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看人生:原諒別人 善待自己

黃金源
font print 人氣: 1638
【字號】    
   標籤: tags:

以前很喜歡讀林清玄的菩提系列的小品文,我最愛的是第一集:紫色菩提。其中有篇文章「人骨念珠」,閱後,感動莫名,久久不能忘懷。文中敘述:中共進入西藏時,曾大肆屠殺喇嘛僧。當時有一個士兵正舉槍要刺殺一位喇嘛僧,那個喇嘛大聲叫道:「年輕人,請等一等!」說時遲,那時快,他縱身往空中一躍,翻個跟斗後,盤坐在地上仙逝了,眼角還掛著淚珠。

依照作者的解釋,屠殺喇嘛僧罪大惡極,要打入阿鼻地獄,永不超生。那個喇嘛不忍心年輕人因為無知,犯下重大罪行,所以自我了斷。眼角之所以流著淚珠是可憐這位年輕人的「無知」。如果這件事情真的是事實,那麼,這位喇嘛的修為,已超乎一般常人,那是要達到很高的境界才可能做得到的。

我曾看過一部影片,描述耶穌基督被判死刑後,自己背著沈重的十字架赴刑場,沿途許多人咒罵他,向他吐口水。最後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臨死時,祈求著上帝說:「天父啊!原諒他們,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所作所為是不對的。」

這兩件事給我很大的震撼,原來,寬恕別人不是懦弱,那是何等偉大、何等慈悲的情操!面對著要殺害自己生命的人,不僅寬恕他們,而且不忍心對方事後會受到重大的懲罰,而自我了斷,只因為他們的「無知」,這哪是常人的修養?

看過一篇文章敘述:有個極為著名的美術家外出購物回來,發現家裡的貴重東西被搬空了。看到此情此景,他第一個念頭是:「還好,當小偷的是他,不是我!」這個故事說出一個道理:幹壞事的人是可憐的。他們或許可以因而得到一些財富,或許可以報復多年的怨恨,也或許可以得到指使人的獎賞,但是任何的好處都無法抹去他們的「無知、可憐、卑賤」的事實。

聖經上有這麼一句話:「施者比受者更有福,因為施者比受者更富有!」如果從物質的層面看,我們很難理解這句話的真實涵意。幾十年的人生經歷,讓我看到:那些樂於捐款助人者,往往是一些收入微薄的人。對太多數的人而言,財富擁有越多,人心越是貪婪。真是人心不足,如蛇吞象!

施者所以願意付出,那是因為他的心理富有,內心貧窮的人既使財富萬貫,也會惦念著:「我還有很多事業要幹,手頭吃緊得很,我哪裡有錢去救濟別人?」所以聖經的話應該這樣理解:「心理富足的人是比心理貧窮的人更有福!」

上面所闡釋的理是:慈悲濟助他人是心理富有,寬恕別人過錯是個人的修為,兩者都是心性提昇的表現。

從另一方面看:罪惡其實是源於無知,和作惡的人「計較」,不就等同於「無知」的人?從前有個年輕人不斷找當代的極為著名的文人打筆戰,就有許多人批評說這個年輕人是藉著向名人挑戰,讓自己等同於名人。正反兩面的道理是相通的。

更進一步說,一個因為無知而為惡的人,他們的處遇已經夠可憐了,我們何苦落井下石?那些無知為惡者,就是因為沒有好的機緣,能夠得到高人指點,無從在心性上提昇自己。他的人生際遇,確實可悲可憐!一個有福份、好機緣的人,難道不該慈悲於福淺緣薄的人?

寬恕別人確實不容易,可是不能原諒別人,受害最大者還是自己。傷害既然造成,無法改變,我們又何忍讓既成事實的傷害,繼續「傷害」自己?過去有人說:「君子報仇,三年不晚。」我卻想著:這三年的時光,天天記恨那個傷害你的人和事情,那是何等沈重的負擔!

古人說: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人際相處亦復如是,他人有意、無意的傷害,如山似海,何止萬千!一個人要是心中永遠充滿那麼多的仇恨,哪裡還有心思享受幸福人生?

看過這個故事:從前有一位員外和一位僕人一起去收田租,收完田租天色已晚,主僕兩人就在麵館吃碗麵。吃完麵,這個員外看看僕人沒有付錢的意思,所以心不甘、情不願的付了錢。主僕上路回家時,天已經黑了,僕人趕緊點著油燈走在主人前面帶路,主人很不高興的說:「你是甚麼人!膽敢走在我前面?」僕人趕緊退到主人身邊,把馬路照光亮,主人又不高興的說:「喔!你是甚麼身份? 跟我並駕齊驅!」於是僕人又退到主人後邊,主人仍然不高興說:「你走在我後邊, 我怎麼看得到馬路,你準備讓我摔死?」僕人開口問主人:「我走在前面、後面、你身邊都不是,到底你要我走哪裡?」主人終於說出心裡話:「你把剛才吃麵的錢還給我,你高興走哪裡都可以。」想想,這個員外為了一件芝麻豆點的小事,放不下心、忘不了恨?如此胸懷,如何欣賞人生?

其實想要過著幸福的日子很簡單,只要放下仇恨,你就不必躲躲閃閃,避免再碰見仇人,真是海闊天空任你傲遊;如果能寬恕別人,拋棄「報復」的沈重負擔,不就活得輕鬆自在!@*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各位聽眾!今天的演講很重要,希望你注意聽,你給我兩個小時的
  • 國小主任甄選放榜,我的名字竟然落在孫山外,雖然日子已經消逝數月,但是內心鬱悶總是難以釋懷。考前曾經聆聽夏教授的一席話,抹去我忐忑不安的心情。想起夏教授退休後獨自深居簡出,想必寂寞滿懷,於是決定再度拜訪他,一來探望我最敬愛的老師,一來想尋找解除鬱悶心情的處方。
  • 看過一篇網路文章:有位老師帶著一群小朋友搭公車到校外參觀。當小朋友就座後,老師已經沒有座位了,只好將就站著。車到下一站上來一群人,其中有位年近古稀的老婦人,白髮蒼蒼、滿臉皺紋、像似歷盡不少滄桑,她剛好站在老師的身旁。老師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同情心油然而生,將目光轉向博愛座,上面正是坐著一位年輕的女孩,她正低頭玩弄扭轉背包的帶子,裝作視若無睹的樣子。
  • 當你看到報攤主說道:「糟了!這下肯定拿不回來了……」,當時的你怎麼想呢?這個當下第一時間醞釀而出的想法,當是反映了我們的人生經驗構成的觀念,但並不是這世界的全部。如果我們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所觸及的事物經緯,那麼編織而成的世界,一定是以偏概全的結果。
  • 世事無常,且行且珍惜,如果我們能夠瞭解到這一點;那麼,陷落低谷時,就不致於灰心喪志、一蹶不振,登上高峰時,也不會飛揚跋扈、盛氣凌人。
  • 誠摯的祝福會散發一股能量,有助於信心大增,也讓人正向思考、一往無前。不論過程如何,只要相信自己,就會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因此擺脫框架、衝破禁錮,妥善的因應各種磨鍊或考驗。
  • 在燈火闌珊處,不乏浪漫、夢幻的情節;也有滄桑、真實的故事。前者,充滿風花雪月、引人遐思;後者,猶如暮鼓晨鐘、發人深省。
  • 六分鐘的短片,拍了足足一個月。原因很簡單,因為等待。等風,等雪,等雨,等心中期待的景色。這種等待是一段修心的歷程,有苦悶,有煎熬,亦有釋懷之後不期而至的驚喜。走過之後再回頭品味,很享受這創作歷程中的每一步。這更像是與自然共同參與創作一部作品,我在努力實現心中設想的同時,也用心感受並接納自然的給予。
  • 人在鼓勵中揚起生活的風帆。當遇到挫折時,如果有人給予鼓勵,我們就會感到不再孤單,也更有信心去克服困難。在困難面前,有了鼓勵的澆灌,可能長出奇葩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