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美術

理性、明晰的新古典主義(七)

新古典主義的代表藝術家
謝春華
font print 人氣: 9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7月22日訊】雕塑

古蹟挖掘中出土的大量古物殘片和希臘、羅馬雕像,提供了古典藝術研究的第一手資料;因此雕塑也是最能表現新古典藝術的媒材。溫克爾曼在一七五五年出版的冊子裡提到,古代雕塑對於描寫古代藝術的藝術家而言,可說是主要的知識來源。

羅馬因為擁有許多古代雕塑的傑作可供藝術家研究,吸引了大批藝術家、學者和愛好者慕名而來,羅馬便成為新古典主義的雕刻中心。在羅馬,雕塑家的工作室通常都對觀光客開放,讓顧客可以看到一些正在進行的作品,和助手們製作的著名雕像複製品。著名的雕塑家有班克斯(Thomas Banks,一七三五~一八○五年,英國)、烏東(Jean-Antoine Houdon,一七四一~一八二八年,法國)、弗拉克斯曼(John Flaxman,一七五五~一八二六年,英國)、卡諾瓦 (Canova Antonio,一七五七~一八二二年,義大利) 、托瓦爾森(Bertel Thorvaldsen,一七七○~一八四四年,丹麥)等人,以卡諾瓦最具代表。



圖41 《博士胸像》(Portrait bust of Dr. Dorothea von Rodde-Schlözer)局部,1806年,烏東,大理石,巴黎,法國


圖42 《肖像浮雕》,1800年,弗拉克斯曼,大理石,預言博物館(Bode-Museum Berlinn),柏林,德國

卡諾瓦 (Canova Antonio,一七五七~一八二二年,義大利)

十八世紀末期隨著繪畫的演變,以希臘、羅馬雕刻作為基礎的新古典主義的風格不久就成為雕刻的主要趨勢。卡諾瓦是來自義大利北方的石匠,一七六八年搬到威尼斯,一七八○年抵達羅馬開始研究關於希臘羅馬的藝術。藉著研究古物,卡諾瓦短期內便發展出新古典主義中最能表現雕塑內涵的風格。如《邱比特和賽姬》這件雕刻作品是卡諾瓦的代表作之一,描述神話中丘比特的吻使垂危的愛人賽姬蘇醒的情節,作品表現出韻律的造形和優雅氣氛,大理石材顯現光滑純淨的效果。



圖43 《邱比特和賽姬》(Cupid and Psyche),1787~1793年,卡諾瓦,大理石,155×168 x 101公分,羅浮宮博物館,巴黎,法國

卡諾瓦有意將作品的細節及質感表現在高度勻淨的表面上,光滑、飽滿的輪廓線在精雕細琢下,和諧的將源自古物的原則呈現為新古典主義的風格。卡諾瓦在羅馬有一間大工作室、雇用很多助手,但是大理石雕塑通常是卡諾瓦自己完成。這些大理石的工程和增大的模型在初步的設計上,往往要依賴機器來製作很多成品,以銷售到國際市場上。

卡諾瓦曾替奧地利法蘭西斯二世、蘇俄的凱薩琳一世、威茲頓公爵和拿破侖等人工作過。拿破侖曾邀請卡諾瓦在巴黎定居和工作,但他還是留在羅馬替教宗服務,並於一八一五年代表教宗到巴黎收回因戰役而被取走的義大利藝術品。
卡諾瓦有名的肖像《 斜倚的寶琳・波拿巴》作品中,拿破侖的妹妹寶琳手裏拿著蘋果,斜倚宛如維納斯。此外還有一件身掛披肩、左手拿權仗、右手掌心托著鍍金的勝利女神的《拿破侖》雕像,原本是拿破崙請求卡諾瓦在一八○二年到巴黎來為當時的第一領事塑造胸像,結果卡諾瓦雕刻六年、完成巨大的雕像。(註十八)



圖44《斜倚的寶琳・波拿巴》(The reclining Pauline Bonaparte),1804 ~ 1808年,卡諾瓦,大理石,博蓋賽畫廊博物館(Borghese Gallery and Museum),羅馬,義大利

托瓦爾森(Bertel Thorvaldsen,一七七○~一八四四年,丹麥)

丹麥新古典主義的雕刻家托瓦爾森早期在哥本哈根王家學院學習,一七九七年抵達羅馬,住進弗拉克斯曼以前所使用過的工作室,結識許多藝術家;一八一九年抵達丹麥接受褒揚,並接下為丹麥王族雕像的任務;一八二二年搬到羅馬的一間大工作室,從此以後一直留在羅馬,直到一八三八年。
托瓦爾森的雕刻風格嚴肅而且意味深遠,他的人物姿勢更為正規,形像更趨向古希臘模式,和卡諾瓦的義大利羅馬模式有所區別。
托瓦爾森主要作品有:《慈善的基督徒》、《傑森取得金羊毛》、《希比》、《布魯賽伊被帶離阿奇裏斯》、《獅子紀念碑》、…等。



圖45《慈善的基督徒》(Christian charity),年代不詳,托瓦爾森,大理石 ,66×46公分,羅浮宮博物館,巴黎,法國



圖46《傑森取得金羊毛》(Jason with Golden Fleece),1803~28年,托瓦爾森,大理石 , 242 cm,托瓦爾森博物館,哥本哈根,丹麥

一八一九年,托瓦爾森為瑞士創作的《獅子紀念碑》表現一隻負傷的獅子,躺在破裂的法國王室徽章上,是為了紀念法國大革命期間,為保衛杜勒麗宮護衛王室而犧牲的瑞士英勇衛兵。石像的上方刻有拉丁文「HELVETIORUM FIDEI AC VIRTUTI」,意為「獻給忠誠和勇敢的瑞士」。(註十九) @*



圖47 《獅子紀念碑》(Lion of Lucerne),1819年,托瓦爾森,琉森(Luzern),瑞士


(註十八)這個左手抬高、站立的雕像有三百四十五公分高,一度設置在羅浮宮,一八一六年路易十八提供英國政府,英政府為威靈頓買下,之後放置於倫敦阿普斯裏威茲頓博物館的亞當樓梯井(Adam’s Stairwell)。
(註十九)這些瑞士衛兵是最資深的瑞士雇傭兵,分別從十七世紀以來服務在王家軍隊的十三個軍團。法國與瑞士雇傭兵建立合同組建衛隊,這支軍隊在義大利戰爭中,也在十七、十八世紀中擔任了護衛王室的任務,以其紀律和忠誠出名。法國大革命時期,雇傭兵制度被取消,但拿破崙和復辟王朝軍隊中均保留瑞士籍貫的士兵,可視作衛隊制度的延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歷史上著名的《清明上河圖》是北宋張擇端所畫,以長卷形式來描繪當時的汴梁(今河南開封)承平時期,京都街市與汴河漕運的繁盛景象。「清明」這繪畫主題有什麼特殊意義?「上河」的內涵是什麼?展開畫軸,從城郊沿汴河到虹橋再進到城區,河道兩岸的自然與人文風光,以及市井生活、水陸交通經濟發展,種種描寫細緻而生動…
  • 時代更替、文化興衰,歷史朝朝代代承傳著。張擇端筆墨精熟、呈給宋徽宗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呈現出來當時社會的人物百態、經濟活絡的景象,繁華、複雜的活動場面有如上演的一幕戲。
  • 「古典」(classic,classism)一詞,含有傳統的、典範的意涵,通常是指來源於古代希臘、羅馬藝術美的價值或風格。最早用於文學,十七世紀以後才運用在美術上,當時的學院普遍認為古代希臘羅馬的藝術已為未來立下典範,如文藝復興也是受到古藝術的啟發,才從中世紀的不成熟走向藝術的鼎盛。所以「古典主義」或「新古典主義」,都是指受古希臘、羅馬文學、美術、建築等藝術影響的思潮和美的風格,其特徵在追求完美與永恆的價值,強調理性、秩序、明晰,形式上偏好結構的單純、平衡與比例的整體和諧;精神上則崇尚尊嚴、高貴、平和等內斂性質。
  • 傳統中最早的藝術學校是一五六二年時,喬治‧瓦薩裏(Giorgio Vasari,一五一一~一五七四年)在佛羅倫斯所創建的藝術學院(Accademia dell' Arte del Disegno),學生們在學院裡學習繪畫技巧,包括解剖學和幾何學。十年後另外一間學院:聖路卡學院(Accademia di San Luca)在羅馬創立。和佛羅倫斯的藝術繪畫學院相較,聖路卡學院較偏重教育和藝術理論。
  • 羅浮宮博物館內收藏豐富,包羅廣泛,堪稱為藝術的寶庫,不僅激發人們對藝術的嚮往,也為其它藝術館樹立典範,在藝術和社會教育方面影響巨大。
  • 新古典主義的繪畫是以文藝復興時期的素描為基礎,在表現形式上模仿希臘、羅馬的古典規則,強調理性的表現,作品單純而明晰。其構圖多呈靜態,均衡嚴謹,畫面細膩精密;題材多以古代神話、傳說,或表現歷史和現實的重要事件為主,借古代英雄的事跡表達勇敢、光輝等高尚品德和歷史的大場面。
  • 畫家將《拿破侖越過阿爾卑斯山》原作複製多次,從一八○一~一八○四年的這五幅畫裡,可以清楚看到大衛的畫風素描精確、色彩炫麗透明,絲毫不因複製作品而略減其嚴謹的態度,可作為繪畫史上珍貴的典範。
  • 一八三五年安格爾再度回到羅馬,成為羅馬法蘭西學院的院長。一八四一年回到巴黎以後,他站在學院藝術的立場,以學院的影響力毫不妥協的反對浪漫主義。他從事藝術教學,因而更重視美學,強調素描形態甚於色彩。但是在革命時代激烈質疑過去的氣氛影響下,安格爾有意將人體變形,卻遭受批評。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