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穎:廝殺式「小升初」與教育真義背道而馳

曾穎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6月29日訊】2009年的「小升初」招生分配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按照《義務教育法》的規定,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升初入學應該遵循「免試、就近」原則。而事實上,由於重點中學和普通中學的差異仍然存在,為了上到更好的學校,小升初還是被一些學生和家長稱為「沒有硝煙的戰爭」。家長們為子女上學煞費苦心,掛靠戶口、買片內房、走特長生,甚至離婚等現象層出不窮,一些家庭,甚至已發出「給孩子選一個好初中比考所好大學還難」的感嘆。(據央視國際2009年06月23日)

看了上述報導之後,我腦中忍不住浮現出一部老電影《大逃殺》中的情節來。這部寓言式的電影,以幻想的方式,講述了一個令人恐怖的故事——在人口過度膨脹的未來,為瞭解決生存問題,學校的畢業典禮,實際就是一場殘酷的廝殺儀式,孩子們被送到一個荒島上,每個人發一件武器,脖子上掛著一個倒計時爆炸項圈,要求他們在規定時間裡,必須殺死對手,保存自己,並保證最終有一個人活著走出來。於是,在朝夕相處的同學間,開始了一連串的爭鬥於殘殺……

這本來是一部比較誇張的幻想片,但其中卻暗含著一種讓人不寒而慄的真實——我們從幼兒園開始就進行的種種「不輸在起跑線上」的甄別和選擇,難道沒有這樣「優勝劣汰」的成份在裡面嗎?只是我們的優和劣,不是孩子本身的優劣,而是孩子的家庭背景、父母的關係甚至家族的經濟和政治實力的優劣。這裡面最讓人擔心的就是:孩子本身的表現,已越來越不能左右自己的命運。

遍觀當下的教育,我們的教育資源,正目的性很強地朝著強勢人群的一方流動。從幼兒園開始的擇園,到令許多家長頭痛的小升初,初升高以及其後的高考和高考後的考碩考博,每一個階段的受教育權的獲得,都或明或暗地充斥著這種須舉全家之力甚至家族之力而投入的拚殺。這讓人忍不住會想,任何一次學習選擇,其實都不是孩子「一個人的戰鬥」。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既有學生家長們過於強烈的望子成龍的心態的主觀願望,也有教育資源配備的不均衡,以及由此造成的明裡暗裡的各種令人氣悶的交易。還有,就是明裡不說,但卻實實在在支配著某些教育界人士的觀念——教書重要的已不是育人,而是為了製造在功利社會中摧城拔寨的利器。

最應該推進和促成公平的教育,在過度實用和功利的產業化指向之下,變出了與之本義相反的屬性來。在這種所謂的教育指導下,孩子們從小就接受強者生存弱者淘汰的叢林法則,而這種「強」與「弱」,很大程度上不由他們的主觀努力能夠改變。他們從娘胎裡,就被人為地分為三六九等,這種階層屬性太過於明確的所謂教育,最終不是如理想的教育那樣,培養完善的人格和有尊嚴和公平感的公民,而將導致社會層級化明顯,極不利於社會和諧發展。

教育的本義,應該是和諧與快樂的,其中具備神性的光輝和人性的張揚,即便達不到這樣高的層次,也至少不應該成為以「戰爭」為喻的東西。那些陷入題海戰、特長戰、捐資戰、電腦排位拉鋸戰、緊急買房搬家遷戶戰的孩子及其家長們,為了一個「小升初」而付出的心力和痛苦,讓我們不能不反思,我們的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為何《義務教育法》頒布23年後,「就近入學」和「免考」的原則依然沒有被普遍推行,各學校之間的教育資源和質量差異,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有擴大的趨勢。教育的終極目標,從沒有像現在這麼明確的功利,同時又那麼讓人迷茫。

但願這種噩夢般的廝殺式「小升初」,和一切將教育和硝煙與戰鬥扯上關係的元素,遠遠離開我們的孩子們,願他們的入學之路,只有陽光與鮮花。為了這個目的,我們需要努力加強的,決不僅僅是硬件建設,更重要的,是對教育功能的重新認識。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花旗捐英語教學基金 盼拉近城鄉英語差距
瑞士製錶城雙子城獲選世界遺產
章子怡否認美國豪宅和婚訊:這是沒有的事
聯合國世界遺產會議 兩自然遺產入瀕危名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