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韻舞春風:唐朝詩人 韓愈(附視頻)

新唐人電視台
font print 人氣: 26
【字號】    
   標籤: tags:

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欣賞的是,唐朝大文學家韓愈的詩。

韓愈字退之,是中唐時著名的詩人、散文家,也是當時「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宋朝蘇東坡稱讚他是「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可見得對他的推崇之高。其他的部分不提,單單就「忠犯人主之怒」這一點,韓愈在歷史上倒是赫赫有名的。

唐朝時佛、道二教盛行,當時的統治者都認為,定期將佛骨迎進宮中供養,可以使得國泰民安。於是在唐憲宗元和十四年正月,皇帝將佛骨迎入了宮中供養三天。韓愈看到這種情況十分擔心,上奏了一篇非常有名的〈論佛骨表〉,以慷慨激昂的言詞,痛陳迎接佛骨耗費巨大,憲宗看了之後大為震怒,將他貶為潮州刺使,並限制他立即動身前往赴任。而我們今天要欣賞的這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就是寫他被貶到潮州,走到了藍關這裡,與侄孫韓湘會面時的心情。「左遷」,就是貶官的意思。「藍關」,就是位於現在陝西藍田縣附近。這首詩是這樣的: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因為我直言敢諫,早上到高聳如九重天般的宮殿裡,上了一封奏章。哪裡知道晚上立刻就被貶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了呢。潮州也就是現在的廣東潮州,這在唐代是非常偏遠、危險的地方。但是韓愈說:

「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我一心要為大唐朝除去弊政,怎能為了顧惜自己所剩不多的晚年,而不忠言直諫呢?這裡韓愈表達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豪情,也陳述了自己因為忠心耿耿而獲罪的沉鬱心境。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可是走到了這裡,回頭一望,只看見白雲籠罩著秦嶺,已經看不見自己的家在何處,而藍關這裡,又被漫天的大雪蓋住,連馬兒也無法向前走了。艱險的路途中,實在是進退兩難哪!立馬藍關,漫天大雪,「馬不前」三個字,表露出的不只是外界的險阻,其實呈現出的是內心更深沉的悲傷與不甘。

而這首詩的結語是沉重而激憤的: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知道侄孫韓湘大老遠趕來這裡送我,一定是別有用意。大概是怕我死在瘴氣籠罩的江邊,特地來替我收拾屍骨的吧?

這首詩意境雄渾沉鬱,而在情感的抒發上,又是大氣磅礡,是韓愈詩作中備受傳誦的名作。

—————————-

這首詩中所提到的侄孫──韓湘,在大雪封山的時候,竟然可以神通廣大的趕到藍關,與韓愈話別,真是令人印象深刻。據說他就是民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韓湘子。

韓湘子幼年就由韓愈撫養長大,但是他天性恬淡寡欲,不喜歡讀書去求取功名。他在二十歲去洛陽探親的時候,在途中偶然遇見呂純陽和鍾離權兩位仙人,就放棄一切跟隨他們學習仙道。如此消失廿年後忽然回到長安,這個時候的韓湘子已經成為擁有高深道術,能夠預知未來的奇人了。

有一天韓愈過生日,韓湘子和親朋好友都登門致賀,韓愈也聽說過他那些傳奇的故事,便問道:「你真的擁有造化自然的本事嗎?」韓湘子笑而不答,只見他搬了一個空酒甕到來大廳上,再用金盆蓋住。過了一會兒打開,一看,竟是一罈香味四溢的美酒。接下來他又在地上聚了一個小土堆,轉眼間就有嫩芽長出土來,一下子就長出繁茂的綠葉,而且開出了兩朵碧綠的花朵,和牡丹花一樣的大小,但是色澤卻比牡丹更加華麗好看。只見花上現出小小的兩行金字,寫的是:「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要他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韓湘子笑盈盈的說:「天機不可洩漏也,日後自然會靈驗。」在座的賓客看到這一幕時,無不嘖嘖稱奇。

後來韓愈獲罪,被貶為潮州刺史。在去潮州的路中,正遇上了大雪封路,在進退兩難之際,忽然看到一個人影,冒著嚴寒風雪而來,韓愈心中一陣驚喜,一看,咦?這不是韓湘子嗎?韓湘子一見到韓愈就問他:「叔叔,您還記得那年花上的詩句嗎?」韓愈一臉茫然的問他說:「你為什麼問我這些呀?這是什麼地方呢?」湘子回答說:「這裡就是藍關呀!」韓愈這時才記起當年的:「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詩句。沉默了許久,長嘆道:「既然世間萬事皆有定數,罷了!就讓我來補齊那花上的詩句吧!」於是他就寫成了這首詩。

他倆到了藍關驛站之後,找到房舍借宿。晚間煮酒夜話,談論著歷史上的修煉成道之事,最後韓愈不禁嘆息的說:「傳說中湘子的仙道之事,原來都不是假的呀!」第二天一早,當韓愈醒來時,韓湘子早己經飄然而去了。



新唐人電視台 http://www.ntdtv.com

--新唐人電視台節目.【天韻舞春風】--
新唐人電視台 http://www.ntdtv.com/xtr/b5/aMain.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