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孔子世家(2)

史記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 第十七
司馬遷;圖:正見網
font print 人氣: 40
【字號】    
   標籤: tags: ,

是時也,晋平公淫,六卿擅權,東伐諸侯;楚靈王兵强,陵轢中國;齊大而近于魯。魯小弱,附于楚則晋怒;附于晋則楚來伐;不備于齊,齊師侵魯。

  魯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蓋年三十矣。齊景公與晏嬰來適魯,景公問孔子曰:“昔秦穆公國小處辟,其霸何也?”對曰:“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辟,行中正。

  身舉五羖,(1)爵之大夫,起累紲之中,(2)與語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說。

  注(1)正義百里奚也。

  注(2)索隱家語無此一句。孟子以爲“不然”之言也。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與郈昭伯以□鶏故(1)得罪魯昭公,昭公率師擊平子,平子與孟氏﹑叔孫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師敗,奔于齊,齊處昭公幹侯。(2)其後頃之,魯亂。孔子適齊,爲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3)齊人稱之。

  注(1)正義郈音後。括地志雲:“□鶏台二所,相去十五步,在兗州曲阜縣東南三裏魯城中。左傳昭二十五年,季氏與郈昭伯□鶏,季氏芥鶏翼,郈氏爲金距之處。”

  注(2)正義相州成安縣東南三十裏斥丘故城,本春秋時幹侯之邑。

  注(3)集解周氏曰:“孔子在齊,聞習韶樂之盛美,故忘于肉味也。”索隱按論語,子語魯太師樂,非齊太師也。又“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無“學之”文。今此合論語齊﹑魯兩文而爲此言,恐失事實。

  景公問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景公曰:“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豈得而食諸!”(2)他日又複問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節財。”景公說,將欲以尼溪田封孔子。(3)晏嬰進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軌法;倨傲自順,不可以爲下;崇喪遂哀,破産厚葬,不可以爲俗;游說乞貸,不可以爲國。自大賢之息,周室既衰,禮樂缺有閑。(4)今孔子盛容飾,繁登降之禮,趨詳之節,累世不能殫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君欲用之以移齊俗,非所以先細民也。”後景公敬見孔子,不問其禮。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5)吾不能。”以季孟之閑待之。(6)齊大夫欲害孔子,孔子聞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魯。

  注(1)集解孔安國曰:“當此之時,陳恒制齊,君不君,臣不臣,故以此對也。”

  注(2)集解孔安國曰:“言將危也。陳氏果滅齊。”

  注(3)索隱此說出晏子及墨子,其文微异。

  注(4)索隱息者,生也。言上古大賢生則有禮樂,至周室微而始缺有閑也。

  注(5)索隱劉氏奉音扶用反,非也。今奉音如字,謂奉待孔子如魯季氏之職,故下文雲“以季孟之閑待之”也。

  注(6)集解孔安國曰:“魯三卿,季氏爲上卿,最貴;孟氏爲下卿,不用事。言待之以二者之閑也。”

  孔子年四十二,魯昭公卒于幹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1)問仲尼雲“得狗”。(2)仲尼曰:“以丘所聞,羊也。丘聞之,木石之怪夔、罔閬,(3)水之怪龍、罔象,(4)土之怪墳羊。”(5)

  注(1)集解韋昭曰:“羊,生羊也,故謂之怪也。”索隱家語雲“桓子穿井于費,得物如土缶,其中有羊焉”是也。

  注(2)集解韋昭曰:“獲羊而言狗者,以孔子博物,測之。”

  注(3)集解韋昭曰:“木石謂山也。或雲夔,一足,越人謂之山繅也。或言獨足魍魎,山精,好學人聲而迷惑人也。”索隱夔音逵。閬音兩。家語作“魍魎”。

  繅音騷。然山繅獨一足是山神名,故謂之夔。夔,一足獸,狀如人也。

  注(4)集解韋昭曰:“龍,神獸也,非常見,故曰怪。或雲‘罔象食人,一名沐腫’。”索隱沐腫音木踵。

  注(5)集解唐固曰:“墳羊,雌雄未成者也。”

  吳伐越,墮會稽,(1)得骨節專車。(2)吳使使問仲尼:“骨何者最大?”仲尼曰:“禹致髃神于會稽山,(3)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4)其節專車,此爲大矣。”吳客曰:“誰爲神?”仲尼曰:“山川之神足以綱紀天下,其守爲神,(5)社稷爲公侯,(6)皆屬于王者。”客曰:“防風何守?”仲尼曰:“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7)爲厘姓。(8)在虞、夏、商爲汪罔,于周爲長翟,今謂之大人。”

  (9)客曰:“人長幾何?”仲尼曰:“僬僥氏(10)三尺,短之至也。長者不過十之,數之極也。”(11)于是吳客曰:“善哉聖人!”

  注(1)集解王肅曰:“墮,毀也。”索隱隳會稽。會稽,山名,越之所都。隳,毀也。吳伐越在魯哀元年。

  注(2)集解韋昭曰:“骨一節,其長專車。專,擅也。”

  注(3)集解韋昭曰:“髃神謂主山川之君爲髃神之主,故謂之神也。”

  注(4)集解韋昭曰:“防風氏違命後至,故禹殺之,陳尸爲戮。”

  注(5)集解王肅曰:“守山川之祀者爲神,謂諸侯也。”韋昭曰:“足以綱紀天下,謂名山大川能興雲致雨以利天下也。”

  注(6)集解王肅曰:“但守社稷無山川之祀者,直爲公侯而已。”

  注(7)集解韋昭曰:“封,封山;禺,禺山:在吳郡永安縣。”駰案:晋太康元年改永安爲武康縣,今屬吳興郡。

  注(8)索隱厘音僖。家語雲姓漆,蓋誤。系本無漆姓。

  注(9)集解王肅曰:“周之初及當孔子之時,其名异也。”

  注(10)集解韋昭曰:“僬僥,西南蠻之別名也。”[正義]按:括地志“在大秦國*(北)**[南]*也”。

  注(11)集解王肅曰:“十之,謂三丈也,數極于此也。”

桓子嬖臣曰仲梁懷,與陽虎有隙。陽虎欲逐懷,公山不狃(1)止之。其秋,懷益驕,陽虎執懷。桓子怒,陽虎因囚桓子,與盟而醳之。(2)陽虎由此益輕季氏。季氏亦僭于公室,陪臣執國政,是以魯自大夫以下皆僭離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觽,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

  注(1)集解孔安國曰:“不狃爲季氏宰。”索隱狃音女久反。鄒氏雲一作“蹂”。

  論語作“弗擾”。

  注(2)正義醳音釋。

  定公八年,公山不狃不得意于季氏,因陽虎爲亂,欲廢三桓之適,(1)更立其庶駆陽虎素所善者,遂執季桓子。桓子詐之,得脫。定公九年,陽虎不勝,奔于齊。是時孔子年五十。

  注(1)正義適音嫡。

  公山不狃以費畔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循道彌久,溫溫無所試,莫能己用,曰:“蓋周文武起豐鎬而王,今費雖小,儻庶幾乎!”(1)欲往。子路不說,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豈徒哉?如用我,其爲東周乎!”(2)然亦卒不行。

  注(1)索隱檢家語及孔子之書,幷無此言,故桓譚亦以爲誣也。

  注(2)集解何晏曰:“興周道于東方,故曰東周也。”

  其後定公以孔子爲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則之。(1)由中都宰爲司空,由司空爲大司寇。

  注(1)索隱家語作“西方”。王肅雲:“魯國近東,故西方諸侯皆取法則焉。”

--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爲石,①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聞之,遣禦史逐問,莫服,盡取石旁居人誅之,因燔銷其石。
  • 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①趙高爲郎中令,②任用事。二世下詔,增始皇寢廟犧牲及山川百祀之禮。令髃臣議尊始皇廟。髃臣皆頓首言曰:“古者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雖萬世世不軼毀。③今始皇爲極廟,四海之內皆獻貢職,增犧牲,禮咸備,毋以加。先王廟或在西雍,④或在咸陽。天子儀當獨奉酌祠始皇廟。自襄公已下軼毀。所置凡七廟。髃臣以禮進祠,以尊始皇廟爲帝者祖廟。皇帝複自稱‘朕’。”
  • 六國陵替,二周淪亡。幷一天下,號爲始皇。阿房雲構,金狄成行。南游勒石,東瞰浮梁。滈池見遺,沙丘告喪。二世矯制,趙高是與。詐因指鹿,灾生噬虎。子嬰見推,恩報君父。下乏中佐,上乃庸主。欲振頽綱,云誰克補。
  • 項籍者,下相人也,(1)字羽。(2)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3)梁父即楚將項燕,(4)爲秦將王剪所戮者也。(5)項氏世世爲楚將,封于項,(6)故姓項氏。
  • 項梁起東阿,西,*(北)**[比]*至定陶,再破秦軍,項羽等又斬李由,益輕秦,有驕色。宋義乃諫項梁曰:“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爲君畏之。”項梁弗聽。乃使宋義使於齊。
  • 到新安。(1)諸侯吏卒异時故繇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將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
  • 是時,漢兵盛食多,項王兵罷食絕。漢遣陸賈說項王,請太公,項王弗聽。漢王複使侯公往說項王,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爲漢,(1)鴻溝而東者爲楚。項王許之,即歸漢王父母妻子。軍皆呼萬歲。漢王乃封侯公爲平國君。
  • 孔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先有司」,管理者首先要勝任自己的工作,自己要出色地、專業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並能在工作狀態和職業精神上給下屬帶一個好的頭。哪個下屬會忠誠地追隨一個不能勝任自己工作的上司呢?哪個下屬會死心塌地地為一個不能為他們樹立表率作用的領導效力呢?所以,孔子說的「先有司」,是做好管理工作的第一要義。

  •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1日電)保加利亞電影「在世界轉角遇見愛」導演史蒂芬柯曼達瑞夫,與孔子同一天生日。今天他到台北孔廟「朝聖」,抽中「狀元及第」籤,開心表示孔子果然是疼惜「自己人」。
  • (大紀元記者袁玫/劉菲洛杉磯報導)(大紀元記者袁玫/劉菲洛杉磯報導)近年,中共政府通過用內地大學與選定的海外大學的亞太研究中心或中國語文研究中心合作方式,全球各地以推廣漢語教學的為名義,開辦了大量名為《孔子學院》的漢語教學學校。然而卻一直受到當地的質疑,指中共政府利用孔圣人的名義的同時又通過漢語教學的方式,灌輸中共思想,所謂左手孔子,右手馬克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