她)們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如果處理得當的話,也會把壞事變成好事,增強孩子們自己解決矛盾、處理糾紛的能力。

如果您細心觀察的話,會發現有許多因素是導致這種紛爭的「導火索」。有時當孩子最基本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時,如孩子在餓了、累了的情況下,就容易發生這種現象。曾有一位媽媽發現,她的兩個孩子在從幼稚園回家的車上總是吵個不停,但如果事先給他們預備一些吃的東西,情況就大有改善。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孩子們有可能在幼稚園或學校裏這一天過的不開心,情緒低落;再或是孩子們無事可做,與其無聊不如拿自己的兄弟姐妹開開心;另外如果孩子精神上有壓力,而又缺乏語言能力把它表達出來時,也會產生一些攻擊性的行為。究竟是何種原因,就需要您來細心觀察了,從而儘量減少產生矛盾的機率。

如果孩子們之間出現這種紛爭的時候,家長如果視而不見或者聽而不聞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如果事事介入,總是扮演「滅火員」好像也沒有解決什麼問題。其實這個時候最根本的原則應該把握好,那就是要鼓勵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問題和矛盾。

孩子們其實是很聰明的,他們完全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有時造成紛爭的原因並不是矛盾有多大,而是因為孩子們都希望父母站在自己的一邊,證明自己是「勝利」的一方。如果父母並不參與誰對誰錯,打架的動機就減少了一半。當然如果您覺得孩子們自己解決問題有難度,不妨給以一些提示,如問他(她)們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如「如果你想和哥哥一起玩,你有沒有什麼好玩的玩具可以拿來一起分享呢?」這樣可以使孩子們自己去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果爭執嚴重的話,家長就需要規定哪些行為是絕對不可接受的,如打人、罵人、推人等。這樣可以保證爭執只局限在有限的範圍之內,不會太出格。同樣當孩子們在一起玩得很開心時,父母應給以讚美,這也會讓他(她)們認識到和兄弟姊妹之間友好相處是一種美好的事情。

慢慢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紛爭就會越來越少,孩子們也會漸漸明白,兄弟姐妹之間的情誼有多麼珍貴,童年的種種趣事也會變成美好的回憶。@*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害怕」現象在2歲至3歲的兒童中非常普遍,可以說是幼兒成長中一種正常的現象。從某種意義說,害怕情緒也是一件好事,會讓孩子有一定的危險意識,不會做出特別出格的事情。這種情況剛剛出現的時候,父母們可能會有些擔心,擔心是不是孩子出現什麼問題了,不知道如何應付。那麼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們平穩地度過這一階段呢?
  • 小孩子之間玩耍時發生爭執是再所難免的事情,孩子們經常會不計前嫌,事情過後繼續玩耍。但如果同樣矛盾屢次發生,或者是發展到對孩子身體的傷害,如打人、咬人、抓人等行為時,無論是被打的或者打人的父母雙方都要引起重視了
  • 長牙是孩子身體生長發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乳牙是兒童的第一組牙,保護好乳牙對於日後恒牙的生長有很重要的意義。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