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鄭玄愛才贈注

(歷史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鄭玄(1)欲注《春秋傳》(2),尚未成;時行,與服子慎(3)遇宿客舍,先未相識。服在外車上,與人說己注傳意;玄聽之良久,多與己同。玄就車與語曰:「吾久欲注,尚未了(4);聽君向言(5),多與吾同。今當盡以所注與君。」遂為服氏注(6)。(《世說新語》·文學第四)

【註釋】
(1) 鄭玄:字康成。東漢高密(今山東省高密縣)人。為學以古文經說為主,兼取今文經說,曾注《易》、《書》、《詩》等,並著有《六藝論》、《毛詩譜》等。
(2) 春秋傳:即《春秋左氏傳》,為十三經之一,簡稱《左傳》。
(3) 服子慎:服虔,字子慎,東漢滎陽(今河南省滎陽縣)人。官至九江太守。著名學者,著有《春秋左氏傳解誼》一書。
(4) 了:結束。
(5) 向言:剛才說的話。
(6) 服氏註:指服子慎所著《春秋左氏傳解誼》一書。

【語譯參考】
鄭玄想為《春秋左氏傳》作注,尚未完成。有一天有事外出,與服子慎巧遇,住在同一旅舍,但彼此不認識。服子慎在外面車上,和別人談論自己註釋《春秋左氏傳》的想法;鄭玄聽了很久,發現大多與自己的想法相同。鄭玄就走向車子,對服子慎說:「我早就想為《春秋左氏傳》作注,但還沒有完成;聽你剛才所說的一席話,大多與我的想法相同。現在就將我所完成的註解部分送給你。」於是服子慎便完成了《左傳》服氏注。

【研析】
鄭玄與服子慎都是兼綜今、古文的經學家,他們兩人原本並不相識,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鄭玄聽到服子慎談論他為《春秋左氏傳》作注的一些想法,與自己的想法相近,於是當場決定將自己已經完成的注譯部分,全部送給服子慎。鄭玄為了學術研究,將個人的研究成果全部贈送,這種虛懷若谷、愛才惜才、毫不藏私的作為,令人欽佩。相信服子慎當下也會因為鄭玄對他的賞識,而更加努力。果然,服子慎最終完成《春秋左氏傳解誼》一書,沒有辜負鄭玄對他的期望。

【延伸思考】
1、鄭玄贈注的行為,與文人相輕的刻板印象大相逕庭,你有什麼看法?
2、試想如果在你所從事研究的學術領域中,遇到一位與你想法相近的人,你會採取什麼作法?
3、隨著時代的進步,對於智慧財產權(如:著作權等)的保護也就訂定更多嚴密的規範。你覺得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可能會產生哪些利、弊?

【參考書目】
1、《新譯世說新語》 (三民書局,1996年)
2、【解讀經典】世說新語(中華書局,2004年)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魏國有個隱士名叫侯嬴,已經七十歲了,家境貧寒,是大梁城東門的守門人。魏公子吳忌知道了,前去問候,要送給他一份厚禮。但是侯嬴不肯接受,說:「我幾十年來修養品德,堅持操守,終究不能因我守城門貧困的緣故,而接受公子的厚禮。」公子於是就大擺酒席,宴飲賓客。

  • 迷惑是由於執著和慾望造成的,去掉執著和慾望就是在提高道德素養,就是在從迷惑、黑暗中跳脫出來,學習更高的道理,按照道理衡量、歸正、要求自己達到更高的道德標準,就能去掉執著和慾望,就能破迷而變得理智,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困境、問題。
  • 春秋時代,有一年山戎國入侵燕國,管仲和隰朋跟隨齊桓公發兵援救燕國,並攻下了山戎國的都城。山戎國節節敗退,就向孤竹國求助,不幸,又被齊軍打敗。於是,孤竹國王便設計派一個大元帥向齊軍詐降,在取得齊桓公信任後,就趁機把齊軍引到迷谷。
  • 子曰:「奢則不孫(1),儉則固(2)。與其不孫也,寧固。」
  • 孔子說:「行仁難道離我們很遠嗎?只要我願意行仁,立刻就可以行仁。」
  • 春秋時期沒有紙,字是寫在一片片竹簡上,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必須用熟牛皮(韋)繩子把這些竹簡編聯在一起才能閱讀。平時捲起來放著,看時就打開來。《周易》文字艱澀,內容隱晦,孔子就翻來覆去地讀,這樣讀來讀去,把編聯竹簡的牛皮繩子磨斷了許多次(韋編三絕)。
  • 雖有天下易生(1)之物也, 一日暴(2)之,十日寒(3)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篇》)
  • 顏斶是戰國時代齊國的一位賢士,他為人淡泊名利,不但博學多聞,品德高尚,他的起居生活更是簡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