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美術

理性、明晰的新古典主義(一)

新古典主義興起的背景概述
謝春華
font print 人氣: 478
【字號】    
   標籤: tags: ,

「古典」(classic,classism)一詞,含有傳統的、典範的意涵,通常是指來源於古代希臘、羅馬藝術美的價值或風格。最早用於文學,十七世紀以後才運用在美術上,當時的學院普遍認為古代希臘羅馬的藝術已為未來立下典範,如文藝復興也是受到古藝術的啟發,才從中世紀的不成熟走向藝術的鼎盛。所以「古典主義」或「新古典主義」,都是指受古希臘、羅馬文學、美術、建築等藝術影響的思潮和美的風格,其特徵在追求完美與永恆的價值,強調理性、秩序、明晰,形式上偏好結構的單純、平衡與比例的整體和諧;精神上則崇尚尊嚴、高貴、平和等內斂性質。

「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在十八世紀中葉興起於羅馬,風潮所至涵蓋繪畫、雕刻、建築、文學、戲劇和音樂等不同領域,甚至連陶器、傢俱、紡織品等工藝,都受到影響。究其成因則有天時、地利環境和人文制度等條件,如龐貝等古城出土引發的「仿古」熱潮、美學家溫克爾曼對古典精神的推崇,在學院制度中藝術的傳承和後來拿破侖的大力倡導等等,都是促使新古典主義高度發展的重大因素。

ㄧ、新古典主義興起的背景概述

(ㄧ)、龐貝等古城出土 引發研究熱潮

十八世紀中葉,義大利的兩個古羅馬城赫克拉寧(Herculaneum 於一七三八年)與龐貝(Pompeii於一七四八年)相繼被挖掘出來,引發各界研究古代文化熱潮。

龐貝城位於義大利那不勒斯(Naples)東南,西臨那不勒斯灣,北靠維蘇威(Vesuvius)火山。這座城市始於西元前八世紀前葉腓尼基人的開發,到了西元前七世紀,希臘人趕走腓尼基人繼續統治,到被納入羅馬屬地、西元前八十七年成為羅馬的自治城市,人口約兩萬。西元六十三年,維蘇威火山發生過強烈地震。正當龐貝居民由震災逐漸恢復之時,七十九年八月二十四日中午,維蘇威火山又突然噴發,熔岩落地時凝固成石塊,覆蓋火山附近地面,岩漿奔流,所經之處盡成焦土;接著又下暴雨,挾帶著石塊和火山灰泥流,將龐貝城整個埋沒。

一千多年來,龐貝城逐漸被遺忘在維蘇威山腳五至六公尺深的地下。歷史學者在查閱羅馬古書時,知道有個龐貝古城,但難以知曉它的遺址。一五九九年,建築師封塔納(Fontana)在建造、挖掘水道工程時,發現了龐貝遺跡;十八世紀初,義大利農民在維蘇威火山西南八公里處修築水渠時,曾挖出一些古羅馬的錢幣,以及雕琢過的大理石碎塊;一七三八年,與龐貝同樣遭遇的古城—赫克拉寧,被發掘出來;一七四八年,人們在附近挖出一塊刻有「龐貝」字樣的石塊後,龐貝被重新發現,同時開始正式挖掘。持續至一八六○年,由考古學家指揮領導,對龐貝古城進行有系統、大規模的挖掘工程之後,使整座龐貝古城得以重見天日。

龐貝城內面積一.八平方公里,石砌城牆四周長四.八公里,設有七座城門。被挖掘出來的物品,皆顯示深受古希臘文化影響。而希臘人於此地,所曾留下的建設與文化影響,亦可由城內壁畫得知。這些壁畫和遺跡,除了顯示出當時羅馬帝國的發達富裕,工藝精美成熟之外,卻也深刻反映了人們沉溺酒色、驕奢淫靡的風氣。龐貝不是逐漸沒落廢棄的城市,而是突發的天災瞬間摧毀的昨日繁華。遺跡中保留了當時的真實景況,包括人們死前的逃命掙紮…如此慘烈的景象彷彿上天給人「道德沉淪招致天譴」最真實的警示。


圖1. 龐貝城的《帕喀俄.普羅科魯斯夫婦肖像》(Pompeii, House VII, 2, 6 ,Paquius Proculus and his wife)濕壁畫(fresco),西元1世紀。國家考古博物館(the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of Naples), 那不勒斯(Naples), 義大利

赫克拉寧、龐貝古蹟的挖掘中,真實古物相繼出土,吸引了全歐學者探訪義大利,並把其發現紀錄成書出版。一七五○年代,正當歐洲各國對洛可哥風格的虛浮、享樂與甜膩開始反感之時,這些古代藝術中的簡樸理性風格重新受寵,一股對出土文物的模仿熱潮於焉興起,特別是在工藝品與繪畫上,處處可見。

德國的學者溫克爾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 一七一七 ~一七六八年)於一七五五年在德勒斯登(Dresden)發表《關於模仿希臘作品的繪畫與雕刻之思想》(Gedanken uber die Nachahmung der griechischen Werke in der Malerei und Bildhauerkunst ),推崇希臘美術理想、高貴、單純與靜穆之美。他又到羅馬研究古代文化八年,全心鑽研古代希臘、羅馬藝術史,於一七六四年在其著作《古代美術史》(Geschichte der Kunst des Altertums)一書中,闡述古代文化之特質及發展過程,帶動美術界和社會對古代美術、藝術表現的重視和研究。他相信古典藝術具有「高貴的樸實與莊嚴感」,並主張藝術家無論在道德或美學上,對作品都應抱著誠實的態度。

一七八四年,法國畫家大衛(Jacques-Louis David,一七四八 ~一八二五年)創作了《荷拉斯兄弟之宣誓》,表現羅馬建國之初,荷拉斯三兄弟在父親面前宣誓捍衛羅馬的故事,正是對溫克爾曼主張的一種回應。畫作以平衡的構圖將英勇挺拔的戰士與哀傷哭泣的女眷形成陽剛與柔弱的對比,其嚴謹的筆法和莊重的色彩,更突顯了英雄爲國家獻身的高貴主題。這幅作品於一七八五年巴黎沙龍展中,獲得「世紀最高作品」之美譽。

與新古典主義大約同時期的啟蒙運動(註一)與理性主義溶合成一個較長時期的文化運動,當時的知識份子主張邏輯、清晰、單純與道德,對古希臘、羅馬時期的藝術充滿緬懷復古之情,也希望回返到古代當時的美學,與新古典主義的理念不謀而合。

除了龐貝等古城的啟發,另有幾件古文物的重大發現也對後代,起著強力的作用。

一八二○年四月八日,愛琴海希臘米羅島上,農夫約爾哥斯(Yorgos Kentrotas)父子,在田地附近挖掘出一尊用希臘最名貴的巴羅斯大理石所雕刻的、高約二百零四公分的維納斯雕像。維納斯女神在希臘神話中被稱為「阿芙羅黛特」(Aphrodite),此雕像正面稍稍內傾,左腳小步跨前,重心落在身體右側,圍著衣裙的雙腳是另外製作,體態輕盈、優雅,眼睛凝視遠方,自然流露古典、柔和的動感。


圖3. 《米羅的維納斯》(Aphrodite,called Venus de Milo),大理石,202公分高,羅浮宮博物館,巴黎,法國

法國領事之前曾受命:「一發現古代藝術品,可即時購入」。所以當法國代理領事路易.布瑞斯特一得知《米羅的維納斯》出土,立即報告總領事,又快速轉達法國駐君士坦丁堡的公使。於是,正當土耳其船隻正準備運走維納斯雕像之際,法艦「拉.修普烈多號」趕到,將雕像攔截下來,帶回法國,獻給法王路易十八,路易十八再轉贈給羅浮博物館,爾後,羅浮博物館也曾將維納斯雕像送往世界各地展覽。

《米羅的維納斯》被運至羅浮博物館,但還未公開展示之前,大衛便已向館方提出申請,希望能夠臨摹雕像。後來大衛因為拿破侖失敗遭流放,他的學生葛羅轉託多培耶完成這一心願。(註二)

儘管《米羅的維納斯》雙臂失落,然而雕像的端莊與高貴氣質卻無與倫比。當時考古學家和藝術各界,嘗試了各種復原構想,都無法盡表其完整的理想典型之美。

一八六三年,法國駐安德.諾普爾的領事查理.尚普瓦索(Charles Champoiseau),在愛琴海希臘薩摩塔克(Samothrace, Σαμοθρακη — Samothraki))島上的一所大教堂遺跡後方,發現了《有翼的勝利女神》雕像。這尊原來豎立於露天劇場最高處的雕像,也被送往羅浮宮博物館收藏。希臘語Nike,即勝利女神,象徵著「海上的勝利」。此雕像頭部已失落,然而其正面迎風、昂然挺立的軀幹和高舉的雙翼,不僅流露出健壯剛毅的律動美,更具有一種神聖威嚴的迫人氣勢。向後飄揚的衣褶,反映出海風的強勁和周圍環境的空間關係;流動的線條和靜謐高貴的體態形成強烈對比,令人讚嘆。(註三)


圖4.《有翼的勝利女神》(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also called the Nike of Samothrace),大理石和石灰石,328公分高,羅浮宮博物館,巴黎,法國

古遺跡如龐貝城本身也帶給藝術家想象的空間和生命的啟示。曾在義大利受學院教育的俄國浪漫主義畫家布留洛夫(Karl Pavlovich Briullov,一七九九 ~一八五二年),在《龐貝城的最後一日》中表現了龐貝末日的災難景象,他把頭上頂著油畫箱的自己畫在畫面左後人物中,實是借畫暗指自己經歷俄羅斯的歷史變遷。


圖6《龐貝城的最後ㄧ日》(The Last Day of Pompeii),1833年,布留洛夫,油彩、畫布,466×651公分,俄國國家博物館(State Russian Museum),聖彼得斯堡(St. Petersburg),俄國(Russian)

十九世紀末隨著社會動亂不安,個人主義也使藝術趨向非理性和主觀。新古典主義逐漸式微,最後僅在學院藝術中,還繼續維持著藝術的正統。@* <--ads-->

(註一)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思潮包括思想方面有三權分立與主權在民等思想,批判專制政體,而有美國獨立、法國大革命的爆發;經濟方面有亞當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的經濟學說;政治方面,部分君主脫離絕對專制走上開明專制;藝術方面,有巴羅克、洛可哥、新古典主義等風格的表現。
(註二)《世界博物館全集10羅浮博物館》「米羅的維納斯之謎」富永物心一 頁數:155
(註三)有關此尊雕像的年代,說法不一。有的認為是西元前一九○年代的;有的認為是西元前五世紀馬其頓王為了紀念海上勝利、或為保佑航海平安而作。從石材與雕鑿痕跡來看,可能更古老;可追溯到七、八千年前前次古文明的遺蹟。然而現代人多不相信史前文明,以致難以斷定雕像的真正年齡。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導)新唐人電視台第二屆「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將於8月26日至30日在紐約舉行,香港著名小提琴家朱偉舜讚賞大賽對推動古典音樂的貢獻,並表示會積極推薦學生來參賽。
  • 索馬里海盜日前通知路通社,表示已經準備好釋放比利時工程船龐貝號。該船是在今年4月份被劫持的。
  • (大紀元記者廖海成綜合報導)中國古典舞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審美特徵。美國神韻藝術團的主要藝術形式是中國舞。在目前西方出現的中文熱和中國文化熱中,中國舞正成為世界舞台上新焦點,向全球傳遞著中華文化和藝術的精華。
  • 法國巴黎著名的景點羅浮宮座落在塞納河右岸,始建於十二世紀末,是菲力普奧古斯都為保護巴黎不受諾曼人及英國人的入侵建設的第一座城堡,即現在羅浮宮位置。
  • 人們常用「坐在火山口上」來形容身處危勢,意大利的龐貝城即處於此種情勢之下。座落於維蘇威火山腳下,龐貝城(Pompeii)如同抱着一個非定時炸彈。一萬七千年來,維蘇威火山始終沒有停止過活動,最近的一次爆發是在1944年。而最有名的爆發發生在兩千年前,公元79年8月24日,那次爆發一瞬間吞滅了兩個城市,其中之一就是古城龐貝。一直以來,神在用各種方式警示人類,而龐貝的教訓是如此的讓人膽寒。
  • 風靡全球的神韻藝術團自2008年12月19日開始,三個藝術分團、兩個樂隊在北美、歐洲、亞洲、大洋洲巡迴演出281場後,於2009年6月27日首度登陸南美洲,於當地時間晚上9點,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市Auditorio Belgrano劇院,拉開了阿根廷和智利共18場演出的首演的帷幕。美妙華麗的服飾、金碧輝煌的天上仙境及創意無限的中國古典舞編舞,給阿根廷觀眾帶來全善、全美的中華神傳文化的同時,也令華人觀眾感受欣喜不已。
  • 「尋找國寶新感動!」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等經典文物。故宮歡迎民眾闔家蒞臨參觀,感受藝術的靈光。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開,正是春遊好時節,故宮北部院區推出第二季「國寶聚焦」等珍品,邀請民眾品味書畫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時光。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