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對話三要訣

許芳菊
font print 人氣: 45
【字號】    
   標籤: tags:

親子對話是一門愛的藝術,也是父母必修的功課。如何與孩子開心對談?有哪些訣竅與禁忌?

想要創造好的親子對話,最重要的是彼此都能學習傾聽的能力,並創造好的對談氣氛。

父母可以先省察一下,孩子從小到大,你有好好聽過他說話嗎?還是只要求他聽話?你是否真的懂得聆聽?

美國親子專家巴迪奇指出:「當你真心聆聽別人講話,那段時間你必須完全放空自己,一心一意都在對方身上。聆聽是給予別人尊嚴的一種方式,好的聆聽者創造真誠的關係。」

父母有了聆聽的意願,接著就可以好好經營家裡的氣氛。

親子對談三要訣

親職教養專家楊俐容指出,親子對話第一要訣,是家裡要建立開心對談的習慣,完全不是要處理問題的談,而是天南地北的談。在對談當中就會看到孩子需不需要你擔憂、協助。 對談應該跟正向情緒經常連結,如果孩子跟你談話都是不開心的,他有問題就不來找你。

有了開心對談的環境,第二,還需要父母有全然好奇開放的態度。

指導性太強的父母,孩子會談不下去。你們談三句,你就問他:「你有沒有從這裡學到什麼?」「你有沒有發現你最好不要怎麼樣?」 如果是這種談法,以後孩子會不想跟你談。

父母應該是抱著光是聽孩子講,就覺得好有意思,如果是這種心情,孩子自然就願意談。

第三個,父母可以學一些溝通的技巧,要多聆聽,不評價。還可以透過問一些問題,幫他做整理摘要。例如:「你剛才說的是不是這個意思?」或是當孩子說她喜歡什麼樣的男孩,你可以問她:「你有沒有發現你喜歡的男孩有哪些共通性?」透過對話,幫助孩子看到自己。

另外,溝通技巧很重要的,就是要表達肯定跟欣賞的態度。

其實每個家庭都可以研發出獨特的私房祕笈,跟孩子做良好互動的對話。例如:楊俐容從第一個孩子上幼稚園開始,即使家裡再忙,都會在晚上留半小時的「晚茶時光」,大家天南地北的談。

楊俐容也建議,每個父母可以找到一條屬於他和孩子的「私房小徑」。例如:她家離陽明山很近,當孩子在青春期,遇到一些比較個人的困擾,孩子會跟她說:「我們今天去山上繞一繞好不好?」

你家附近也許沒有山,但可能有公園,如果孩子今天心情上有需要,你們可以有一個很私房的路徑,一起去散步或一起坐在水池邊,或是到山上繞一圈,孩子的很多困擾,在那裡是可以談的。

青少年有些人生課題一定是要他自己去走的,父母聆聽技巧再好,青少年心情還是會有低盪期。楊俐容提供的第三招,叫做「祕密信函」。父母可以透過寫信或小紙條貼在不同的地方,例如:孩子的鉛筆盒、書包等等,在成長過程中為他加油打氣。

親子對談三戒

最後要提醒父母的是,和青少年子女談話,最好避免以下三種情況,以免落得不歡而散。

親子對話,一戒說教。溝通最重要的是身教、言教而不是說教。和孩子談比較敏感的主題時,可以多舉自己的經驗為例子。

二戒負面語言。你可以指出孩子應該改進的地方,可是別老是用指責的口氣,像是:「你怎麼這麼不懂得體貼」、「你只想到你自己」、「你老是一錯再錯」……之類的負面語言少說為妙。

三戒過度建議。父母總是以為給孩子明確的建議是他們的責任,其實更好的做法是適度的提醒、分享看法,並引導孩子自己去做選擇與決定,並容許他們在錯誤中學習。親子對話是一門愛的藝術,在聆聽與對話中,孩子必能感受到父母最深刻的愛,被愛的孩子不會變壞。

轉載自天下雜誌出版 《親子天下雙月刊》◇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害怕」現象在2歲至3歲的兒童中非常普遍,可以說是幼兒成長中一種正常的現象。從某種意義說,害怕情緒也是一件好事,會讓孩子有一定的危險意識,不會做出特別出格的事情。這種情況剛剛出現的時候,父母們可能會有些擔心,擔心是不是孩子出現什麼問題了,不知道如何應付。那麼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們平穩地度過這一階段呢?
  • 小孩子之間玩耍時發生爭執是再所難免的事情,孩子們經常會不計前嫌,事情過後繼續玩耍。但如果同樣矛盾屢次發生,或者是發展到對孩子身體的傷害,如打人、咬人、抓人等行為時,無論是被打的或者打人的父母雙方都要引起重視了
  • 長牙是孩子身體生長發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乳牙是兒童的第一組牙,保護好乳牙對於日後恒牙的生長有很重要的意義。
  • 孩子們之間出現紛爭,家長如果視而不見或者聽而不聞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如果事事介入,總是扮演「滅火員」好像也沒有解決什麼問題。其實這個時候最根本的原則應該把握好,那就是要鼓勵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問題和矛盾。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