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色渔樵:波蘭斯基「最滿意最重要的作品」

──《鋼琴師》

影色渔樵

【大紀元8月22日訊】看完《鋼琴師》(The Pianist),我有一種強烈的飢餓感。剛才的電影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華沙。在一幢幢空洞的房間裡,有一個空空的胃。那個飢腸轆轆的鋼琴師在廚房的櫥櫃裡、垃圾桶裡多次翻騰、像貓一樣覓食。他終於找到一個水果罐頭,笨拙地撬開,那一瞬間彷彿有帝王般的享受。

從前他是鋼琴師,他彈奏的鋼琴曲通過電台傳播,給聽眾帶來樂趣。現在他是一個孤獨的苟且偷生者。他是猶太人,長臉,身體瘦弱。德國納粹洗劫了華沙,猶太人被槍殺,被關進集中營。他僥倖躲進了人去樓空的房間裡,像貓一樣遊蕩,用他那修長、優雅的藝術家的手指摸索食物。

剛開始還有人為他送食物,後來他完全靠自己覓食了。是的,原始的本能,貪婪地覓食。偶爾,他驚恐的眼神透過破碎的窗口看到外面的情景:德國軍人衝進樓裡,一個輪椅裡的老人拒絕站起來行禮,被德國軍人連輪椅一同扔下陽台;一個女人被槍殺,屍體呈奇怪的跪姿……

在破敗的樓房裡,鋼琴師艱難地生存下來。周圍不時傳來槍聲、爆炸聲,他要躲避敵軍的搜查,還要時時與飢餓抗爭。一天,一架鋼琴出現在他眼前,他欣喜地撲過去忘情撫摸,卻不敢彈奏,只有用手指比劃著過癮。過了些日子,槍炮聲更響了,他輕輕地彈奏一曲肖邦,如痴如醉。

琴聲引來一個德國軍官。軍官居然是知音,他聽完彈奏悄悄離開,下一回來聽演奏,他給鋼琴師帶來麵包。再後來,送面包還順便送來報紙……鋼琴師從報紙上得知戰況。

德國納粹終於撤退了。那個軍官給他最後一次送食物,還將軍大衣送給他。蓬頭垢面的鋼琴師彈奏起世間最美的樂曲。他像乞丐一樣爬出破敗的樓房,差點被認作敗軍……

《鋼琴師》好像是波蘭斯基極少數沒有描寫性(sex)的電影。他以高度寫實的手法講述這個有真實人物依據的故事,使我們在法西斯大屠殺中依然看到人類不屈的精神,看到善良的人性之光。

波蘭斯基本人是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他的母親則死於集中營。這部電影顯然凝聚了他的心血。他毫不諱言對《鋼琴師》的喜愛。這部電影不僅在全球三大電影節榮獲「大滿貫」,他還一舉獲得2003年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他在揭示人類靈魂最陰暗、最殘暴角落的同時,也讚美了人性的光輝。他似乎用這部電影實現自我救贖,為自己正名。

古稀之年的波蘭斯基說:「《鋼琴師》是我最滿意最重要的作品,似乎以前所有的作品都是為了這部電影做準備。電影中的場景完全都是我記憶中的模樣,我無需任何參考資料,僅僅依靠記憶將其表達出來。如果我的墓碑上只能銘刻一部電影,或者我只能帶一部影片進入墳墓,我無疑都會選擇《鋼琴師》。」

──轉自《作者博客》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權相佑寫真違約 被索賠7981萬
郝蕾只談角色不談婚變 新片中對愛情很堅持
麥可傑克森最後彩排影片  10月28日上映
「綺麗台灣」影展 22日法拉盛登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