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如何培養孩子的寫作技能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趙海德編譯報導) 孩子們在寫作上表現的差異往往比較大,寫得較好的那些基本不存在拼寫的問題,只要明白了老師的寫作意圖,他們就能自己寫下去,而比較吃力的那些孩子,往往要像擠牙膏一樣去拼寫一個個單詞,等好不容易把單詞拼出來了,他們可能就忘了要寫什麼了。其實,如果家長老師能從孩子開始讀寫的時候就注意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的話,那麼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就會發現寫作其實並不難,而是一件蠻有樂趣的事。

家長應該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1、給孩子準備必要的書寫工具和條件,在家裏佈置一處適於書寫的地方,包括小桌、用於掛放書寫紙的掛板。

2、準備好書寫用的材料,草稿紙(帶線格的,彩色或普通紙),可以從新利用的卡片、筆記本、草稿本。

3、適於孩子使用的粗鉛筆、蠟筆、彩色鉛筆等。

4、自制一個字母本或者掛一張字母表。

5、準備適於演示拼寫用的磁性字母(A-Z)

6、把孩子的名字做成一份大的演示板,這樣幫助孩子熟悉自己名字的每個字母及順序。

寓教於樂,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

1、讀書給孩子聽,不僅是培養他們寫作能力的第一課,也是最有效的一種辦法,注意選擇那些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生動有趣的讀物;孩子長大後,鼓勵他們自己多去閱讀。

2、手把手地教孩子寫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便條、短信等,如寫留言,購物清單、電話留言、寫信和明信片等。

3、與孩子談論一起做過的事情,並寫下一兩個句子,然後讀給孩子聽。

4、試著每天與孩子寫下一個句子,週末再把它集結成一個小集子,(注意不要太長,否則會讓孩子覺得頭痛。)然後與孩子複習寫過的句子。

5、鼓勵孩子寫自己喜歡的題目,寫完後讓孩子讀給家長聽,這樣他們就會逐漸找出那裏寫的不妥。

6、藉助身邊的廣告、路標、食物包裝盒等,增進孩子對文字的理解和運用。

7、與孩子一起製作相片集或剪貼簿,並讓孩子試著寫上標題,圖片說明。

8、孩子剛開始寫東西時,會出現很多超出大人想像的「符號」、「格式」 等,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著急上火,眼前的「醜小鴨」,長大後可能就是一隻寫作的「天鵝」,只要孩子肯於嚐試,最後一定會「妙筆生花」。(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澳洲學生聯合會(NUS)說聯邦政府在24日開始撥給學生們的經濟刺激撥款會幫助幾萬學生購買教育材料。
  • (大紀元記者紀芸悉尼報導)悉尼一宗教團體的品德教育部主任Tracy DeGeer's女士和她的先生Neil一起,觀看了神韻在悉尼的最後一場演出。Tracy是五個孩子的母親,也是一名職業婦女,常活躍於支持人權,反對強權暴力的各社區活動。用她自己的話說「要平衡好這三者之間的關係並不容易,」但她卻做到了。觀看神韻演出,Tracy 感受很多。「神韻帶給我們豐富的文化傳統,以及許多我們今天所需要的價值觀。有一些節目內容,比如開場節目《開創五千年文明》,提醒我們生命有更高的來源,精神是最主要的,而不是所謂的物質或地位,我們需要考慮人生過後的永恆生命。」
  • 著名音樂家羅傑‧諾斯認為,「音樂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純淨之和聲愉悅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動或激發人的熱情」,除此之外,音樂更能陶冶靈魂,啟迪心智,愛因斯坦就不無感慨地說過:「沒有早期音樂教育,幹什麼事我都會一事無成。」
  • 兒童早期教育事關孩子一生的發展,而提高教育者素質,重視教學兩方面方式方法的改善是提升目前整體教學水平的關鍵,這是澳大利亞教育專家泰勒(Collette Tayler)教授在上月召開的澳洲兒童早期教育現狀及政策改革系列研討會上提出的觀點。
  • 兒童學前教育/早期教育(通常指0-6歲之間)對培養孩子的品格及心智體能的開發,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祖輩撫育(指由祖父母或外祖父幫助父母帶大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為它不僅能使孩子身體健康,聰明可愛,更能讓孩子的品格、性情、社會交往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完整的發展。
  • 澳洲副總理吉拉德在對美國聽眾的演講中表示,澳洲教育有嚴重的公平性問題,過多的貧困學生集中在一小群成績不佳的學校。
  •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表明,與孩子的同伴相比,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學業的影響最大,而對孩子社會及情感方面的影響,則同伴的影響要高於孩子父母。
  • 一項新的研究揭示澳洲女大學生的數量很可能繼續壓倒男生。
  • 寫作是一項包含許多動態內容的活動。孩子必須先將詞彙、語法和思緒結合在一起,然後再依靠手寫或鍵入單詞來完成。這就是為什麼孩子需要足夠的練習和廣泛的語言接觸,才能培養出較強的寫作能力。年紀小的學生不可能一坐下來就寫出完美的文章,他們也需要學習修改的藝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