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明:改革三十年 從天之驕子到一職難求

華明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6月10日訊】編者按:在中共一片歡慶改革三十年聲中,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空前嚴峻的形勢,數百萬畢業生被稱為「沒有方向感的新盲流」。天之驕子為何落到一職難求?「就業難」在中共統治下能獲得解決嗎?

每年春天,都是中國大陸應屆大學畢業生緊張的求職階段。今年高校畢業生總數歷年最高,其就業也面臨空前嚴峻的形勢。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GDP連年達10%左右,居世界之首,但大學生就業卻越來越難,今年數百萬畢業生被稱為「沒有方向感的新盲流」。

天之驕子為何落到一職難求?專家稱,這是因中國產業結構畸型,高端產業欠缺,經濟無持續性發展所致。

不止是大學生,中國青年的就業問題,每二十年一次「陣痛」。當局九十年代末實行大學擴招,延緩了失業問題的湧現,年輕人變相自費「就業」,而就業問題卻依然嚴峻。當局尤為關注大學生,只因這是個高知識群體,其「愚民政策」屢遭挑戰,但「就業難」在中共統治下能解決嗎?

就業形勢嚴峻 並非只大學生

中國歷來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之說,在七十年代文革浩劫之後,恢復了高考,大學生更有「天之驕子」之稱,在知識青年為回城就業而奮鬥之時,他們坐享國家分配,全不用為生計所愁,因此擠進大學之門是年青一代的夢想。但改革三十年來,大學生地位連連跌落,直到一職難求的地步。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二零零九年「經濟藍皮書」估計,今年高校畢業生達六百一十一萬人,約占城鎮新成長勞動力總量的一半以上。而去年底還有一百萬大學生沒有就業,總計七百多萬人。面對全球金融危機下的中國就業市場急劇萎縮,大學生找工作的前景非常黯淡。

中國社會調查所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十一個地方抽取一千位應屆大學生進行調查顯示,到四月份為止,應屆生整體就業率只有35.6%,離人保部等六個部委定下的70%的目標相差甚遠。山東省教育廳公布的調查顯示,該省應屆畢業生就業簽約率僅8%,比去年同期下降50%以上。

有專家指出,大學生因受教育程度高而備受矚目,官方認為這個失業群體可能是事故高發群體而特別給予關注,擔心引發社會危機。據統計,大學生在中國只占同齡人的20%至30%,而上不了大學的70%至80%的年輕人,就業機會更少也更難,卻在中國被社會關注的機會都沒有。

呼籲上山下鄉 大學生逆流而上

在就業嚴峻的情況下,有廣東政協委員倡議「新上山下鄉運動」,提出大學生應學習他們的父輩,嘗試任何工作和出路。政府鼓勵西進及到農村去。但據《南方周末》調查,恰恰相反,西部大學生紛紛湧向京津穗等東部大城市,「甯要北京一張床,不要西部一套房」。每年,北京和東南沿海地區至少吸納全國一半的大學畢業生。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胡星鬥指出,他們畢業後,希望到大城市或大企業,不願到貧困地區或農村或中小企業,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中國貧富差距近年來越來越大,加之城鄉差距,城與城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壟斷的國有企業與千家萬戶零散的中小企業之間的差距都太大了。

特別是那些來自農村及小地方的大學生,為上大學不得不借款或貸款。很多普通家庭甚至傾家蕩產才培養出一個大學生,原指望這位天之驕子能夠掙高薪,改變家庭貧困面貌,卻「十年寒窗」培養出一個待業青年,這種期望值和殘酷現實間產生巨大落差。


今年二月二十八日,西安人才招聘會上,大學生蜂擁而至,擠得水泄不通。(GettyImages)

機會不公平 公務員緊俏

據官方統計,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流向,70%左右要到各類企業和城鄉基層社會服務崗位就業或自主創業。約10%繼續讀研究生和出國,10%到事業單位(其中,75%是到教育和醫療單位,近60%是到縣及縣以下單位),7%到國有企業,1%到黨政機關。

因此,近年來大學生報考公務員人數屢創新高,競爭之激烈世界罕見。今年四月,江蘇省招收五千多大學生做村官,有近五萬人報名,其中有四十一名博士,三千二百多碩士,清華、北大、復旦大學等名牌大學報名人也很多,20%來自「二一一工程」院校。

去年,農業部招收一個科級公務員,有近三千人競爭。今年三月中旬,武昌、青山兩家殯儀館六個殯葬工崗位,二百名人參加筆試,其中大部份為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四月十六日,蘇州市區五十八座公共廁所崗位,很多大學生參與競爭,十五人爭一個崗位。

而國家壟斷企業,譬如「中國移動」也不針對全社會招工,因為它的職位已被高官和其內部職工子弟全部「消化」掉了,社會上其他人沒有機會。因此,很多好企業,壟斷性企業,工資很高的企業,一般人都沒有份。

有專家稱,這是中國社會畸形的利益分配所造成的。中共給其官員遠高於社會平均收入的工資和福利。同時,也給自己的「黨產」壟斷企業獨享的高額壟斷利潤,以致於中國社會出現了許多不公正的「好工作」。

十年擴招 推遲待業潮

一九九八年,在「拉動內需、刺激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緩解就業壓力」的口號下,各大學競相擴招,畢業生連年成倍增長。當時中國有三百四十萬大學生,到二零零八年,人數暴增到二千多萬。據中國教育部門統計,今年進入就業市場的畢業生是零一年的近六倍。中國就業問題暫時得以緩解,可當局卻把包袱丟給了學校和學生。

南京中醫藥大學是知名的傳統中醫學院。九十年代約一千五百名學生,但短短幾年,學生爆增到一萬七千人。可教師和教學設備嚴重不足,學生增加十一倍,教授只增加20%,圖書館藏書只增加50%,教學質量完全不能保證。雖然沒有電腦教授,學校卻開辦電腦系創收,應屆畢業生張衛東至今未找到工作,他說:「我懷疑這種教育是否有任何價值?」

該校管理顧問委員會的顧問吉文輝教授認為,擴招不是為了社會需要,「教育系統只是在追求經濟利益。」學校靠貸款度日。他說,學校一年支付六千萬美元的貸款利息,而學生交的學費才三千萬美元。學校25%的預算用在支付貸款,教師薪資被削減了25%。

《華爾街日報》分析了中國政府資料及獨立研究人員的研究稱,幾乎所有這些學校都面臨沉重的債務,嚴重影響教學。合肥工業大學副校長趙韓說,安徽省五十所學校負債共十二億美元,有的學校學費收入一半用於償還債務。而中國政府只大筆投資給七十五所重點大學。

同時,大學生是靠家庭交納學費。為培養孩子上大學,很多普通家庭花去畢生儲蓄,孩子從高中起,就開始自掏腰包,實現大學之夢。可七年漫長的等待,家長嘔心瀝血,孩子奮起拚搏,卻所有希望破滅,成為一群「漂族」及「啃老族」,對於他們著實「殘酷」。

二零零五年的一份調查顯示,26%受訪的北京大學生有過自殺念頭。今年二月,出身農家、面臨畢業的石家莊學院學生劉偉因找不到工作而自殺,她留下的十萬字日記中說:「我該怎麼辦?活著還有什麼意義?誰能救救我?」日記中她悲痛欲絕,無數次發出絕望的吶喊。

逐漸蛻變 腐敗搖籃

此外,擴招過程中官員們趁機腐敗,《華爾街日報》稱:「大學城的建設深受腐敗侵擾。二零零四年,政府審計部門發現,大學城只有半數土地用於教育,其餘都被用來建設高爾夫球場等商業項目。隨後,一些人因此被捕,其中南京中醫藥大學的主要負責人承認收受賄賂。」

高校教授們的學術腐敗也是五花八門:北大教授王銘銘的著作《想像的異邦》抄襲自美國人類學家哈維蘭的《當代人類學》一書,遭到北京大學懲處;浙江台州師專副教授莫菊初偽造學術論文,騙取教授資格及優秀成果獎……,這類例子呈上升趨勢。有專家稱,近年來象牙塔內的腐敗案件,數量之多,金額之巨,情節之惡劣,都前所未有。

學生高考作弊也屢見不鮮。最近接連爆出兩起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五年前,湖南省邵東公安局政委女兒王佳俊高考失敗,冒用農家子弟羅彩霞的身份被貴州師範大學錄取。中國學生的作弊還蔓延到海外,中國留學生買賣文憑被法國高教部調查;四十九名留學生因造假被英國紐卡斯爾大學開除……

中國教育分析人士劉思坤表示,今天的中國大學,論文造假、學術腐敗成風,大學價值淪落,這樣培養出的大學生,自然也因理想迷茫而無所歸依,社會也不會接受。即便沒有當下的金融危機,大學生就業難不在今年突顯,將來也肯定會顯現。


面對全球金融危機下的中國就業市場急劇萎縮,中國大學生找工作的前景非常黯淡。(GettyImages)

大學生過剩?產業結構畸型

有人說,中國大學生太多。但據二零零五年大陸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顯示,大陸專科及以上學歷人口僅占總人口的5.18%,只及發達國家平均數的1/4。發達國家從事製造業的高級技術人才高達40%以上。而大陸大學生的比例只有4%左右,相差近十倍。

美國《當代中國問題研究》雜誌主編程曉農認為,中國如果真的經濟起飛,走正常工業化道路,大學生會供不應求,但事實正相反。中國大部份高科技產業是來件組合,只需要工人裝配,只需幫外國主管解釋圖紙的技術員,外商也因知識產權無法保證,而不願投資產品研發,結果無論是高科技企業、技術密集性企業,還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工程師都沒有用武之地。

縱觀工業發達國家,譬如日本或東亞四小龍,開始都是先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隨著企業研發能力增強,產業素質不斷提升,就此擺脫了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依賴。在美國,GDP達4%,企業就會到名牌大學「預訂」大學生。

原為中國農村體制改革研究所的程曉農說,中國的麻煩在於,中國單純的依賴勞動密集性企業來維持經濟增長,產業素質沒有隨著外資引進,發生根本的進步。這是很弱的畸型產業結構,缺乏自身持續發展的能力,完全依賴於外資帶來的零部件和外商的銷售渠道,沒有自己品牌和技術研發。一旦國際市場及外商投資意向發生變化,經濟大幅度震盪就不可避免。

就業難:中共治下死結

長期以來,中國青年的就業問題,當局就沒有切實的規劃加以妥善解決,六十年代,把知識青年趕到「廣闊天地」,八十年代,把回城青年推給社會,因商業開放,這些青年得以在外資或各種企業就業。又過二十年,當局把「待業青年」推給大學,只是延緩了失業潮的出現。這種短視政策,造成今天的種種問題。

實際上,自九十年代中期以來,中國工業就陷入不景氣。工業部門不僅無法吸納大量新雇員,而且吐出數千萬下崗工人,工人四十至四十五歲退休也是全球獨有。就在此時,當局推出大學擴招政策,年輕一代開始變相自費「就業」。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經濟GDP增速持高不下。有分析家稱,中國GDP發展的主動力是國家和地方的硬件投資,大學擴建也是貢獻之一。這些名目繁多的建設項目是地方官員的「政績」,也是各層相關人員提取回扣,收受賄賂的重要渠道,因此,中共官員們樂此不疲,一個又一個「面子工程」震撼世界。

而對於重大民生問題,扶持中小企業、解決民眾就業等,官員們卻沒有興趣,政府撥款大都流入修各種地標性建築,修公路等這樣的「政績工程」,地方官員不用對老百姓負責,民間呼聲再大,權且沒聽見,直到問題越集越多,「就業難」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這種制度性的荒謬統治下,大學生或年青一代的就業能有「解」嗎?

本文轉自【新紀元週刊】123期「焦點新聞」欄目(2009/05/28出刊)
http://mag.epochtimes.com/125/6399.htm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中國面臨求職難 大學生爭當保姆
中國大學生就業難  源於高端產業滯後
中國大學生失業人數偏高  引發社會不穩
11地調查:中國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為35.6%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