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通史:史記(36)

史記卷七 項羽本紀 第七
司馬遷;圖:正見網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三)

到新安。(1)諸侯吏卒异時故繇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將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諸侯微聞其計,以告項羽。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觽,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余萬人新安城南。(2)

  注(1)正義括地志雲:“新安故城在洛州澠池縣東一十三裏,漢新安縣城也。即坑秦卒處。”

  注(2)集解徐廣曰:“漢元年十一月。”

  行略定秦地。函谷關(1)有兵守關,不得入。又聞沛公已破咸陽,項羽大怒,使當陽君等擊關。項羽遂入,至于戲西。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爲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爲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2)沛公兵十萬,在霸上。範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

  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爲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注(1)集解文穎曰:“時關在弘農縣衡山嶺,今移在河南穀城縣。”索隱文穎曰:

  “在弘農縣衡山嶺,今移在穀城。”顔師古雲:“今桃林縣南有洪滔螕水,即古之函關。”按:山形如函,故稱函關。正義括地志雲:“函谷關在陝州桃林縣西南十二裏,秦函谷關也。圖記雲西去長安四百余裏,路在穀中,故以爲名。”

  注(2)集解孟康曰:“在新豐東十七裏,舊大道北下阪口名也。”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1)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爲韓王送沛公,(2)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爲之柰何?”張良曰:“誰爲大王爲此計者?”曰:

  “鯫生(3)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爲之柰何?”張良曰:

  “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爲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爲壽,約爲婚姻,曰:“吾入關,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于是項伯複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

  注(1)索隱名纏,字伯,後封射陽侯。

  注(2)正義爲,于僞反。

  注(3)集解徐廣曰:“鯫音士垢反,魚名。”駰案:服虔曰:“鯫音淺。鯫,小人貌也。”瓚曰“楚漢春秋鯫,姓也”。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複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却。”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1)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2)謂曰:“君王爲人不忍,若入前爲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爲所虜。”

  莊則入爲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爲樂,請以劍舞。”項王曰:

  “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3)交戟之韂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4)韂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5)頭髮上指,目眦盡裂。(6)項王按劍而跽(7)曰:“客何爲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8)項王曰:“壯士,能複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爲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

  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厠,因招樊噲出。

  注(1)集解如淳曰:“亞,次也。尊敬之次父,猶管仲爲仲父。”

  注(2)正義項羽從弟。

  注(3)正義擁,紆拱反。盾,食允反。

  注(4)正義直江反。

  注(5)正義瞋,昌真反。

  注(6)正義眦,自賜反。

  注(7)索隱其紀反,謂長跪。

  注(8)索隱啖,徒覽反。凡以食喂人則去聲,自食則上聲。

  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1)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爲之柰何?”

  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爲刀俎,我爲魚肉,何辭爲。”

  于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鬥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爲我獻之”張良曰:“謹諾。”

  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裏。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强﹑紀信等(2)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閑行。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裏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閑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鬥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3)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鬥,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4)竪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爲之虜矣。”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注(1)集解徐廣曰:“一本無‘都’字。”

  注(2)索隱漢書作“紀通”。通,紀成之子。

  注(3)集解如淳曰:“脫身逃還其軍。”

  注(4)集解徐廣曰:“唉,烏來反。”索隱音虛其反。皆嘆恨發聲之辭。

  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1)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2)項王聞之,烹說者。

  (3)

  注(1)集解徐廣曰:“東函谷,南武關,西散關,北蕭關。”

  注(2)集解張晏曰:“沐猴,獼猴也。”索隱言獼猴不任久著冠帶,以喻楚人性躁暴。果然,言果如人言也。

  注(3)集解楚漢春秋﹑楊子法言雲說者是蔡生,漢書雲是韓生。

  項王使人致命懷王。懷王曰:“如約。”乃尊懷王爲義帝。項王欲自王,先王諸將相。

  謂曰:“天下初發難時,(1)假立諸侯後以伐秦。然身被堅執銳首事,暴露于野(2)三年,滅秦定天下者,皆將相諸君與籍之力也。義帝雖無功,故當分其地而王之。”諸將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諸將爲侯王。項王﹑範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講解,(3)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乃陰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關中地也。”故立沛公爲漢王,(4)王巴﹑蜀﹑漢中,都南鄭。(5)而三分關中,王秦降將以距塞漢王。項王乃立章邯爲雍王,王咸陽以西,都廢丘。(6)長史欣者,故爲櫟陽獄掾,嘗有德于項梁; 都尉董翳者,本勸章邯降楚。故立司馬欣爲塞王,(7)王咸陽以東至河,都櫟陽;(8)立董翳爲翟王,王上郡,都高奴。(9)徙魏王豹爲西魏王,王河東,都平陽。瑕丘(10)申陽者,(11)張耳嬖臣也,先下河南*[郡]*,迎楚河上,故立申陽爲河南王,都雒陽。(12)韓王成因故都,都陽翟。(13)趙將司馬卬定河內,數有功,故立卬爲殷王,王河內,都朝歌。徙趙王歇爲代王。趙相張耳素賢,又從入關,故立耳爲常山王,王趙地,都襄國。(14)當陽君黥布爲楚將,常冠軍,故立布爲九江王,都六。(15)鄱君(16)吳芮率百越佐諸侯,(17)又從入關,故立芮爲衡山王,都邾。(18)義帝柱國共敖(19)將兵擊南郡,功多,因立敖爲臨江王,[二0]都江陵。[二一]徙燕王韓廣爲遼東王。[二二]燕將臧荼從楚救趙,因從入關,故立荼爲燕王,都薊。徙齊王田市爲膠東王。[二三]齊將田都從共救趙,因從入關,故立都爲齊王,都臨灾。[二四]故秦所滅齊王建孫田安,項羽方渡河救趙,田安下濟北數城,引其兵降項羽,故立安爲濟北王,都博陽。[二五]田榮者,數負項梁,又不肯將兵從楚擊秦,以故不封。成安君[二六]陳余□將印去,不從入關,然素聞其賢,有功于趙,聞其在南皮,[二七]故因環封三縣。[二八]番君將梅鋗[二九]功多,故封十萬戶侯。項王自立爲西楚霸王,[三0]王九郡,都彭城。[三一]

  注(1)集解服虔曰:“兵初起時。”正義難,乃憚反。

  注(2)正義暴,蒲北反。

  注(3)集解蘇林曰:“講,和也。”索隱服虔雲:“解,折伏也。”說文雲:“講,和解也。”漢書作“媾解”。蘇林雲:“媾,和也。”是“講”之與“媾”俱訓和也。業,事也。言雖有疑心,然事已和解也。

  注(4)集解徐廣曰:“以正月立。”

  注(6)索隱孟康曰:“縣名。今槐裏是也。”韋昭曰:“周時名犬丘,懿王所都,秦欲廢之,故曰廢丘。”正義括地志雲:“犬丘故城一名廢丘,故城在雍州始平縣東南十裏。地理志雲漢高二年,引水灌廢丘,章邯自殺,更廢丘曰槐裏。”

  注(7)集解韋昭曰:“在長安東,名桃林塞。”

  注(8)集解蘇林曰:“櫟音藥。”正義括地志雲:“櫟陽故城一名萬年城,在雍州櫟陽東北二十五裏。秦獻公之城櫟陽,即此也。”

  注(9)集解文穎曰:“上郡,秦所置,項羽以董翳爲翟王,更名爲翟。”索隱按:

  今鄜州有高奴城。正義括地志雲:“延州州城即漢高奴縣。”

  注(10)集解徐廣曰:“一雲瑕丘公也。”

  注(11)集解服虔曰:“瑕丘縣屬山陽。申,姓;陽,名。”文穎曰:“姓瑕丘,字申陽。”瓚曰:“瑕丘公申陽是。瑕丘,縣名。”

  注(12)正義括地志雲:“洛陽故城在洛州洛陽縣東北二十六裏,周公所築,即成周城也。輿地志雲成周之地,秦莊襄王以爲洛陽縣,三川守理之。後漢都洛陽,改爲‘賄’。漢以火德,忌水,故去洛旁‘水’而加‘隹’。魏于行次爲土,土,水之忌也,水得土而流,土得水而柔,故除‘隹’而加‘水’。”

  注(13)正義括地志雲:“陽翟,洛州縣也。左傳雲鄭伯突入于櫟。杜預雲櫟,鄭別都,今河南陽翟縣是也。地理志雲陽翟縣是,屬潁川郡,夏禹之國。”

  注(14)正義括地志雲:“邢州城本漢襄國縣,秦置三十六郡,于此置信都縣,屬钜鹿郡,項羽改曰襄國,立張耳爲常山王,理信都。地理志雲故邢侯國也。

  帝王世紀雲邢侯爲紂三公,以忠諫被誅。史記雲周武王封周公旦之子爲邢侯。

  左傳雲‘凡﹑蔣﹑邢﹑茅,周公之胤也’。”

  注(15)索隱六縣,古國,皋陶之後。正義括地志雲:“故六城在壽州安豐縣南百三十二裏,本六國,偃姓,皋繇之後所封也。黥布亦皋繇之後,居六也。”

  注(16)正義番君。番音婆。

  注(17)集解韋昭曰:“鄱音蒲河反。初,吳芮爲鄱令,故號曰鄱君。今鄱陽縣是也。”

  注(18)集解文穎曰:“邾音朱,縣名,屬江夏。”正義說文雲音誅。括地志雲:

  “故邾城在黃州黃岡縣東南二十裏,本春秋時邾國。邾子,曹姓。俠居。至魯隱公徙蘄。”音機。

  注(19)正義共音恭。

  注(20)集解漢書音義曰:“本南郡,改爲臨江國。”

  注(21)正義江陵,荊州縣。史記江陵,故郢都也。

  注(22)集解徐廣曰:“都無終。”

  注(23)集解徐廣曰:“都即墨。”正義括地志雲:“即墨故城在萊州膠水縣南六十裏。古齊地,本漢舊縣。”膠音交。在膠水之東。

  注(24)索隱按:高紀及田儋傳雲“臨濟”,此言“臨灾”,誤。正義灾,側其反。括地志雲:“青州臨灾縣也。即古臨灾地也。一名齊城,古營丘之地,所封齊之都也。少昊時有爽鳩氏,虞﹑夏時有季崱,殷時有逢伯陵,殷末有薄姑氏,爲諸侯,國此地。後太公封,方五百里。”

  注(25)正義在濟北。

  注(26)正義地理志雲成安縣在潁川郡,屬豫州。

  注(27)正義括地志雲:“故南皮城在滄州南皮縣北四裏,本漢皮縣城,即陳余所封也。”

  注(28)集解漢書音義曰:“繞南皮三縣以封之。”

  注(29)集解韋昭曰:“呼玄反。”

  注(30)正義貨殖傳雲淮以北,沛﹑陳﹑汝南﹑南郡爲西楚也。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爲東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爲南楚。孟康雲:“舊名江陵爲南楚,吳爲東楚,彭城爲西楚。”

  注(31)集解孟康曰:“舊名江陵爲南楚,吳爲東楚,彭城爲西楚。”正義彭城,徐州縣。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孝公元年,①河山以東强國六,與齊威﹑楚宣﹑魏惠﹑燕悼﹑韓哀﹑趙成侯幷。淮泗之閑②小國十餘。楚﹑魏與秦接界。③魏築長城,自鄭濱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漢中,南有巴﹑黔中。周室微,諸侯力政,爭相幷。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招戰士,明功賞。
  • 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①莊襄王爲秦質子于趙,②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③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鄲。及生,名爲政,姓趙氏。④年十三歲,莊襄王死,政代立爲秦王。當是之時,秦地已幷巴、蜀、漢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東,有河東、太原、上黨郡;東至滎陽,滅二周,置三川郡。呂不韋爲相,封十萬戶,號曰文信侯。招致賓客游士,欲以幷天下。李斯爲舍人。⑤蒙驁、王齮、⑥麃公等爲將軍。⑦王年少,初即位,委國事大臣。
  • 大索,逐客,李斯上書說,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說秦王,請先取韓以恐他國,于是使斯下韓。韓王患之。與韓非謀弱秦。大梁人尉繚來,說秦王曰:“以秦之强,諸侯譬如郡縣之君,臣但恐諸侯合從,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願大王毋愛財物,賂其豪臣,以亂其謀,不過亡三十萬金,則諸侯可盡。”秦王從其計,見尉繚亢禮,衣服食飲與繚同。繚曰:“秦王爲人,蜂准,①長目,摯鳥膺,②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③得志亦輕食人。④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誠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爲虜矣。不可與久游。”乃亡去。秦王覺,固止,以爲秦國尉,⑤卒用其計策。而李斯用事。
  • 分天下以爲三十六郡,①郡置守﹑尉﹑監。②更名民曰“黔首”。③大酺。收天下兵,④聚之咸陽,銷以爲鍾鐻,⑤金人十二,重各千石,⑥置廷宮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地東至海暨朝鮮,⑦西至臨洮﹑羌中,⑧南至北向戶,⑨北據河爲塞,幷陰山至遼東。⑩徙天下豪富于咸陽十二萬戶。諸廟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秦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⑾南臨渭,自雍門⑿以東至涇﹑渭,殿屋複道周閣相屬。⒀所得諸侯美人鐘鼓,以充入之。⒁
  • 既已,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①僊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②
  • 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爲石,①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聞之,遣禦史逐問,莫服,盡取石旁居人誅之,因燔銷其石。
  • 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①趙高爲郎中令,②任用事。二世下詔,增始皇寢廟犧牲及山川百祀之禮。令髃臣議尊始皇廟。髃臣皆頓首言曰:“古者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雖萬世世不軼毀。③今始皇爲極廟,四海之內皆獻貢職,增犧牲,禮咸備,毋以加。先王廟或在西雍,④或在咸陽。天子儀當獨奉酌祠始皇廟。自襄公已下軼毀。所置凡七廟。髃臣以禮進祠,以尊始皇廟爲帝者祖廟。皇帝複自稱‘朕’。”
  • 六國陵替,二周淪亡。幷一天下,號爲始皇。阿房雲構,金狄成行。南游勒石,東瞰浮梁。滈池見遺,沙丘告喪。二世矯制,趙高是與。詐因指鹿,灾生噬虎。子嬰見推,恩報君父。下乏中佐,上乃庸主。欲振頽綱,云誰克補。
  • 在中國和外國有關史前文明的記錄中,有很多提到了古代出現過四代人類,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項籍者,下相人也,(1)字羽。(2)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3)梁父即楚將項燕,(4)爲秦將王剪所戮者也。(5)項氏世世爲楚將,封于項,(6)故姓項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