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這樣科舉考試的?

淑萍
font print 人氣: 131
【字號】    
   標籤: tags:

書中真有黃金屋?

讀書考試真的這麼好嗎?真的這麼值得追求嗎?宋真宗寫了一首詩,表達了他的看法:「富家不用賣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房不用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隨人,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既然皇帝都覺得讀書考試好,那麼,當然歷朝歷代的有志之士們都要勇往前衝了。其實,追究中國的科舉考試,從隋朝開始,到清末結束,歷經一千多年,他是古代選拔人才的一項重要指標。但是在眾多人中,要想獨占鰲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人寒窗苦讀、雞鳴未覺,有的人絞盡腦汁、取巧投機樣樣來,有的畢生進出考場,直到白髮蒼蒼…..

今天,在夏日炎熱的「考季」裏,讓我們回顧一下古代的科舉考試片段,也許能給自己帶來不同的啟發喔。



明代 / 仇英 / 觀榜圖 局部

活到老 考到老

因為考試不易,所以很多人考了一輩子。曹松,字夢徵,唐朝詩人。乾符年間,他因避亂而棲居於洪州西山,後來,他參加考試,最後終於以71歲的高齡考上進士,名列「五老榜」之一(另四老為:王希羽、劉象、柯崇、鄭希顏)。古稀之齡的曹松雖然登科及第,但年齡實在太大了,所以,沒過幾年他就去世了。

還有個叫韓南的人,在考場上奮鬥一生,最後終於考上進士了。馬上就有富人派媒婆來提親,韓南笑了笑,寫了一首詩送給他:「讀盡文書一百擔,老來方得一青衫。媒人卻問余年紀,四十年前三十三」,也就是說,韓南當時已經是73歲高齡了。

有些人雖然很有才華,在社會上頗有名望,但屢試不第,年紀又很大了,怎麼辦呢?這時候,皇帝是可以破格提拔的。明朝的史惇,唐朝的顧非熊,都是這樣被提名上來的。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史惇因皇帝的特許,從在職舉人直接與進士們一起參加廷試。當然,史惇得到第一名。顧非熊則是因參加考試三十多年,都是落第,還好因皇帝疼惜愛才,提拔其榮登進士。


古代的考場,如同一條長巷

雖然曹松、韓南考了大半輩子才考上,但這還是屬於幸運的。有的人還沒等考上,就先進了陰曹地府呢。

還未登第 就上舉人塚

古時候的考場叫做「貢院」,貢院設備簡陋,都是木搭建築,所以最怕火災。當考生進入考場內的考棚之後,貢院裡的工作人員就要把門鎖上。考生每人分到一間考棚、一支蠟燭和一盆炭火。火災發生的原因,可能是考生不小心把炭火盆弄翻了,才導致考棚著火。因為考棚怕發生火災,因此在貢院內有很多裝滿水的大水缸,就是為了以防萬一。


考棚因為用木頭搭造容易著火,後來就改成磚造建築了

但是,貢院發生火災的次數,實在層出不窮。例如:明朝天順七年(1463年),春試的第一天夜晚,就發生了大火,有九十多個考生被活活燒死,這是最慘的一次考場火災。事後,明英宗送給往生者每人一付棺材,集體埋葬在朝陽門外,人稱「舉人塚」。可憐這些考生,寒窗苦讀還沒嘗到成功的果實,就先去閻王爺那兒報到了。



最大的考場 江南貢院

考卷彌封 人人平等

宋代開始有將試卷「彌封」,把考生姓名、籍貫等資料封住,更加確定考試的公平性,但也因此而流傳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考棚模擬圖。把上面的桌面卸下,與下面坐的木板拼在一起,就成了考生晚上的睡床。

沈括的《夢溪筆談》說:北宋時,國子監舉辦考試,鄭獬的成績被排在第五名。他對此名次相當不滿。而依照慣例,考完試之後,凡是被錄取的考生都要寫信向國子監祭酒表示謝意,鄭獬於是提起筆寫了一封信給國子監祭酒。他在信中大抱不平,認為自己「李廣事業,自謂無雙;杜牧文章,只得第五」,並憤怒的將國子監祭酒比喻成劣等駑馬、頑石等等。

國子監祭酒看了之後,非常生氣。鄭獬殿試時,主考官恰恰又是那位國子監祭酒。主考官決心要報仇,讓鄭獬務必落榜。他在試卷中千挑萬選,因為都彌封住了,所以他只能靠猜測,找到一份很像是鄭獬的卷子,然後立即將這份試卷評為最後一名。但是等榜單公佈時,主考官才發現,那份試卷根本不是鄭獬的,鄭獬的卷子依然高中狀元。

作弊偏方 適得其反

為了考試得佳績因此想出作弊偏方的,不只是現代,古代就已經很發達了。其中有一個故事是講考生用「飛鴿傳書」來作弊的。

因為考生在考場一待通常是幾天幾夜不能出來,於是有個人就利用訓練有素的飛鴿飛入考場,讓考生把試題抄好綁在飛鴿身上令其帶回。當飛鴿飛回家中時,家裏人馬上請了一位解題高手現場揮毫,完成之後,再讓鴿子飛回考場交給考生,考生一字不漏照抄即可。本想這個妙計應該是天衣無縫、神不知鬼不覺,卻沒料到愚昧的考生竟把「背面還有」四個字也照抄進去,結果不但沒能及第,還招致全家受牢獄之災呢。

畢業狀元 劉春霖

1904年是中國最後一次舉辦科舉,那一年的狀元是由劉春霖奪魁。但是劉春霖在會試時只排名第17,為何殿試時會一下子變成榜首呢?朝野間引發多種揣測。有人說:在呈給慈禧殿試的10份卷子裏,原本會試考第一名的譚延闓(後曾任國民政府主席),因姓氏與戊戌變法中的譚嗣同一樣,主考官怕被慈禧怪罪,所以把他的試卷淘汰下來。既然淘汰下來,當然譚延闓就沒有得名了。


明代 / 仇英/ 觀榜圖 局部

至於朱汝珍,有人說因為慈禧太后一看這位文筆極佳的人竟是廣東人朱汝珍,不覺皺了眉頭。因為一些反清之人都來自於廣東,例如:維新派的康有為、梁啟超等,再看其人名字,「朱」與「誅」同音,還有她最不想看的「珍」字,因為令她想起曾經害死的珍妃…。當然,最後朱汝珍也從榜單中消失了。

然後慈禧看到劉春霖的卷子,因為考試那一年恰逢大旱,劉春霖的「春霖」二字正對了慈禧的意思,認為是久旱逢甘霖的好兆頭。再加上劉春霖的籍貫為直隸肅寧,不但就在京畿之內,還是個很吉祥的地名,於是慈禧就將劉春霖列為榜首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