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三字經(三十四)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

【原文】
昔(1)仲尼(2),師(3)項橐(4),
古聖賢 ,尚(5)勤學。
趙中令(6), 讀魯論(7),
彼既(8)仕(9), 學且勤。

【讀音練習】
昔(x□) 仲(zh□ng) 尼(n□),師(sh□) 項(xi□ng) 橐(tu□),
古(g□) 聖(sh□ng) 賢(xi□n),尚(sh□ng) 勤(q□n) 學(xu□)。
趙(zh□o) 中(zh□ng) 令(l□ng),讀(d□) 魯(l□) 論(l□n),
彼(b□) 既(j□) 仕(sh□),學(xu□) 且(qi□) 勤(q□n)。

昔(ㄒ一ˊ)仲(ㄓㄨㄥˋ)尼(ㄋ一ˊ),
師(ㄕ)項(ㄒ一ㄤˋ)橐(ㄊㄨㄛˊ),
古(ㄍㄨˇ)聖(ㄕㄥˋ)賢(ㄒ一ㄢˊ),
尚(ㄕㄤˋ)勤(ㄑ一ㄣˊ)學(ㄒㄩㄝˊ)。
趙(ㄓㄠˋ)中(ㄓㄨㄥ)令(ㄌ一ㄥˋ),
讀(ㄉㄨˊ)魯(ㄌㄨˇ)論(ㄌㄨㄣˊ),
彼(ㄅ一ˇ)既(ㄐ一ˋ)仕(ㄕˋ),
學(ㄒㄩㄝˊ)且(ㄑ一ㄝˇ)勤(ㄑ一ㄣˊ)。

【字詞義解釋】
(1)昔:以前。
(2)仲尼:孔子字仲尼。
(3)師:向……學習或請教。
(4)項橐:春秋時代魯國的神童。
(5)尚:還、猶。
(6)趙中令:宋朝的趙普,擔任中令,專門管理皇帝的文書。
(7)魯論:就是《論語》。有一次,宋太祖在趙普的家中,看到趙普正在讀《論語》,太祖訝異的問:《論語》從小就讀過了,為什麼現在還讀呢?趙普回答說:「論語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需要不斷的熟讀,才能依此作為做人處事的依據。」
(8)既:已經。
(9)仕:做官。

【譯文參考】

孔子是一個好學的人,凡是有不懂的,他都會虛心的請教別人。當時魯國有一位叫項橐的七歲神童,孔子就曾經向他請教。像孔子這樣偉大的聖人,還能不忘學習、不恥下問,我們更應該見賢思齊!

宋朝的趙普已經當了中書令,還不斷的讀《論語》,沒有因為自己已經當了大官,而忘了勤奮讀書。

【問題討論】
(1)孔子和趙普在當時都已經是很有學問的人了,為什麼他們還是這麼的好學不倦呢?
(2)在這個單元中,我們學習到有關孔子和趙普好學的故事,而在你身邊或古今中外是不是也有這樣好學不倦的人呢?請把他們的故事說出來和大家分享。

* * *
【故事天地】

項橐與孔子辯論

春秋時代有個神童名叫項橐。有一天,項橐和玩伴們在路上玩築城遊戲,用泥巴堆築了一座土城。恰好孔子帶著學生坐馬車周遊列國路過,其它的孩子們看到馬車都紛紛避開,只有項橐依然坐在路中的小土城裡。

於是孔子就下車問他:「馬車來了,為何不避開呢?」項橐抬起頭來看看孔子,理直氣壯地說:「聖人說過,人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情。自古以來,只聽過車可繞城而走,從未聽過要把城搬走讓車通行的。」孔子覺得項橐說的很有道理,沒有話可駁他,就叫學生駕著馬車繞道過去,並對項橐說:「你小小年紀,卻懂得不少道理。」

項橐很不服氣孔子說他年紀小,又對孔子說:「我聽說小魚出生三天後,就能在江海中自由自在地游水;兔子生下來三天,也會蹦蹦跳跳地跑上一段距離;人生下來三個月,就能認識他的父母。這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和年紀大或是小有什麼關係呢?」

孔子覺得這個小孩子很有意思,想試試他的才識,又問項橐說:「你既然這樣說,我倒要考考你。你知道不知道:什麼山沒有石頭?什麼水沒有魚?什麼門不用關?什麼車沒有輪子?什麼牛不生小牛?什麼馬不生小馬?什麼刀沒有環?什麼火沒有煙?什麼樹沒有樹?」項橐毫不思索地回答說:「土山上沒有石頭。井水裡沒有魚。空的門不用關。轎子沒有輪子。泥牛不會生小牛。木馬不能生小馬。斫刀沒有環。螢火不會冒煙。枯樹沒有樹枝。」

孔子聽了項橐的回答,大為高興,連連稱讚說:「答得好!答得好!」項橐聽了很得意,也提出一個問題問孔子:「老先生,您知道不知道,鵝和鴨為什麼能浮在水面上游?雁和鶴為什麼能發出鳴叫聲?松和柏為什麼一年四季長青?」孔子回答說:「鵝和鴨所以能浮在水面上游,是因為牠們腳上有蹼。雁和鶴所以能鳴叫,是因為牠們脖子長。松和柏所以一年四季長青,是因為它們的樹心很結實。」項橐不以為然,搖著小腦袋說:「不對呀!蝦蟆會叫,難道是因為牠們脖子長嗎?龜鱉會游水,難道是因為牠們的腳有蹼嗎?竹子一年四季長青,難道是它們的心結實嗎?」

給項橐這一反駁,孔子一時答不上話來,不禁感歎地對著身旁的學生說:「真不簡單哪!真是後生可畏呀!看來我還得向他學習學習才好呢!」

(《孔子、項橐相問書》)

【心得寫作單】

(1)項橐於「路中築城」,使得孔子「駕車繞道」。你對這件事情有什麼看法呢?

(2)孔子有感於項橐的常識豐富而說要向他學習,你覺得孔子想要向項橐學習什麼呢?

(3)項橐在面對孔子的表現上有哪些優缺點呢? (教學引導:文中提及項橐「理直氣壯」的態度。其知無不言的表現可謂「真」,雖然教學相長,可以相互促進,但在態度上不要忘記「長幼」之間該有的禮節,如果能「理直氣和」就更好了。)

(4)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為什麼?(教學引導:每個人都有能讓別人學習的地方。項橐確實聰明,但孔子為人謙虛、禮讓、好學,更令人欽佩。)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夏朝的開國國君是大禹,商朝的開國國君是成湯,周朝的開國國君是文王和武王。他們都是夏、商、週三代時才德兼備的聖王。
  • 湯(1)伐(2)夏(3),國號(4)商(5),
    六百載(6),至(7)紂(8)亡(9)。
    周武王(10),始(11)誅(12)紂,
    八百載,最長久。
  • 周平王把國都東遷到洛陽以後,王室的綱紀和政治制度便逐漸衰落,諸侯們濫用武力,常發動戰事。而謀士周遊列國,以口才到處說服、獻策以求取功名的行徑,在當時蔚為風尚。
  • 秦王嬴政吞併了韓、趙、燕、魏、楚、齊六國,統一天下稱帝,是為秦始皇。後來宦官趙高偽造遺詔,傳位給次子胡亥,是為秦二世。後來出現了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各自稱王,相互爭奪天下的局面。
  • 光武(1)興(2),為(3)東漢(4),
    四百年,終(5)於(6)獻(7)。
    魏(8)蜀(9)吳(10),爭(11)漢鼎(12),
    號(13)三國(14),迄(15)兩晉(16)。
  • 梁武帝是南朝梁代開國皇帝,同時也是一個極為虔誠的佛教徒。在他統治的三、四十年間,被史家譽為魏晉南朝兩百餘年來未有之盛世,在政治與文化等方面,也獲得很輝煌的成就。。史書稱他:「六藝備閒,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占決,並悉稱善。……草隸尺牘,騎射弓馬,莫不奇妙。」以下是關於梁武帝的一則小故事。
  • 楊堅起兵,結束了南北朝混亂的時代,統一天下,建立隋朝,史稱隋文帝。但是,隋朝只傳了一代,到文帝的兒子煬帝在位時,因為荒淫無道,所以就亡國了。
  • 二十傳(1),三百載(2),
    梁(3)滅(4)之(5),國(6)乃(7)改(8)。
    梁唐晉,及(9)漢周,
    稱(10)五代(11),皆(12)有由(13)。
  • 炎宋(1)興(2),受(3)周(4)禪(5),
    十八傳(6,南北混(7)。
    十七史(8),全在茲(9),
    載(10)治(11)亂(12),知興衰(13)。
  • 凡是讀史書的人都要細心研究、考察歷史事實的資料,這樣才能通曉古今發生的事件,就好像是親眼目睹一樣的清楚明白。而且讀書時要心口相應,不僅要用口朗誦,還要在心裡思考。而且要早晚勤奮讀書,才會學有所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