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命運的迷霧】

孫傅芳不信因果

椲楢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94
【字號】    
   標籤: tags: ,

香港的民辦雜誌《春秋》自七十年代中刊行了齊東野先生著的《命相談奇》,深受讀者歡迎,可見一般人對命理之事,深感興趣,也因為齊先生對這門學術極有心得,言之有物,宜乎其受到普遍歡迎。齊先生是北方人,他所選的題材,多半是北方人的,為此,本社其後又發行一本《命相鉤奇》,《命相鉤奇》作者硯農居士是廣東人,他所取題材,則以南方人為多,所見所聞,與齊先生互有不同,可以互為印證,以悟命相之理,亦不失為一部有價值的好書。下面是從《命相鉤奇》中整理出的一文,與讀者同享:

孫傅芳不信因果

看相和算命之術,是一種玄學,在中國流行了幾千年。我們中國人,在近代這百幾十年以來,對於看相和算命,更為盛行。遠的不必說,在民國之前,遜清王朝中興名臣曾國藩,就是以相貌取士而著名於時。曾氏以每一個人的相貌而判斷其人的才華及本領。誰是文相,誰是武相,誰是雄才,誰是庸才,一經過他的判斷,沒有不恰如其份的。

民國以後也有陳果夫等大員,對相人之術有深切認識。據說陳等確有點識相知人的本領。所以他用人之先,必先將那人的形貌舉止,分別忠奸善惡,然後方於錄用,所以其部屬對他們是永遠效忠。根據相學所說,一個人的善終或遭非命橫死,在相格上的確有很明顯的表現,善相者無不瞭如指掌。

現憶述一位軍閥,遇名相士指導他,但他不信因果命運,卒招致非命而死。這位軍閥是曾經顯赫一時的孫傅芳。民國十四、五年之間,孫傅芳曾任蘇、浙、皖、閩、贛五省總司令,正是孫氏叱吒風雲最得意之時。當時上海有一位相士,名叫陳星隱,以善相人的生死禍福知名於時。孫氏聞其名,特便服前往,並求推算八字命運。陳相士也不知他是個鼎鼎有名的大人物,於是推算其八字,說出孫氏是先貧後貴之命,並說出他如何貧寒出身,目前如何顯貴,並且是一位不尋常人物。孫氏聽完這一番話,暗暗佩服相士確有眼光,果然名不虛傅。

相士算命完畢,繼續看其相格,忽對孫氏說:“你尚有兩年光景,但我勸你在明年應宜及早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否則一敗塗地。此外尚有一點最宜注意,因你相格有凶殺紋出現,而又眼露凶光,以前一定有人命死在你手上,若信吾言,今後切不可草菅人命,及早養晦韜光,不可留戀,否則有殺身之禍。因為失敗之運,己成定局,希望及早懺悔,以保善終。這是忠言相勤,冀能好自為之。”

那時孫氏心裡有數,唯唯稱謝而去。後來果然不出相士所料,孫氏失敗不久,真的死於非命。蓋孫氏當時正在炙手可熱,不信相士的因果忠言,不肯乘勝收兵,且又殺了一位忠耿之士。及後被仇家暗算,應了相士之言。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孫氏有同學施仲濱者,即施劍翹女士之父,隸孫氏部下,積功擢升至鐲立旅旅長。其人賦性耿直,每對孫氏犯顏相諫,蓋他是感懷知遇,盡忠諫諍,因而觸了孫的疑忌,旁人又復進讒,孫乃欲除之而後快。一夕設筵召施,即席將之拘禁。

翌晨,即假以“莫須有”之罪名,執行槍決。未行刑之前,施的侍從在側,施遂附耳囑其傳語愛女劍翹,謂無辜受死,心實不甘,女兒應為父報仇,否則死不瞑目。

查孫劍翹女士,不僅文學有造詣,對技擊工夫亦有根基。聞其父枉死,發誓伺機為父報仇。及至民國十七年,孫傅芳兵敗下野之後,忽憶起名相士陳星隱之言,如此靈驗,甚為驚訝,深悔當時不信因果命運,然已來不及了,於是慌忙遯入天津租界,深居簡出,在天津與靳雲鵬輩,終日念佛,以求贖罪萬一。其時施女士得知其常到紫竹林堂聽經,認為機會不容錯過,所以她亦經常往該佛堂,佯作聽經,以伺機會。

某日,孫氏未有保標跟隨,施女士即潛坐在孫的後面,向孫的後腦開槍射擊,發兩彈射中後腦與太陽穴,立即弊命。孫氏的收場,固然是因果報應,但其命相已早有註定。(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代有一個人名叫李可久。他曾經說過:他的祖母于氏能記憶前生之事,出生才三天就開口說話,向她今生的家人們訴說了其前世的情況。
  • 清朝時,武昌城東關外有一座明朝留下來的佛寺,寺內建築壯麗宏大,而且其中供奉著一尊大佛像,佛像高兩丈多,佛像之身為鐵鑄,佛像頭部則是銅鑄。
  • 因果,因果,有什麼不是因果?所以遇到不爽的事,不要急於發火,冷靜想想其中的緣由。想不通也沒關係,用一顆不爭不鬥的平常心去對待,煩惱會很快過去。@*

  • 泰源先生的大作《命運的迷霧》己完滿結束了。但人的命運不只這一世,既有生前的命運,也有死後的靈魂,用修煉人的話來說,人是有元神的,元神是不滅的,所謂人今生的死,只不過是元神離開了我們這個空間的肉體,而進入另外的空間的存在而已。那麼另外空間的「人」的命運又是怎樣的呢?本文將繼續斗膽接下泰源先生的話題,也來一個「續《命運的迷霧》」的專攔,看看歷代先人是如何看這個問題的,我們也可以用來借鑑今天的人類了。先請看下下面一篇(清)袁枚先生的一篇文章。
  • 紀昀(1724至1805年),字曉嵐,一字春帆,號弧石老人。二十四歲中舉,三十一歲進士,出編修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在他的一生中,除四十五歲時因洩露消息給行將受到查抄的姻親兩淮鹽運使盧見曾受牽連謫戍烏魯木齊三年外,可說是宦途通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即從他四十九歲起主持修纂“四庫全書”達十餘年,纂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可說是傾注了他畢生的精力。以後累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卒諡“文達”。
  • 《夷堅志》是宋代文言筆記小說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亦是中國歷史上篇幅最大的一部文言小說集,是中國古代小說史上的不朽名著。
  • 於道光說,有位讀書人夜裡經過嶽廟,朱門緊閉,卻有人從廟中出來。他知道這是神靈,頂禮膜拜,口呼上聖。
  • 清朝順治已亥年間(西元1659年),江蘇昆山人徐立齋考中了狀元。在他剛剛考中狀元時,有個人去城隍廟祈禱,晚上就留宿在廟裡。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可能有不少人心抱疑問:為什麼常能見到作威作福的壞人一生榮華富貴,依然享福終老呢?清朝人李福就有這樣強烈的疑問,他到了冥府對閻王質問:為何惡人無惡報?結果閻王怎樣讓他解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